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

宝宝的安全教育也就是宝宝的自我保护能力,自我保护能力是宝宝们快乐健康成长的必备能力。只有学会自我保护,远离危险,我们的宝宝才能拥有幸福,享受美好的生活。

为了宝宝的健康和安全,家长和老师应该及早教给他们一些必要的安全常识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方法,注意培养宝宝的自我保护能力及良好的应急心态。

对宝宝进行安全教育的意义

宝宝一周岁以后,开始学会说话、走路了,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这里碰一碰,那里摸一摸。在宝宝们欣喜地探索未知世界时,却不知道周围环境的安全隐患。所以,宝宝一周岁以后,父母就要有意识地对宝宝进行安全教育了。尽早对宝宝实施安全教育不仅可以对宝宝的安全和健康有一个良好的保护,还能促进宝宝对外界的认识,满足宝宝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让宝宝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如何进行安全教育

1.时刻进行

随着社会对儿童造成的不安稳,我们做家长的除了要教会孩子要善良、诚实、懂礼貌,更要提高宝宝的自我保护能力。孩子对危险的自我保护能力极差。千般爱护,莫过自护。面对手无寸铁、善良无辜的孩子,除了呼吁相关部门加大打击违法犯罪的力度外,作为家长的我们,要提前教给孩子一些必要的自我防护知识,就可以让孩子冷静面对侵害、机智保护自己。

2.以防为主

宝宝都喜欢登高爬低,虽然他们对高也有恐惧,但好动与好奇,又常使他们在玩耍中忘了危险。爸爸妈妈要常提醒宝宝,不去危险的地方,不做危险的动作。如不要从滑梯上跳下来,不要在双杠上随便放手,不要到处乱爬等等。当他出现危险倾向时,要严厉制止。在室外活动时,要让宝宝知道躲避汽车。不要在小区的马路中间玩,不要在横穿马路时猛跑等。

3.全面普及

中小学校、幼儿园是中小学生、幼儿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末成人大量聚集的特殊场所。他们年龄小,活泼好动,个人表现欲强,自我约束能力差,辨明是非能力差,自我保护、救护能力差。如何做好校园消防安全教育,不仅关系到校园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关系到学生(幼儿)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更重要的是关系到中小学生(幼儿)能否健康成长。

怎样让宝宝形成安全意识

1.平常要向孩子灌输“有了生命安全才拥有一切”的自我保护意识。教育孩子遇到危险时首先要保持冷静然后想方设法脱离危险环境,而不要让孩子盲目与歹徒搏斗。

2.要不失时机地教会孩子一些自我保护的具体技能:比如家里跑水了怎么办?着火了怎么办?有陌生人敲门怎么办?还要教育孩子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在体育活动中注意安全;在劳动中安全地使用各种工具;教会孩子认识一些危险警示标志:不捡拾化学制品和有放射性的物品:不随便进入施工现场等。

3.告诉孩子日常生活中保证自身安全的一些具体方法:上学、放学、外出时尽量走大路,少走僻静小路,如只能走僻静小路,最好结伴而行:如遇坏人打劫,尽快避开,跑向人多的地方,同时大声呼救;在外遇到火灾,要尽量撤离到安全的地方而不要自己去救火;看到有人溺水要大声喊人,因为孩子的泳技还无法达到救人的水准,所以要告诉孩子可以帮着呼叫求救,但不能下水救人。

4.平时为孩子创造机会,保证孩子拥有充分的活动空间。可以与孩子共同选择一块宽敞、平坦、安全、便于运动的场地,让孩子知道这里才能安全地尽情玩耍。每周或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孩子约好一两个小朋友一起游戏、玩耍,以满足运动及交往的需要。父母可事先给孩子圈定好活动范围,让孩子尽情追逐、跳跃,玩些球类游戏等。但要提出有关安全游戏的要求。

5.教会孩子对待陌生人要保持警惕。让孩子记住常用的报警电话。对孩子要有适当的性教育,告诉孩子身体的隐私部位不要随意暴露,在公共场所遇到坏人有不轨行为时,应立即躲开,或向周围的年长者求援。

6.教会孩子不要轻易把自己的姓名、住址、电话、学校等信息告诉陌生人,更不要跟陌生人外出。告诉孩子迷路后不要慌,可以给家长打电话,尤其不要随意告诉陌生人自己迷路了,可以向警察、交通协管员、服务员等可靠的人问路。平时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认路的能力,培养孩子的方向感,教孩子学会如何辨认东南西北。

生活中宝宝的安全教育

宝宝1岁以后,认知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完全能够分辨家人和陌生人了,安全教育就可以循序渐进地开始实行:

1、不要陌生人的东西尤其是饮料和糖果。宝宝还小,总是喜欢吃喝及玩具,对陌生人的礼物也一样不会拒绝。这就需要家长做好示范,从小不接受任何陌生人的东西。如果是陌生的邻居和亲戚特意给宝宝买的礼物,收下时不要忘记告诉宝宝在接受任何人的东西前,必须先征得妈妈的同意。在宝宝3岁或者更大时,已经会讲道理了,就要把陌生人的危险性告知宝宝,利用他喜欢的卡通、动画和小红帽等人物形象和故事让宝宝明白陌生人的危险。

2、不要给陌生人开门。可以利用“小白兔乖乖,把门开开”这样的歌谣让宝宝明白让陌生人敲门可能遇到的危险。告诉他如果进来的陌生人是个坏蛋,就有可能把他喜欢的糖果、喜欢的玩具全部抢走,甚至还会打爸爸妈妈,宝宝出于对自己“财产”的保护和对父母的爱,对不给陌生人开门就会牢牢记在心上。

3、不要跟随除父母或者父母授权以外的人回家。宝宝3岁后开始上幼儿园,幼儿园在家长接送孩子时的保安工作总有百密一疏的时候。为了预防有计划的拐骗和熟人的蓄意伤害,从入园第一天,就要告诉宝宝除了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谁来接都不要跟着走。不要经常让邻居、亲戚代为接送宝宝,如果自己没有时间,可以请固定的一个人代为接送。什么时候让别人接送,什么时候结束别人的接送,都要和宝宝交代清楚。同时要对宝宝强调不要上任何陌生人的车。

4、到公众场所不要离开父母的视线。通常到了公园、游乐园甚至是超市,活泼好动的宝宝就会忘乎所以,只顾玩耍而把父母丢在了一边。父母在每次出去前,先和宝宝做好沟通,让他遵守不要跑远的约定。假设他忘记约定,就要予以惩罚,比如少出去玩一次。这种合理的惩罚会让宝宝知道纪律的重要,是有益无害的。假如多次惩罚仍然无效,家长还可以藏起来,让他玩够了以后找不着大人,在他开始惶恐不安的时候及时出现,给与他安慰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教育他,会取到相当好的效果。当然,惩罚必须有度,目的是让他记住,而不是让他把恐惧留在心底。

最新母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