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不光有丰盛的美味、漂亮的新衣服,还可以尽情玩耍,度过一个愉快的寒假。最重要的是还有压岁钱。
自古以来,过年给孩子发压岁钱,作为一种民风习俗一直延续至今。其用意无非是让孩子拿去买点自己喜欢的玩具、零食或作其他可支配的物品。因为搁在平时,这样的待遇孩子是享受不到的。而大人则是借此机会乘机犒赏一下孩子。此举本无可厚非,但笔者通过多年的留心观察和走访了解,这压岁钱有些变味了。不光是压岁钱的数额猛增,来源渠道变广了,而且用途也是渐渐走偏了,已经失去了压岁钱最纯真的意义。
让我们感到惊讶的,如今的孩子“胃口”越来越大了。一句“恭喜发财,红包拿来”的同时,手也伸到了面前。接过红包打开一看,少了一百,立马嘟起小嘴,直说“小器、抠门”。若是有几张“红票子”,就会喜笑颜开,高兴得手舞足蹈。可以肯定的是,大多数孩子的压岁钱会被父母强行替代“保管”。可对于像初中生、高中生这群意识中想独立、有点桀骜不驯的孩子来说,父母对他们在压岁钱上的政策就会适当放宽,控制力相应减弱。于是,很多孩子就认为这钱是属于自己的,完全可以随心所欲地花销。打游戏、上网聊天、逛商店、邀约三朋四友胡吃海塞……还有一个不容忽略的现实是,这年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给压岁钱也是大方阔绰,爷爷姥姥、七姑八姨,出手动辙成百上千,好像少了丢人,这样不仅助长了孩子乱花钱的习气,而且还会相互比较、炫耀,形成攀比之风。最坏的是,脑子里从小便会树立一种金钱至高无上的唯利思想,一切向钱看,错误认为金钱是万能的,彻头彻尾培养一种拜金主义,而且根深蒂固,贻害无穷。
尤其值得警醒,某些别有用心的人为达到个人目的,还借逢年过节给压岁钱之际,大搞行贿之风,腐蚀和软化位高权重的领导干部,使压岁钱演变成了另一种更隐蔽、更甜美、更具杀伤力的“糖衣炮弹”,叫人防不胜防。
“汉堡包、肯德基、巧克力,中餐、火锅、自助,今天的孩子,什么都吃,唯独没吃过苦,将来就会吃亏。”援引一所知名大学教授的感慨,作为孩子监护人的家长,对孩子的消费思想和金钱观念是否有所启迪?特别是在压岁钱一事上,千万别误了孩子的前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