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填补“独二代”内心的寂寞

  计划生育之前,通常一对父母会带多个孩子,那时候的父母总担心自己会忽视了小孩;然而,计划生育之后,一对父母只能生一个小孩,就这样,小孩成为了中国的首批独生子女,这时候的父母开始感到小孩似乎有点孤单了。那么对于首批独生子女所生的“独二代”呢?他们面对的是一种怎样的生活呢?

  近日,网络上出现不少年轻家长为自己的“独二代”孩子征玩伴的帖子。那些在物质、生活上都会让很多“70后”、“80后”羡慕的“独二代”,现今,他们虽然得到了父母给与的大量玩具、零食,但在精神层面却成为“负翁”。

  家住郑州花园路某小区的秦女士讲,三岁的儿子整日缠着她再生个小妹妹,可以陪他玩。此事让秦女士感到心酸:“我也是独生子女,但当年还有表姐妹一起玩。我们这一代都是独生子女,现在,儿子连表兄弟、表姐妹也没有。”这些“独一代”对于没有兄弟姐妹的孤寂,显然已经深有体会。出于“过来人”的她们,现在已经开始行动,为孩子“征友”,由此,秦女士也决定在网上发帖为儿子找玩伴。

  看着这段新闻报导,我便不自觉地忆起了自己的童年,那时嘴上唱着《找朋友》,但心中并不孤寂,因为周遭同龄玩伴一大群,即便偶与人闹脾气“不跟你玩了”也无大碍,还有其他不少伙伴在等着去玩。然而,时过境迁,在钢筋水泥构筑成的冰冷都市,繁华的外象掩盖不住现代人内心的寂寞,尤其是那些本该无忧无虑的孩子们。

  面对现在这些“独二代”,作为父母的应该如何帮助他们填补心中的寂寞?真的就是单纯的再网上发个帖子,找个玩伴,就能消除“独二代”内心的寂寞嘛?在我看来,“独二代”的寂寞可不是这么容易就能填补的。玩伴终究还是玩伴,他们只能从时间上,从表面上陪伴“独二代”满足其一时的空虚,但是他们内心依然还是寂寞的。一些社会学家认为,这表面看似是独生子女家庭的问题,实际上将是当代中国人必须共同面对的一个社会问题。家长们应该明白的是,抓到病灶才能药到病除,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爱才是医治孩子孤独症的一剂特效药。所以,填补“独二代”的寂寞,归根到底还是要父母给他们家庭的温暖以及关爱。

  为人父母要在教育子女的全过程中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绝非易事,面对孩子在如下情况或状况下要多一点冷静,多一些思考,多一次交流,才能让孩子多一些自信,多一些进步,多一些沟通。这样才能让孩子能感受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爱,在学习中不断进步,在经历中不断在成长。

  一、自己的孩子做事总是容易出差错:父母要允许孩子犯错误,教育孩子如何才能做到尽量少犯错误,才能力争不犯同样的错误。这样面对小孩的犯错,有时犯些小错时,适时而恰当的交流、疏通和教育有利于孩子成长。

  二、自己的孩子总是很淘气:父母在适当的时候可以和孩子一起放松,一起玩耍,但要注意安全,不损坏物品,不影响他人,遵纪守法。要有“听话的孩子是好孩子,淘气的孩子是优秀的孩子。”的理念。

  三、自己的孩子成绩总是不如别人家的孩子:要教育孩子高分高能不是天生,要靠自己脚踏实地的努力,要有向别人看齐的勇气,要有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的思路和方式。要让小孩认识和别人比高低的同时,更注重自己比自己,力争通过自身的努力让自己今天比昨天进步。

  四、自己的孩子对学习兴趣不浓。父母要从自身做起,让自己的家庭充满书香气氛,让孩子感觉到人不学习不行,不进步不行,进步是考思考更多的是靠学习获得的。和孩子一起学习,和孩子一起探讨学习上的问题。

  罗素在《婚姻革命》中说:“如果想让孩子长成一个快乐、大度、无畏的人,那这孩子就需要从周围的环境中得到温暖,而这种温暖只能来自父母的爱情。”弗洛伊德也说:“一个为父母所特别钟爱的孩子,一生都有身为征服者的感觉;由于这种成功的自信,往往可以导致真正的成功。”父母对孩子慈祥和挚爱,就会在家庭中造成融洽温暖的心理气氛,这样的家庭心理气氛必定会成为孩子身心发育最深厚的土壤。孩子得到关心和爱护,获得爱和尊重的体验,就会心情愉快,身心皆健;反之则影响孩子的发展,甚至会毁掉孩子一生的幸福。而营造温馨融洽的家庭气氛其主动权很大程度上掌握在父母手上。父母的热情、幽默、机智、大度、活力、爱心、富有生活情趣是夫妻恩爱、家庭和睦的催化剂。父母对孩子的抚爱和关怀,势必会毫无遗漏地流入孩子的心田,深深印在孩子的心间。爱,是永远也不会被忘记的。

  总而言之,填补“独二代”内心寂寞的根本,就是用一个温暖的家庭来保护小孩,用父母无尽的关爱来滋润小孩。单单的在网上发帖为小孩找玩伴,是不足以填补小孩内心的寂寞的。

相关阅读:

关于培养宝宝艺术感的建议
父母的耐心决定着孩子的品格
降服小恶魔教出乖宝宝
单亲妈妈更需避免教育误区
妙用报纸、杂志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注册后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