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床
改善宝宝赖床的14个妙方

1.家长以身作则

有些家长在孩子就寝时间一到,就急着赶孩子上床睡觉,自己的眼睛却还猛盯着电视,或还在忙东忙西。其实父母这种做法会让孩子有“孤单”或“不公平”的感觉,而且孩子会有“为什么只有我要去睡觉”的疑问,加上孩子对成人的活动充满好奇心,当然也就降低了睡觉的意愿。因此,只要到了睡觉时间,全家人最好都能暂停进行中的活动,帮助孩子酝酿睡前的气氛。

2.午间小睡即可

孩子睡午觉时间不宜过长,也不要在接近傍晚的时候才让孩子睡午觉。 幼儿园的午休时间通常是13~14点左右,如果让孩子在下午睡得太久或太晚午睡,孩子很容易在晚上变成精力旺盛的小魔鬼,等他筋疲力尽入睡后,隔天早上势必又得花一番功夫才能把他叫起来,所以家长们不要让孩子午觉睡得太久。

3.安抚情绪

孩子有时会因为身体不适,或情绪上的不稳定而影响睡眠品质。身体状况比较容易观察,父母要多留意的是情绪上的问题。有些孩子因为年纪还小,表达能力还不是很好,如果在幼儿园或生活中受到挫折,不懂得该如何表达,再加上父母没有多加留意,宝宝的情绪也会间接反应在孩子的睡眠品质上。

如遇到类似的情形,适时地找时间和孩子聊聊,就能找出问题的症结。

4.终结恶梦

孩子做恶梦最常见的原因有“怕黑”跟“怕魔鬼”两种。

“怕黑”是出自于人类对未知的恐惧,如果孩子因怕黑而不敢睡觉,甚至还因此做恶梦,不妨在孩子的房里添置一盏小台灯。市面上出售的台灯都有许多可爱的造型,让孩子挑个他喜欢的卡通造型台灯,睡觉时有可爱的台灯散发着微弱光芒陪伴他,会让孩子感到安心不少。

此外,家长也可以在就寝前熄灯时,和孩子玩手影游戏。让孩子知道原来“暗暗的时候”,通过光线和手势的变化,影子可以呈现各种不同的面貌,这个好玩的游戏也可以有效降低孩子怕黑的心理。

每个家长应该都曾经从孩子的口中听过对魔鬼的可怕描述,如果家长没有适时去转化孩子的想像,反而给予更多充满刺激的形容,甚至当孩子不听话时,还用“不乖的话,魔鬼晚上会来抓你之类”的话来恐吓孩子,就容易加深孩子对“魔鬼”的想像和恐惧,再加上原本对黑暗的惧怕,做恶梦的机会就更高了。

因此家长在平时,不要去强调黑暗或魔鬼的可怕,孩子自然不会有恐惧的想像空间。

5.提供有安全感的物品

一些没有安全感的孩子,需要有安慰品的陪伴才能入睡(如小玩偶、玩具或是小被子)。但要适时戒除,避免以后过度依赖,同时也要注意物品的清洁(尤其是过敏体质的孩子)。

6.卡通床上用品

让孩子去挑选自己喜欢的卡通床上用品,让他觉得睡觉时好像有很多好朋友在陪伴着他。

7.游戏区&睡眠区

在房间的布置上,游戏区域和睡觉的地方最好隔离开来,不要在床边放置过多的玩具或娃娃,那很容引发孩子想玩的欲望。

8.孩子决定休息

和孩子讨论就寝、起床时间,也问问孩子喜欢父母用什么方式叫他起床。让孩子自已决定作息时间,可以让孩子知道该对自己的承诺负责;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叫他起床,也可以降低彼此的不愉快。

9.可爱铃声助醒

帮孩子买一个闹钟,让他挑选自己喜欢的铃声,那么孩子早上听到闹钟响起的声音时,可以减少父母叫他的不悦感。

10.营造起床气氛

叫孩子起床的时候,随手播放一些轻松的音乐,或者放一些孩子喜欢听的故事CD,让孩子在轻松的气氛中醒来,缓解被吵醒的不快。

11.睡前准备就绪

睡前要求孩子整理自己的书包,把明天该带的东西都准备好。如果天气寒冷,可以先把隔天要穿的内衣当成睡衣穿,起床后只要帮孩子套上毛衣、外套即可。这么做不但可以避免孩子在穿脱之间受凉,也可以减少起床后的准备时间。

