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表明:深度睡眠少容易得糖尿病 新华社电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网站2007年12月31日刊登的一篇研究报告说,如果深度睡眠时间少,一个人患ⅱ型糖尿病的风险会增大。 深度睡眠是人缓解疲劳、恢复体力的关键睡...
上海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主任委员贾伟平教授:
警惕日渐高发的儿童糖尿病
贾伟平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本刊名医顾问团特聘专家。
今天是第17个“世界糖尿病日”,即首届“联合国糖...
家有糖尿病患儿,家长该如何应对?实际上,对于糖尿病儿童的家庭护理也应从综合角度考虑,关注“四匹马一套车”的原则。四匹马是指药物疗法、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和精神心理这四种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一套车”则代表糖尿病...
国际青少年糖尿病研究基金会的忠告:“请关注儿童夜间低血糖!”
对于1型糖尿病儿童的父母来说,孩子的低血糖事件是需要特别关注的事情,因为低血糖会导致心慌、乏力、昏迷甚至死亡等严重的不良后果。这里要强调的是...
今年联合国糖尿病日的主题是“关注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国际糖尿病联合会与世界卫生组织选定这一主题,以提醒糖尿病也是儿童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
据国际糖尿病联盟估计,全球每年约有7万名15岁以下的儿童被确...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细致、准确的血糖检测可以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使血糖始终保持在正常范围之内,及早发现和预防糖尿病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根据患者情况 确定检测频次
首都...
糖尿病治得好不好,关键在于控制血糖。不少人都知道,血糖达标讲究“5678”,即空腹血糖低于5.6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别超7.8mmol/l。但在专家看来,控糖指标要“看人下菜碟”。
老幼要宽松,术前、青年应从严。
...
提起糖尿病,通常都只会想到中老年人。然而近几年,在我们的四周有些孩子才几岁就患了2型糖尿病。从长远来看,小小年纪就与糖尿病相伴,一旦控制不良,若干年后,各种并发症如失明、肾衰等不幸将相继而至,会给患儿的一生带来...
“有的父母担心孩子营养不够,总是恨不得孩子平时能多吃一些,采取"填鸭式"的方法来养孩子,这样会导致孩子身体发胖,血糖过高而诱发糖尿病。”栾晓军说,南方人喜欢吃海鲜、喝老火汤这种高蛋白高脂肪的饮食习惯,是诱发ⅱ型...
儿童高血压吃什么水果最好? 经验表明:儿童高血压者常常食香蕉、柑桔等果品可降低血压,这是由于这些果品中含有较丰富的无机盐――钾元素。每百克可食香蕉中含有199毫克的钾,每百克可食部分柑桔中含钾472毫克。 钾盐具有缓...
11月14日是第17个“世界糖尿病日”,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世界糖尿病日”正式更名为“联合国糖尿病日”,单纯的学术行为已经上升为各国的政府行为。2007年糖尿病日活动主题为“关注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许多人认...
糖尿病的危害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的、可影响全身各个脏器和组织的、可预防的慢性疾病。一般表现为视力减退直至失明,下肢感觉异常、发麻,严重的还会引起败血症、冠心病、脑中风、偏瘫等。目前,糖尿病是全世界患病...
糖尿病主要分为两型:一类是胰岛素依赖型,也称1型,起病较急,大多见于小儿及青少年,遗传因素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必须依赖胰岛素治疗;另一类是非胰岛素依赖型,也称2型,多见于中老年人,起病缓慢,虽也有遗传倾向,但发病主要与环境...
目前全球学龄前儿童糖尿病患者以每年5%的速度递增,全球15岁以下人群中平均每天增加200名糖尿病患者,所以青少年患糖尿病值得全社会来关注。
肥胖是祸首
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增多,最主要原因仍是肥胖儿童急剧...
儿童得了糖尿病怎样进行有计划的饮食?
从营养角度看,食入体内的糖、蛋白质及脂肪在体内变化后能提供热量。其中糖和蛋白质每1克可供4热卡,脂肪1千克生9热卡。按照三种营养物质所提供的热卡及它们在体内变化时所需胰...
今年11月14日联合国糖尿病日的主题为“关注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diabete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这次口号更为鲜明,关注对象更为明确。目前全球学龄前儿童糖尿病患者以每年5%的速度递增,全球15岁以下人群中平...
“管住嘴,迈开腿”,用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预防糖尿病,这已经是医学专家们的普遍共识。那么这种预防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呢?50岁?40岁?还是30岁?在日前诺和诺德主办的“大庆糖尿病研究回顾”会议上,大庆糖尿病研究的主要研...
据统计,目前糖尿病发病年龄较之十几年前提早了二三十岁,甚至只有1岁多的婴儿也因急性糖尿病被早早送进了医院。一份调研数据显示:北京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已占全部糖尿病人数的5%,并且每年以近10%的幅度上升,青少年中2型...
糖尿病患者,理应对自身疾病高度重视、积极治疗。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各种急慢性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及长期预后。但是,凡事皆要把握好“度”,治疗糖尿病也同样不能矫枉过正。否则,将会过犹不及,引发新的问题。
一...
患了糖尿病固然是件不幸的事情,因为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疾病,降糖药品和糖尿病保健品也将一直伴随左右,无论是选择药物还是保健品都要慎重,都应当运用科学知识来保护自己,都应当认真听取医生的意见,再行使用。
全国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