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奶粉
毒奶粉事件起因

事件起因是很多食用三鹿集团生产的婴幼儿奶粉的婴儿被发现患有肾结石,随后在其奶粉中发现化工原料三聚氰胺。根据我国官方公布的数字,截至2008年9月21日,因使用婴幼儿奶粉而接受门诊治疗咨询且已康复的婴幼儿累计39,965人,正在住院的有12892人,此前已治愈出院1579人,死亡4人,另截至到9月25日,香港有5人、澳门有1人确诊患病。事件引起各国的高度关注和对乳制品安全的担忧。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公布对国内的乳制品厂家生产的婴幼儿奶粉的三聚氰胺检验报告后,事件迅速恶化,包括伊利、蒙牛、光明、圣元及雅士利在内的22个厂家69批次产品中都检出三聚氰胺。该事件亦重创中国制造商品信誉,多个国家禁止了中国乳制品进口。9月24日,中国国家质检总局表示,牛奶事件已得到控制,9月14日以后新生产的酸乳、巴氏杀菌乳、灭菌乳等主要品种的液态奶样本的三聚氰胺抽样检测中均未检出三聚氰胺。中国目前共有109家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对这些企业的491批次产品进行了排查,检验显示有22家企业69批次产品检出了含量不同的三聚氰胺。

毒奶粉事件背景

2000年代,因为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乳制品市场转变成一个很大市场,且因巨大消费群体,更可划分为高、中、低三个消费层次。为了调节大陆市场供应与需求,除了从海外的日本、新西兰等国进口将近30万吨乳制品以应付高中消费层次外,中国大陆绝大多数消费群体,包括婴幼儿,还是以我国自主生产的产品为主。

在此因素下,知名三鹿牌顺势推出以一袋18元人民币(约3美金),不到 进口奶粉价格一半价格婴幼儿配方奶粉以应付大规模的奶业市场,之后并成为大陆重要且知名婴幼儿奶粉品牌,多年蝉联该中国大陆自制乳品市场的首位。不过因为需求甚殷,价格竞争等因素,公司与政府均漠视生产流程及质量控管,终于爆发此弊端漏洞。

虽然经相关单位调查后,我国大陆检察机构认为该污染事件应由乳品收购站负主要责任,并严惩逮捕相关当事人。不过,也有人质疑,该毒奶粉事件原因是三鹿集团抢夺大陆贫穷农村市场,为降低成本偷工减料所衍生出来。

毒奶粉事件曝光

9月8日甘肃岷县14名婴儿同时患有肾结石病症,引起外界关注。至9月11日甘肃全省共发现59例肾结石患儿,部分患儿已发展为肾功能不全,同时已死亡1人,这些婴儿均食用了三鹿18元左右价位的奶粉。而且人们发现两个月来,中国多省已相继有类似事件发生。中国卫生部高度怀疑三鹿牌婴幼儿 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三聚氰胺是一种化工原料,可以提高蛋白质检测值,人如果长期摄入会导致人体泌尿系统膀胱、肾产生结石,并可诱发膀胱癌。

9月11日上午10点40分,新民网连线三鹿集团传媒部,该部负责人表示,无证据显示这些婴儿是因为吃了三鹿奶粉而致病。据称三鹿集团委托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对三鹿奶粉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各项标准符合国家的质量标准。[30]不过事后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声明该局从未接受过三鹿集团的委托检验。很快在同一天的晚上,三鹿集团承认经公司自检发现2008年8月6日前出厂的部分批次三鹿婴幼儿奶粉曾受到三聚氰胺的污染,市场上大约有700吨,同时发布产品召回声明,不过三鹿亦指出其公司无18元价位奶粉。

毒奶粉事件造成的影响

1. 国产奶制品销量下降,进口奶制品的数量剧增,相关替代产食品的销量增加。

2. 奶制品行业进入低迷期,行业重新洗牌,情节恶劣的企业将退出市场,行业龙头易位,一些没有卷入这次奶粉危机的企业将脱颖而出。

3. 奶牛饲养业步入衰退期,奶农生活陷入困境。

4. 与奶制品有关的索赔,诉讼个案越来越多,数量越来越大,境内外索赔个案相互影响,时间可能持续数年,及至数十年。

5. 政府相关部门将直接成为诉讼和索赔的对象,当相关企业倒闭之后,政府面对的索赔压力将更大。

6. 食品安全、食品质量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和质疑,关注点将由奶粉转向其他大众消费食品,追求质量、保障安全、吃得明白、吃得放心,将成为中国食品工业的主旋律。

7. 消费习惯发生改变,消费能力强的消费者越来越倾向质优价高的进口食品,消费能力弱的消费者则回归传统。

8. 中国出品的食品将在国外遭遇抵制浪潮,出口量下降。

9. 外国食品企业乘机加快进入,发展迅速,民族食品行业的竞争压力加大,部分出现生存危机。

10. 事件将成为中国出口贸易全面衰退的导火索,各国可能全面质疑中国产品的质量,抵制中国产品的事件时有发生,给“中国制造”带来巨大的、长远的负面影响,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负面影响全面浮现。

11. 迫于无奈之下,中国的某些行业将逐步采用国际通行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机制,特别是与出口相关的行业。

12. 事件引发中国消费者对商品质量的强烈关注,越来越多的商品质量问题被揭发,越来越多的官员被问责,但收效甚微。

13. 事件已经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形象,若不妥善处理,将动摇消费者对政府管治的信任和信心,将动摇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信心,产生的信任危机可能演变成国家危机。

14. 事件若处理不善,将引发地区性的群体性事件。涉及数万家庭的群体事件,若演变成一种全国范围有组织的行动,后果不堪设想。

15. 在可见的未来,为建设和谐社会,落实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政府的职能将发生三方面的转变,从关注思想意识形态转向关注社会民生生活,从直接推动经济发展转向全力保障社会公共服务水平,从关注社会稳定转向关注公共安全。

16. 政府行政的透明度将越来越高,执政的难度将越来越大,对企业和社会团体的监督会越来越到位,新闻和舆论监督将成为主要的手段。

17. 如何构建涉及社会各方面的诚信评级体系将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包括各级政府,企业和个人,为了全民,面向全民,全民参与的诚信体系的建立将响应全社会信任缺失的需求。互联网使全民诚信评级体系成为可能,但因为既得利益团体的阻力,短期内难以形成共识。

18. 政府主导的各种名目的优质产品评比、优秀企业家评比、百强企业评比、名牌产品评比、最信得过企业评比,等等大量名利交易、有名无实、且有耗费大量资源的评比活动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代之以市场选择,优胜劣汰。

19. 事件也会引发对执政理念、道德信仰和文化价值观的反思,“国以义为利,不以利为利”,中国将呼唤践行实事求是、知行合一、表里如一、言行如一。

毒奶粉企业都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对全国婴幼儿奶粉 三聚氰胺含量进行检查,结果显示,有22家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的69批次产品检出了含量不同的三聚氰胺,除了河北三鹿外,还包括:广东雅士利、内蒙古伊利、蒙牛集团、青岛圣元、上海熊猫、山西古城、江西光明乳业英雄牌、宝鸡惠民、多加多乳业、湖南南山等22个厂家69批次产品中检出三聚氰胺,被要求立即下架。但中央电视台报道的三鹿奶粉三聚氰胺含量与之前《甘肃日报》报道不符,其含量减少了十倍。

中国目前共有109家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对这些企业的491批次产品进行了排查,检验显示有22家企业69批次产品检出了含量不同的三聚氰胺。

检出三聚氰胺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名单如下:

 

 

 

最新母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