12.理清先后顺序

父母起床后,先把自己的问题都处理好,再叫孩子起床。这样家长就不用一边急着处理孩子上学前的准备,一边还要忙着整理自己上班前的琐事。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只要家长一急躁,亲子之间就很容易会产生摩擦,所以先准备好自己的事,或是以孩子优先,都可以为彼此节省不少时间。

13.提早起床发泄

如果孩子起床时脾气很大,一被吵醒就会大哭大闹,而上述的任何方法都不管用时,家长只好提早叫孩子起床,先让他发泄一顿再说。在他哭闹的时候,家长不要责骂他,试着让他一个人宣泄情绪,等他闹够了,先安抚他,再去做出门前的准备工作。

14.亲子共同努力

两个专业幼教老师最后提醒家长,要改善孩子赖床的问题,先给孩子一点缓冲时间,态度不要过于急躁,只要温柔坚定地去执行就可以了。除此之外,家长也要衡量每天出门前的预备时间够不够,如果是在时间很急促的情况下,就不要期待孩子愉快地醒来。且在要求孩子之前,家长也别忘了要跟孩子一起共同努力。

睡眠障碍

专家提醒,"赖床"成习惯,也是一种"病态".在2013年公布的 睡眠障碍国际分类标准中,除了人们熟知的失眠、打呼噜外,"赖床"也第一次被纳入了睡眠障碍的范畴。睡眠障碍作为一种常见病,会影响消化、血压、呼吸等各个脏器功能,而脏器功能不好又会影响睡眠质量,形成恶性循环。

睡眠障碍的国际分类标准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睡眠不足,包括失眠、入睡困难、早醒和继睡困难;第二类,也就是人们所说的"赖床",在临床上被称为发作性睡病;第三类是指不正确的睡眠形式,如打呼噜、呼吸暂停、梦惊、惊跳、梦游和莫名其妙的夜醒等。

赖床的危害

肥胖时常赖床贪睡,又不注意合理饮食(摄入多量的肉食和甜食),加上不太爱动,三管齐下,能量的储备就会大于消耗,以脂肪的形式堆积于皮下。只需一年半左右时间,你就会发现自己成了一个小胖子。肥胖要是老不消退的话,构成的潜在危害是不浅的。欧美流行病学的调查发现:成人时期出现的心脏病、高血压、乳腺病、糖尿病、肢体畸形等病症,与青少年时的生活陋习相关,其中饮食"紊乱"及贪睡占了一定比重。因此,有肥胖趋势的青少年,务必要多戒睡意,趁自身仍处于可塑阶段,配合运动、饮食等法,恢复矫健的身材和良好的精神面貌,切勿使自己成为一个爱睡懒觉的小胖子。另外还有人发现,赖床还会令人神思恍惚、漫无边际地胡思乱想。起床后表现为头脑沉甸甸的,浑身无力,心烦意乱,什么也不想干。据分析,这可能是因为赖床"用脑",消耗了大量的氧气、血糖、蛋白质、卵磷脂等能量要素,以致脑组织出现暂时性"营养不良",不能正常开展工作。

破坏生物钟效应乘飞机作跨时区旅行,特别是出访欧美等国时,初到某地,常会出现头晕、困惑、心跳加快、不思饮食、疲乏等现象。如果是运动员,常会因此影响比赛成绩。是犯病了吗?不,这只是所谓的时差反应,是空间距离和时间上的差异给机体开了一场玩笑,其原委与体内激素的波动有关。让一个上日班的人接受激素的检测,结果显示:下丘脑及脑垂体分泌的许多激素,早晨至傍晚的浓度相对较高,而夜间至黎明却相对较低。中晚班工作者则相反。如果平时生活较规律,逢假日却睡懒觉,就会扰乱体内生物钟的时序使激素水平出现异常波动,结果白天激素水平上不去,夜间激素水平降不下,让人饱尝夜间睡不着,白天心绪不宁、疲惫等"睡不醒"的滋味。由此可见,激素的分泌是很有规律的,同时又与人们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不良的生活习惯,特别是睡眠习惯,必然会扰乱内分泌的正常工作,直接影响人的行为。

