不要以为宝宝只会在冬春季,或者在季节交替的时候才容易出现感冒症状,其实在夏天宝宝也很容易发生。
从中医的角度讲,夏季的感冒通常是体内存有内热然后又外感了风邪所导致,通俗地讲,夏天宝宝的感冒是由内因与外因结合产生的。
内因:太热、户外活动消耗过度、天热睡眠不佳、食欲不佳等。
外因:冲凉水澡、空调温度太低、睡觉踢被子、长时间吹电风扇。
一旦宝宝感冒,就会出现发热、出汗不畅、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从这些症状,许多细心的妈妈可以发现,夏天感冒所产生症状与其他季节的感冒症状有着很多区别。
但最大的区别在于夏天宝宝一旦发高烧,就要警惕高热惊厥发生的可能。
为何夏天宝宝发烧容易产生惊厥
由于夏天气温较高,本来就处于发烧状态的宝宝很容易在短时间内体温急剧增加,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8.5℃)。高热,不仅会增加机体的新陈代谢,而且会极大地消耗营养物质,从而导致中枢神经兴奋性增高,出现高热惊厥。
高热惊厥的表现
可以从四个方面观察:
1、高烧39-40℃,同时出现抽风;
2、妈妈呼叫宝宝的名字,他不能答应;
3、翻白眼;
4、嘴里“咔嗒”、“咔嗒”作响。
需要注意的是,导致宝宝抽风的另一个常见因素是癫痫,与高热惊厥区分的方法看在于宝宝的体温,如果发烧带抽风,抽风就是由高烧引起的,如果不发烧就抽风,则得考虑癫痫。
三、清除湿热
清除湿热的方法可以用健脾除湿,清热利尿的方法。首先是健脾。脾胃好,体内湿热得以运华,身体适应能力增强,如何健脾,可服用醒脾养儿颗粒等,食疗可以煮绿豆百合薏米莲子粥,有清热利尿补虚健脾的功效。除湿的食疗主要包括薏米、茯苓,药物包括茵陈、泽泻等。成药主要是藿香正气。
四、治疗感冒
夏暑,主要为风热型感冒高发,以下这几款食疗方在防治上有奇效,父母们不妨一试:
1、菊花芦根饮:菊花10克,芦根21克(鲜者加倍),水煎(或开水沏)代茶饮。
2、桑菊饮:桑叶、菊花、金银花各9克,薄荷、淡豆豉各6克,芦根15克(鲜者加倍)。水煎,1日内分数次饮服;或开水沏,代茶饮。
3、藿香代茶饮:鲜藿香叶、鲜荷叶各12克(干者减半),白糖适量。水煎(或开水沏),代茶饮。
4、香薷扁豆茶:香薷9克,白扁豆12克(炒黄捣碎),陈皮3克,荷叶6克,白糖适量。水煎(或开水沏),代茶饮。
5、薄菊粥:薄荷、菊花、金银花各9克,桑叶、淡竹叶各6克。水煎,沸后5分钟,滤出药汁,去渣,加入粳米100克煮粥,稍煮即成。每日分2次服食。
6、薏米扁豆粥:薏苡仁、白扁豆各30克,粳米1000克,共煮成粥。每日分2次服食。
防止宝宝惊厥的要领
调查显示:初次高热惊厥后,约有40%的患儿会复发,而反复惊厥发作可能会对孩子的大脑有损害。因此,一旦发现宝宝出现高热的情况,就要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
一、多喝水
1、防止孩子脱水;
2、有降低体温的作用。
二、物理降温
方法一:用32-36度的温水擦浴,促使皮肤表面的毛细血管扩张,以增加血流量,加速热量的散发。
方法二:取冰块砸成核桃大小的碎块放人盒中,用水冲一下,溶去锐利的棱角,装入塑料袋中(双层),冰块装至一半再注入适量冷水以充填冰块间隙,然后压出空气,扎紧袋口,外裹旧布或毛巾。将冰袋置于高热孩子的前额、两侧颈部,以尽快降低头部温度,避免高热对大脑的影响。冰袋也可放在孩子腋窝、腹股沟等处。
方法三:用温水(37℃左右)泡澡,如此可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将体气散出;另外水气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每次泡澡约10~15分钟,约4~6小时一次。此外要多喝水
三、退热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