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养后遗症:独二代孤独症

  近期,在陪伴乐宝的成长路上,乐妈又面临着一起因成长引发的烦恼事件--第二代独生子女的孤独症。

  所谓的独二代:指的是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生的一代独生子女已经长大成人,他们陆续结婚生子。他们的孩子成为他们父母之后新中国的第二代独生子女。据专家介绍道,现在独生子女和10年前相比,在独立性增强的同时,行为逆反性也增强了,对于家长的管教,他们总表现得很厌烦,甚至采取“正面对抗式”的反抗。这些都是心理疾病的隐患,对成人后的精神及性格影响很大。

  自从放寒假以来,时不时地从乐宝嘴里冒出一些语出惊心的话语:“妈妈,我好孤独!我好可怜!”对于“孤独”一词,乐妈在记忆深处,好象从没教过乐宝,也不知道这三岁小屁孩从哪里领悟到的。初听到乐宝这段内心表明,着实吃惊不已,悲喜交加。

  喜的是,三岁小屁孩竟能领悟出“孤独”一词的含义,还稍带上“可怜”一词的渲染,是成长中“成熟”的一种表现。乐宝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说在平常运用中,更上一层楼了。

  悲的是,三岁小屁孩用“孤独”表达内心时,折射出了一种第二代独生子女缺少同玩伴的一种无奈童年。尤其是在城市生活着的独二代,高楼大厦的居住条件隔阂了人与人之间的来往,家长们繁忙的工作减少了亲子之间的互动。各类亲子早教机构的萌出,变相的让家长们挑大钱为孩子们“买玩伴”,但是仅靠四五十分钟的早教课程和一些活动能满足孩子们童年的五彩生活吗?

  作为新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的乐妈,在乐妈的记忆里,成长上的孤独是有的,但并不是很强烈。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乐妈生活的小城镇,生活条件并不是很好。大家都是住在平房、大杂院,或是单位里的集体住宿,生活上更是从小寄养在单位里的幼托所里,可以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缺少童年玩伴,可以结伴四处探险,接受了来自多方的家庭教育之余,拥有了一个五彩缤纷的童年生活。

  但是作为独二代的宸宝,就没有乐妈拥有幸运了。生活条件的前进,让我们享受优越生活之余,却让我们也丢失了一些美好的东西。住着宽敞的高楼大厦,人情冷暖却渐渐的被高楼大厦所隔开。追求高质量生活的同时,也让我们丢失了与亲人之间的联系。社会安全保障系数越来越低,现在家长还谁敢让孩子在大街肆意走动,或结伴游玩呢?一时的监管大意,谁时都有遗憾终身的事件发生。所以作为独二代的宸宝,圈养现象越来越普遍,“孤独”就是圈养教育带给孩子们的最大伤害。

  同样是从独生子女那条路走出路来的宸妈,面对乐宝这次的成长烦恼,深思了许久,也检讨了许久。按理说,乐宝还是很幸福的,家里家外都有亲人陪着,即使是上了幼儿园,也是早早接回来,跟着乐妈一起下班。平常休息日,也是尽量带他出去玩走亲访友的。亲子共处时间虽然比不上全职妈妈那样多,但也差不零了。分析种种原因,造成乐宝孤独的一个原因是玩伴的缺少。虽然在幼儿园里,有太多的小朋友,但在那种集体生活的制约束缚下,孩子的天性并不没完全释放出来。他们需要的是那种无拘无束的交往,无拘无束的童年。

  对于化解乐宝这起成长烦恼,乐妈提出了两件方案:

  方案一:再次“造”人,再生一个

  但此方案,马上被另一个配合者乐爸拒绝。看来只生一个优良品种的方针,会在我们家贯彻到底。虽然乐妈有心想再梅花二度,无奈各方条件都不允许为乐宝再添个弟弟或妹妹。方案一被非常现实的乐爸也一枪毙了。

  方案二:人为创造“多子”共处氛围

  具体方案就是,相邀几个与乐宝同龄段的小朋友,定期或不定期的到各自家里互访。对于这一方案,乐妈立马着手进行策划。立刻相约三个好友,每个月抽出一天时间,轮流到各自家里进行互动。目前初步提出的方案是:各家轮流作庄在自家家里解决吃饭的问题。这样,大人也有事情做,孩子也有自己的独立空间,进行交流与沟通。本周六就是乐妈策划的第一起聚餐活动,希望到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对于多子共处的活动方案,乐妈希望能坚持下去,活动内容根据时时的变化而丰富,期待吧!!!!!希望乐妈的拯救方案能化解乐宝圈养教育下的后遗症。

相关阅读:

关于培养宝宝艺术感的建议
父母的耐心决定着孩子的品格
降服小恶魔教出乖宝宝
单亲妈妈更需避免教育误区
妙用报纸、杂志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注册后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