影响胃肠道一般来说,一顿适中的晚餐,到次晨7时左右基本消化殆尽,此刻,胃肠按照机体的"饥饿"信息开始活动起来,准备接纳和消化新的食物。可是赖床者因为舒适的睡意湮没了食欲,宁可让肚子空着也不愿起床进餐。日复一日,由于胃肠经常发生饥饿性蠕动,粘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很容易发生 胃炎、溃疡和消化吸收功能不良等疾病。

造成大脑供血不足睡眠过程中,大脑皮质是处于抑制状态的,如果长期有赖床习惯,就会造成大脑皮质过长时间地抑制,从而导致大脑的供血不足,于是赖床醒来后会感到头昏脑涨,没有精神。

诱发抑郁专家表示,从精神状况和心理状况来说,经常赖床会诱发抑郁和焦虑的出现,抑郁症在冬天是高发的疾病,抑郁症在睡眠上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睡眠时间的过多。如果近三个月发现睡眠习惯有所变化,出现病态性的睡眠过多,一睡下就不想起,或是精神萎靡、情绪不高、经常疲倦,影响了正常的工作生活,就应警惕是否患了"病态赖床"这种睡眠障碍。

影响泌尿系统健康喜欢赖床,不愿意离开温暖的被窝上厕所,结果使尿液在体内长时间滞留,其中的有毒物质会侵害人体健康。另外,长时间的赖床,会减缓人体的血液循环,导致营养在体内不能很好地传送,于是肌肉和关节中代谢产生的物质也不能被排出体外。

肌张力低下机体经过一夜的休息,早晨时肌肉和骨关节通常变得较为松缓。如果醒后立即起床活动,一方面可使肌组织张力增高,以适应日间的活动。加一方面,通过活动,肌肉的血液供应增加?使肌组织处于活跃的修复状态,同时将夜间堆积在肌肉中的代谢物排出。这样有利肌纤维增粗、变韧。只顾赖床的人,因组织错过了活动良机,动与静不平衡,起床后时常会感到腿软、腰骶不适、肢体无力。不明白其中道理的人,还以为是没睡好,为第二天的懒觉又做好了打算。国外运动学医师做过对比,迟起床的青少年,其肌张力往往低于一般人,换言之,赖床者的肌肉爆发力不足,动作反应迟缓。

对呼吸的"毒害"卧室的空气在早晨最混浊,即便虚掩窗户,亦有23%的空气未能流通、交换。如果从局部取样检测的话,你会吓一跳,空气中含有大量细菌、霉变和发酵颗粒、二氧化碳水气和灰尘等物。不言而喻,这些不洁成分会给机体带来麻烦。难怪那些闭窗贪睡的人经常会有感冒、咳嗽、咽喉痛及头晕脑胀等。另外,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可刺激呼吸中枢,使人呼吸不自在。有人认为,经常遭受二氧化碳的"毒害",记忆力和听力可能会下降。

影响身体发育青少年的身体正处于兴旺发达之时,约96%的组织器官仍在"建造"中,因而要备加爱护。赖床是"践踏"自己身心的一种极不卫生的生活习惯,它消磨光阴、浪费了清晨宝贵的健身和学习时间,实在是阻碍青少年各方面良性发展的一块"绊脚石",所以应该自觉而长期地加以抵制。

赖床的益处

睡眠专家认为,冬天 赖床5分钟肯定没问题。冬天寒冷,大多数人在被窝里赖上个5分钟,不但可让尚处在松弛状态的肌肉有个缓冲的时间,恢复到自然紧张状态,使正在"休息"的血液逐渐"清醒",由缓慢流淌回到正常流速上来,还能调节精神状态,让大脑从睡梦中逐渐清醒过来。如果醒来后一骨碌爬起来,肌肉猛地一受凉,极易产生酸痛。且此时血流尚慢,不能一下子将氧气输送到脑,血压上不来,便会产生头晕等不适症状。

赖床简介

【中文】 赖床

【拼音】lài chuáng

【英文】stay in bed

【年龄段】16-30岁

最新母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