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变得寒冷起来,爸爸妈妈不由得对自己的宝宝又多了一份担心,其实大可不必如此如临大敌,只要为宝宝的冬天做好充分的健康准备,您的宝宝就可以拥有一级棒的冬天哦!

衣-—合理添加衣物
进入冬季,随着天气的逐渐寒冷,室内外温度降低,宝宝伤风感冒的几率也随之上升。让宝宝过一个温暖又舒适的冬天,给宝宝合理添加衣服,就成了爸爸妈妈要做的第一个健康准备。由于冬季室内外温差很大,爸爸妈妈在把握宝宝冬季着装时就要做好室内外的两手准备。
室外着装——由内到外的温暖关键
关键一:给宝宝穿上贴身内衣裤
有的妈妈认为只要外面穿上厚衣服就可以保暖,不注意宝宝的内衣。其实柔软的棉内衣不仅可以吸汗,而且还能让空气保留在皮肤周围,阻断体内温度的丢失,使宝宝不容易受凉生病。而不穿贴身内衣的宝宝则体表热量丢失得多,身体摸上去总是冰冰凉凉的,很容易感冒。
关键二:毛线衣裤要安全
冬天宝宝外出,一定要穿保暖功能好的毛线衣裤。宝宝肌肤柔软,小小的刺激也可引起皮肤过敏,在选购时毛线质地是最要紧考虑的因素。现今市场上有专为宝宝生产的毛线,非常细小,并且很柔软,保暖性又好,十分适合宝宝穿用,爸爸妈妈还需特别注意的是,不要选择容易掉毛的毛线,以防吸入到宝宝气管和肺内。
关键三:棉服要轻薄
许多爸爸妈妈认为只有厚厚的羽绒服才是最保暖的,其实不然,小棉服中膨松的棉花可以吸收很多空气形成保护层,不易让冷空气入侵,有着很好的保暖作用。厚羽绒服没有更多的吸收容纳暖空气的空间,挡风还可以,御寒保暖就比小棉服差多了。
关键四:干爽透气的小袜子
宝宝一旦脚冷,身体也很容易发冷。冬天为宝宝保暖,让宝宝的脚部感觉温暖非常关键。但很多家长还错误地认为宝宝的袜子越厚保暖效果越好,其实如果袜子厚但不吸汗的话,很容易潮湿,大量的水分会挤掉袜子纤维中的空气,由于少了空气这种极好的隔热体,袜子潮湿时就会使宝宝的脚底发凉,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抵抗力下降而患上感冒。因此要给宝宝选择纯棉质地、且透气性好的袜子。
关键五:柔软合脚的鞋子
如果鞋子太大,宝宝走起路来不跟脚,脚上的热量就容易很快散失;反之鞋子太小,和袜子挤压结实,影响了鞋内静止空气的储存量也不能很好保暖。最好的选择是,鞋子的大小要以宝宝鞋子稍稍宽松一些为宜,质地也以透气又吸汗的全棉为最好。宝宝穿起来大小合适,舒适柔软,鞋子里能够储留合适的空气,从而使宝宝的小脚更加的温暖。在天寒地冻的北方,为宝宝选择鞋时,还要注意鞋底的防滑、防冻。
关键六:保持体温的帽子
宝宝25%热量是由头部散发的,冬天出门一定要给宝宝戴帽子。帽子的厚度要随气温情况而增减。最好给宝宝戴舒适透气的软布做成的帽子,不要给宝宝选用有毛边的帽子,否则很容易会刺激宝宝皮肤。
关键七:判断情况再加衣
许多爸爸妈妈就怕宝宝冻着,所以一出门就给宝宝穿得很多,宝宝一旦活动便会出汗,衣服被汗液湿透,反而由此着凉,并且也降低了身体对外界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而使抗病能力下降。如果宝宝是外出运动,可酌情减些衣服,但如果外界环境特别寒冷,导致宝宝身体产热能力不足的时候,还是应该注意多穿衣。判断宝宝穿得多少是否合适,可经常摸摸他的小手和小脚,只要不冰凉就说明他们的身体是暖和的,衣服穿得还算合适。
关键八:不要护口鼻
在寒冷的北方,不少爸爸妈妈都习惯给宝宝戴上口罩或者用围巾护住口鼻,以为这样宝宝的小脸就不会冻着了。其实,经常这样做会降低宝宝上呼吸道对冷空气的适应性,使宝宝缺乏对伤风感冒、支气管炎等病的抵抗能力。而且,因围巾多是纤维制品,如果用它来护口,会使纤维吸入宝宝体内,可能诱发过敏体质的宝宝发生哮喘症,有时候还会因围巾厚,堵住宝宝的口鼻而影响到宝宝正常的肺部换气。
