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酸菌(lacticacidbacteria,LAB)是一类能利用可发酵碳水化合物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的通称。这类细菌在自然界分布极为广泛,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它们不仅是研究分类、生化、 遗传、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理想材料,在理论上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在工业、农牧业、食品和医药等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领域应用价值也极高。此外,这类菌中有些细菌又是人畜的致病菌,因此受到人们极大的关注和重视。
凡是能从葡萄糖或乳糖的发酵过程中产生乳酸的细菌统称为乳酸菌。这是一群相当庞杂的细菌,目前至少可分为18个属,共有200多种。除极少数外,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人体内必不可少的且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菌群,其广泛存在于人体的肠道中。目前已被国内外生物学家所证实,肠内乳酸菌与健康长寿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1.防治有些人种普遍患有的乳糖不耐症(喝鲜奶时出现的腹胀、腹泻等症状)。
2.促进蛋白质、单糖及钙、镁等营养物质的吸收,产生 维生素B族等大量有益物质。
3.增加肠道有益菌群,改善人体胃肠道功能,恢复人体肠道内菌群平衡,形成抗菌生物屏障,维护人体健康。
4、抑制腐败菌的繁殖,消解腐败菌产生的毒素,清除肠道垃圾。
5.抑制胆固醇吸收,降血脂、降血压作用。
6.免疫调节作用,增强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
7.抗肿瘤、预防癌症作用。
8.提高SOD酶活力,消除人体自由基,具抗衰老、延年益寿作用。
9.有效预防女性泌尿生殖系统细菌感染。
10.控制人体内毒素水平,保护肝脏并增强肝脏的解毒、排毒功能。少数为异型发酵,如肠膜状明串珠菌(Leuconostocmesenteroides)是制药工业上生产右旋糖酐(即代血浆)的重要菌种,但也是制糖工业的一种害菌,常使糖汁发粘稠而无法加工。乳酸杆菌族,菌体杆状,单个或成链,有时成丝状、产生假分枝。根据其利用葡萄糖后的产物不同,分为同型发酵群和异型发酵群。多数种可发酵乳糖,而不利用乳酸,发酵后可将pH下降至6.0以下。
本族中以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最为重要,大多是工业上尤其是食品工业上的常用菌种。存在于乳制品,发酵植物食品如泡菜、酸菜,青贮饲料,及人的肠道、尤其是乳儿肠道中。工业生产乳酸常用高温发酵菌。例如德氏乳酸杆菌(L.delbrueckii),最适生长温度为45℃,此菌在乳酸制造和乳酸钙制造工业上广泛应用。
乳酸菌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动物源乳酸菌,一类是植物源乳酸菌。因为动物源取自动物,因菌种常处于相对不稳定状态,其生物功效也较不稳定,且在大量食用时,很容易导致人体动物蛋白 过敏,即排斥反应。而植物源乳酸菌,因为取自植物易被人体认可,不论摄取多大的量,人体不会产生异体蛋白排斥反应,且植物源乳酸菌比动物源者更具有活力,能比动物源多8倍的数量到达人体小肠内定植,从而发挥其强大而稳定的生物功效。
其实普通的乳酸菌,活力极弱,它们只能在相对受限制的环境中存活,一但脱离这些环境,其自身也会遭到灭亡。只有经过特殊工艺处理的乳酸菌才能到达肠道。进入肠内的乳酸菌,必须具备数量多、活力强,才能发挥其生物功效。如何研制出高浓度且活力强的乳酸菌,成为了当今微生学家们追求的梦想。
酸奶和乳酸菌饮料有很大的区别,父母在选购时一定要注意区分。酸奶是鲜牛奶经灭菌消毒后加入酸(如柠檬酸或乳酸)调制而成的,或经中乳酸杆菌发酵制成的乳制品。牛奶经酸化后,不仅原先牛奶中的营养成分没有被破坏,而且由于牛奶中的酪蛋白凝块更小,同时酸奶还提高了宝宝胃内的酸度,因此对宝宝的水化吸收更有利。酸菌饮料,虽然也在其成分中标明含有乳酸菌、牛奶等,但实际上其中只含有少量的牛奶,其中蛋白质、脂肪、铁及 维生素的含量均远低于牛奶。
冰镇的乳酸菌饮料吃多的话会影响食欲,使小儿不愿吃正餐。而且乳酸菌饮料的蛋白质含量仅有1%。因此从营养价值上看,乳酸菌饮料远不如酸奶,绝对不能用乳酸菌饮料代替牛奶、酸奶来喂哺宝宝,否则容易造成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