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护理
什么是口腔护理

口腔护理是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疾病的手段之一。由于口腔与食物、空气接触频繁,若不注意做好口腔护理,日久天长就可能导致 龋齿、牙龈炎、粘膜充血、溃疡、糜烂等病症,不仅影响食欲,还可能引起其他器官的疾病,因此,做好口腔护理是预防和治疗疾病的重要一环。

口腔护理的目的

1、保持口腔的清洁、湿润,使病人舒适,预防口腔感染等并发症。

2、防止口臭、口垢,促进食欲,保持口腔正常功能。

3、观察口腔黏膜和舌苔的变化、特殊的口腔气味,提供病情的动态信息。

口腔护理的方法

1、选择合适的口腔护理用品;

2、掌握正确的口腔护理方法;

3、养成良好的口腔护理习惯;

4、改善饮食习惯;

5、定期看牙科医生。

日常口腔护理

1、首先是每天的刷牙。

刷牙的最好时间是进食后的半小时内。如果有可能,尽量在三餐后立即刷牙。这样,不仅可以使口气清新,还可以防止食物残渣为牙齿表面的细菌提供营养。每次刷牙时间控制在2分钟,上下刷牙方式保护牙龈,很多人采用的大力横刷法,会牙根部造成过度磨损并刺激牙龈的退缩。刷牙时应特别注意下前牙内侧和后牙的位置,避免形成牙石。刷牙后要用清水多次冲洗牙刷,并将刷毛上的水分甩干,并倒置保存。

2、刷牙后配合使用牙线与舌苔刷。

牙缝间的食物残渣通过刷牙很难清除,会导致有害物质在牙缝深层的积存和腐败。口气的产生于此关系明显。因此,刷牙后使用牙线可以彻底清洁牙齿。对于舌苔的卫生要特别注意。舌苔不能过度刷洗,经常用力刮舌苔,会损伤舌乳头,刺激味蕾,造成舌背部麻木,味觉减退、食欲下降。要使用特殊的舌苔刷来清洁舌苔。普通的牙刷也会对舌苔造成损伤。

3、定期口腔检查与洁牙。

口腔医生建议每半年或一年需要洁牙一次。并作全面口腔检查。这样可以使口腔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既简单有效,又不会花费很多。

孕期口腔护理的注意事项

1、日常的口腔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孕妇应起床及睡前用含氟化物牙膏 刷牙及用牙线彻底清除牙菌膜。孕妇如果有呕吐或需要经常进食,便要加强保护牙齿,使用含氟化物漱口水漱口,增加牙齿抵抗酸素侵害的能力。

2、做好口腔检查

即使妇女在计划怀孕前已接受口腔检查,让牙医把所有牙患治理妥当,在怀孕期间,她们仍需接受一次定期检查,以确保口腔健康。这是因为孕妇有牙患的机会一般都比较高。口腔检查最宜於怀孕4至6个月期间进行,因为这段时期胎儿比较稳定。在接受检查时,孕妇须告知医生已经怀孕。倘若怀孕期间发现有牙患需要接受复杂的治疗,孕妇宜选择简单治标的疗程,避免因疗程复杂需时而感到不适。要把牙患根治,必须待宝宝出生後才进行,如非必要,请不要拍x-光片。

3、有助孕期口腔保健的饮食建议

孕妇要有均衡的饮食,以确保胎儿发育正常。在正餐时,孕妇宜吃饱,以免因饿了而需在短时间内再度进食。如果在两餐之间真的感到饿,就应选择吃蛋、芝士或喝牛奶以补充体力。每次吃的时候,尽量多吃一些,不要频频进食。同时,孕妇应避免进食酸性食物如话梅、柠檬、陈皮等,以免牙齿受到严重侵蚀,造成牙齿敏感。

儿童口腔护理的注意事项

一、长牙篇

宝宝大约在6~7个月大时,开始长出第1颗牙,到了1岁,通常已经长出6~8颗乳牙。宝宝长出乳牙时,父母要为宝宝彻底做好牙齿清洁的工作,才能维持口腔健康,预防奶瓶性 龋齿的发生。

二、刷牙篇

宝宝一岁之前——家长可以用指套牙刷或者纱布蘸水刷。

宝宝一岁以后——可以用婴幼儿的牙刷刷牙,但是不建议用牙膏。

宝宝三岁以后——就要用牙刷和牙膏。可以给宝宝用一些可以吞咽的牙膏。

妈妈可以通过“刷牙游戏”帮他建立口腔保健习惯,由于两岁左右的幼儿对正确刷牙的方式仍然没有足够的认知能力,因此家长应亲身示范,教会孩子正确刷牙。

三、预防龋齿篇

通过刷牙能祛除细菌,但很多地方清理不到不到。有些沟底很深,那里面的细菌就容易导致龋齿。两个牙齿相近的地方,也不容易刷到。下后牙主要是磨牙,窝沟很深,容易产生龋齿。除了早晚各一次的刷牙外,家长还要定期带宝宝到医院检查,对于龋齿要早发现早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宝宝乳牙有龋齿也一定要治疗。换牙需要六年多的时间,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不光会影响着一颗牙齿,也会影响全身的健康。不经过及时的治疗,很影响牙齿发育,对以后换牙后的恒牙也有影响。家长也不必担心孩子会不配合,医生都有办法的。

四、其他常见宝宝口腔问题篇

婴幼儿免疫力低下、皮肤粘膜的屏障功能也差,常因感染、外伤或其他因素的影响,引起口腔粘膜糜烂、损伤而致病。

(一) 感染性口炎

感染性口炎在婴幼儿较多见,可单纯发病也可继发于腹泻、营养不良、急性感染、久病体弱等全身性疾病时。主要有以下三种:

