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心理是指在性生理的基础上,与性征、性欲、性行为有关的心理状态与心理过程,也包括了与异性交往和婚恋等心理状态。性生理是性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性生理发育的障碍或缺陷,会使性心理的发展出现偏差。世界卫生组织对性心理健康所下的定义是:通过丰富和完善人格、人际交往和爱情方式,达到性行为在肉体、感情、理智和社会诸方面的圆满和协调。性心理健康是人类健康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与“性”有联系的或以“性”为内容的各种心理过程(知觉、记忆、想像、思维、欲望、情绪、冲动、意志的选择和决定等)。
2、与人格特质相联系的 性心理。这主要涉及个人对性的态度、评价和取向等。在这一方面,两极性是明显的,如对异性或有关性的事物的趋向为:回避、自制、放纵、偏好一偏恶、主动一被动、性客体的固定一易变、性动机的强烈一微弱、性追求的持久一短暂等。 在行为主义和行为科学看来,上面所说的性心理主要限于个人非外显的内心活动,而性行为(可以直接观察的外显活动)至少未受应有的重视。
女性在 婚前性行为的心理动机方面,存在着许多偏激的观念和想法。从性心理学、性社会学的角度将之概括为以下几个误区:
1、追求所谓“新”的恋爱方式 九十年代的中国社会,已进入高层次、快节奏、多色彩时期,生活方式在改变,恋爱方式也在变。有些青年错误地认为,九十年代的变爱方式就是动辄发生性关系。有的女青年说:“常规的爱不完整。真正的爱,应该体现出博大。既然爱他,那我什么都可以给他。”“爱就该给被爱者自由,何必等到结婚以后。”“已经九十年代了,含情脉脉没意思,我要走在历史的前面”等。在追新潮的心理支配下,她们很快从初恋进入到热恋,由边缘性性行为上升到核心性性行为。如痴如醉地拥抱、亲吻、爱抚激发起性生理本能的强烈冲动,使理智已难以抵御。
2、崇尚种种性自由观念 近几年来,随着西方文化思潮的涌入及我国性文化的时而泛滥,冲击了有着很深文化积淀的传统性道德。有些青年人盲目崇尚西方的种种性自由观念,想冲破所谓传统性道德观念的自我意识非常强烈。有的女青年说:“我们正面临八方大潮冲击,再理智的女性也会感到困惑……”道德的音乐盒已安抚不了当今一些青年人矛盾痛苦的灵魂与肉体,她们的性观念已和原始本能需要划上了等号。因而,有些女青年认为“既然已成熟了,那么满足自己的欲望是生理需要。”有的说:“只要自己爱的快乐就行,”也有的说:“怀孕怕什么,性爱没有罪”,“女人不作一回人流不算一个完整的女人。”
在女人的内心世界里存在着一些能够影响夫妻感情的性秘密,她们通常不愿向男人透露这些性秘密,男人惟有自个去 探索,驾驭了。
青春期是儿童向成人过渡的中间阶段,有人把它称为“人生历程的十字路口”,它既与儿童有别,又与成人不同,贯穿青春期的最大特征是性发育的开始和完成,与此同时男女青年在心理方面的最大变化,也反映在 性心理领域,他们对性的意识,由不自觉到自觉;对性对象,由同性转为异性;对性的兴趣,由反感到爱慕到初恋……几乎是每人必经的历程。但由于在整个青春期中,青年人的情绪动摇不定,容易变化,如果不注意及时引导,常可为过度好奇、热情、幻想、冲动、性欲等驱使而不能自制。若再受社会上不良现象的影响,常可使某些青年滋长不健康的性心理,以致早恋早婚、荒废学业,有的甚至触犯刑法,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不论青年本人、家长或老师,均应对青春期的性心理变化有一定了解,要培养出不仅体质健美而且有健康性心理的青年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