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眼灯
辐射危害

自从爱迪生发明电灯以来,电灯已经走过了三代历程,正向第四代漫蔓进。

第一代——白炽灯:白炽灯虽然给人类带来了光明,但白炽灯能耗高,光线暗淡,不适合读写。

第二代——电感荧光灯:电感荧光灯光线充足,亮度高,但镇流器产生的谐波干扰、噪声和严重频闪等缺陷也凸现出来,早已退出发光舞台,成为历史。

蓝光危害

主要原因是高能短波蓝光。

LED台灯的光源发射的白光之所以能够形成主要是靠450~455NM波长的蓝光激发荧光粉,其中波长越低击发能力越强。通常LED光源的出厂波长控制在500NM之内,一般是450~455NM或455~460NM,都属于辐射伤害最强的区段。如果波长变大,那么激发荧光粉的能力就下降,发光效率就会降低。生产厂家为了追求亮度,通常会加强LED光源的蓝光强度,人眼如果长期看这样的光源,难免眼睛会受到蓝光伤害。

护眼灯基本信息

1、 护眼灯都是不能调节灯光亮度的,凡是可以调节亮度的护眼灯都没有护眼功能。在价格上却比一般的普通白炽灯要贵。市面上有打着护眼口号的“护眼灯”在售,甚至有的标明是护眼灯,安装的却是白炽灯,既不节能也不护眼。色温值。灯管发光的色温值决定了灯光的柔和度,太高和太低都不太好。其中4000K至4500K的护眼灯,比较适合,光线柔和白光,稍微带点黄,更加柔和,适合各个年龄段使用。

2、节能灯和插拔管灯作为照明产品,其节约能源的功效突出,可省电约三成到五成。它们的护眼效果在于,发出的光比较柔和、不刺眼。但凡是非自然光源,对视觉都有一定影响,所以要保护眼睛,最主要的是在操作上,把灯罩压低以遮住发光的光源。

3、台灯的底座越重越能保持中心而不易摔倒。还有部分较落后的电感镇流器护眼灯具在售,选购的时候要小心。

护眼灯最佳光源

人的眼睛是在自然光下发育、生长的。对人而言最佳的光源是散射的自然光,其具有如下物理特征:

1、光线连续不间断,短时间内无明暗变化,即无快速频闪。

2、色温在4000~4600K左右,色温适中,光柔和带点黄;色温在4700~5500K左右,色温高,光刺眼偏白。黄昏时太阳光的色温在2000K-3000K,色温偏低太黄;中午时,太阳光色温接近7000K,色温太高,太亮太刺眼。

3、是散射光,光照面积大,无阴影。

4、由多种可见光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混合光,非单色光。

5、直射太阳光和靠近窗口的阳光通常很强(照度值达几千-几万Lux),因此不适合于在此进行阅读和书写。

护眼灯原理

动频率一般为100次/秒,是电网频率2倍,即每秒变化100次。

人眼感官能够感知的变化为30Hz以内,每秒100次的灯光变化(由明变暗,再由暗变明,……)虽不会被我们感知到,但有研究说,这些变化(闪动)对于人眼,会有作用。

如强光作用于人眼,眼中瞳孔会收缩;对于弱光,瞳孔会放大。

所以直接应用交流电的电灯对于眼睛会有伤害(指对经常要用电灯看书的学生)。有人发明了高频灯,就是每秒变化上万次,由于人的眼睛根本来不及随之变化,根本感觉不到变化,从而就可以说是“不变”了,达到护眼的目的。

将普通50Hz交流电变成高频交流电,使用电子变频。即高频灯中,实际先将50Hz交流电变成高频交流电,再用高频交流电点灯。

但高频电的电磁辐射也会增大,即高频灯的电磁辐射比普通白炽灯、荧光灯的电磁辐射大,也可能会引起另一种伤害。

最新母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