A、鹅口疮:又名雪口,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真菌性口炎。此病与新生儿出生时产道感染或乳具感染有关,此外菌群失调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如长期滥用抗菌素)。其表现主要是在孩子的口腔粘膜上出现白色乳凝块样物,可有一处或多处同时发病。这些白膜可以发生在口腔内的任何部位,常见于上下唇内侧、颊粘膜、舌面、牙龈、软硬腭上,有时也能波及到咽部。

开始为乳白色点状或小片状,逐渐融合成大片乳白色膜,略微凸起,周边不红。不易擦去,若强行擦拭后局部潮红,可有溢血。一般无全身症状,重者可出现食欲低下、拒奶、哭闹不安、低热、呼吸困难等。

家庭护理要点:

1、一般用2%碳酸氢钠溶液清洗口腔,每日2-3次。

2、面积较大时,可用制霉菌素10万u加水1-2ml涂患处,一天3次,一般3-4天即可治愈。

3、孩子生病时应正规使用抗菌素以减少本病的发生。

4、对于白膜蔓延到喉头、气管、食管乃至血液的严重病儿必须及时送医院治疗。

B、疱疹性口炎:是Ⅰ型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以6个月到2岁的婴幼儿最易罹患。起病时可有38℃-40℃的发热,1-2天后口腔粘膜上出现小水疱,可为单个,也可成簇。小水疱破溃后形成很浅的溃疡,上面有黄白色膜样渗出物,周围有红晕。

患儿常有局部疼痛伴流涎,烦躁哭闹、拒食吐奶等表现。本病终年可以发生,冬春季为流行高峰,具传染性,可在托幼机构群体发病。若不经治疗,经过l-2周会自愈,但容易复发,反复发作者通常与微量元素锌的缺乏有关。

家庭护理要点:

1、急性期多为对症处理,如退热、镇静,局部可用疱疹净(研细涂之)或中药锡类散。

2、保持口腔清洁,勤喂水,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宜,以减少刺激。

3、应补充微量元素锌,可起到预防复发的作用。

C、细菌性口炎:它多于急性感染、长期腹泻等抵抗力降低、口腔不洁情况下发病。可发生于口腔粘膜各处,以舌、唇内、颊粘膜多见。初起为粘膜充血水肿,然后出现大小不等的糜烂或溃疡,上面覆盖厚厚的灰白色假膜,易于擦去,擦拭后创面可见出血。全身反应与感染的严重程度有关。

家庭护理要点:

1、如感染严重、症状明显、口炎范围大时,应尽早就医给予抗生素静滴或肌注。

2、局部可涂金霉素甘油、中药养阴生肌散、以及2%利多卡因止痛。

3、加强口腔护理及对症治疗。

(二)奶瓶性龋齿

奶瓶性龋齿是幼儿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父母常任由幼儿吸吮奶瓶而进入梦乡,放纵牙齿泡在乳汁、尤其是加糖的牛奶中,如此不良习惯久而久之,使整排牙齿发生严重的龋齿,还会造成齿列不整。

家庭护理要点:

1、哺乳完毕后,用纱布或牙刷沾水清洁牙齿表面,建立幼儿喜爱口腔清爽的感觉,尽早戒除奶瓶喂食的方式。

2、照顾好乳牙,让它不要因严重龋齿过早脱落,而导致齿列不整;若发现齿列不整,尽早就医。

(三)创伤性口炎

多因外伤、硬物擦伤或新萌出乳牙的创伤,使相应的口腔粘膜损伤。病损无定形,与受力方向、力度大小有关,多为单个损害。

以下为两个婴幼儿特有的创伤性口炎:

1、婴儿舌系带溃疡:是由于新萌出的乳牙切嵴锐利,或同时有舌系带过短,以致两者反复摩擦形成溃疡,久之进一步形成较硬的纤维瘢痕,影响舌的运动。

2、贝氏口疮:有的婴儿经常吮吸拇指、异物(如玩具等),反复多次后可在粘膜较薄的上颌翼钩处形成对称的圆形或椭圆形溃疡。

家庭护理要点:

1、治疗此类疾病关键在于去除创伤刺激因素,如纠正不良习惯、磨改过锐的切缘、牙尖等。

2、局部涂抹1%龙胆紫等消毒抗菌药。

3、如舌系带反复溃疡已形成瘢痕的,应带患儿到口腔科行舌系带矫正术。

(四)地图舌

地图舌又叫剥脱性舌炎、游走性舌炎,缺乏微量元素锌是地图舌的重要原因。乳牙萌出期较多见,还可能与消化不良、肠道寄生虫以及口腔内的慢性病灶如龋齿、扁桃体炎有关。常有明显的家族史。

中医认为是脾湿所致。病损开始时,在舌尖、舌背或舌边缘上出现一个灰白色微凸的小圆形病区,病区周围是白色或黄色稍微凸起的弧形边缘,界限明显。不久中央下陷,白色褪去,变成火红。病区可逐渐扩大,最后融合成为边缘不齐的地图状,故称“地图舌”。病损有自行缓解和愈合的可能。小儿常无不舒服的感觉,有的出现轻度麻、刺等不适感,个别小儿暂时拒食味重的食物。

家庭护理要点:

1、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可补充微量元素锌,如硫酸锌、葡萄糖酸锌、蛋白锌、铁锌氨基酸等。服用中药,消除脾胃湿热可以收到良好效果。

2、保持口腔清洁,减少继发感染。

最新母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