室内着装—-体贴透气的舒适关键
关键一:勿捂着宝宝
冬天到了,爸爸妈妈总是唯恐宝宝着凉,在室内也给宝宝穿很多衣服,甚至有的爸爸妈妈在宝宝睡觉时还用热水袋等取暖器具。其实,在室内过分保暖对宝宝不利,甚至会引起“宝宝闷热综合症”。当宝宝周围的环境温度超过34℃时,会引起高热,继而大量出汗,造成脱水、酸中毒,甚至脑缺氧。应根据室内温度及宝宝的具体耐寒情况来给宝宝增减衣服。
关键二:暖气房少穿一件衣
在室内温度稍低的环境下,宝宝衣服的穿法是:上装为“保暖内衣+薄毛衣或棉线衣+厚毛衣”;下装为“保暖内裤+薄毛裤或厚实些的棉线裤+厚毛裤”。在北方有暖气的房间里,则要适度减衣。爸爸妈妈在给宝宝着装时只需把握一点,那就是宝宝的衣服只需比成人的减少一件。
睡眠保暖tips
在冬季,宝宝睡觉的时候,爸爸妈妈给宝宝盖被子(或包裹着)不要太紧太严,要宽松、适当、留有余地,被子最好是柔软的棉被,这样宝宝才会感觉更加舒适。
食—-御寒膳食调整
宝宝的耐寒力以及身体抵抗能力远不如大人。通过合理的膳食安排来调整和增强宝宝的抵抗力和御寒能力,让宝宝安然过冬,是爸爸妈妈的第二大健康准备!
膳食原则
no.1:合理摄取高蛋白高脂肪食物
有些爸爸妈妈错误地认为,冬季宝宝需要更多高蛋白、高脂肪食物才能抵御寒冷天气。现代科学研究证实,在寒冷气候下,宝宝机体的内分泌系统也被调动起来,使宝宝的产热能力增加。因此,冬季宝宝所需的能量与其他季节差距并不大,所以不要盲目给宝宝吃过多高蛋白、高脂肪食物,以免给宝宝的身体带来负担。
no.2:加强补充维生素
宝宝冬天的户外活动相对较少,接受室外阳光照射时间也短,很容易出现维生素d缺乏症。这就需要妈妈定期给宝宝补充维生素d,具体补充剂量和次数最好按照儿科医生建议执行。寒冷气候使人体氧化功能加快了,宝宝体内维生素的代谢也会明显加快,维生素a能增强宝宝的耐寒力,维生素c可提高宝宝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并且对血管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饮食中要注意及时给宝宝补充维生素。
no.3:重视无机盐的摄入
医学研究表明,如果体内缺少无机盐人就容易怕冷,如钙、铁、锌、钠、铜等无机盐都是寒冷气候条件下比较容易缺乏的营养素,而牛奶、动物肝脏、绿色蔬菜、豆制品、海带、紫菜等食品中都富含这些营养素,是宝宝冬季首选的抗寒食物。要帮助宝宝增加无机盐的摄入,帮助宝宝抵御寒冷,建议爸爸妈妈冬季多让宝宝摄取根茎类的蔬菜,如胡萝卜、土豆、山药、红薯、藕及青菜、大白菜等。
no.4:告别宝宝的“节日病”
圣诞、元旦、春节……冬季是众多传统节日到来的季节,伴随合家团聚的欢乐气氛,爸爸妈妈时常会纵容宝宝饮用或食用过多的饮料和小食品,这样做会使宝宝的胃黏膜受到寒冷刺激,血管收缩,导致消化不良性腹泻。一到节日,宝宝吃的东西杂,容易引起叠食,如红薯和花生,红薯和鸡蛋,冷热食物混合吃,尤其是先吃热食后吃冷食,更容易造成胃内“打架”。吃过多油腻的食物后腹部受凉,也是导致胃肠功能失调的诱因。冬季要帮助宝宝合理安排健康饮食,避免成为“节日病”宝宝。
no.5:应以热食为主
生冷的食物不易消化,容易伤及宝宝幼小的脾胃,尤其是对那些脾胃虚寒的宝宝,冬天的食物更应以热食为主,例如,煲汤类、烩炖类或汤菜等。另外,冬季菜品本身的热量散发较快,用勾芡的方法制作的,如羹糊类菜肴等则可以有效延长菜肴保持温度的时间,但也要避免过烫食物。
no.6:改善偏食
冬季,气候关系,会对宝宝身体素质要求较高,所以冬季更不能让宝宝偏食。不过,冬季相对其他季节,也是改变宝宝偏食的好时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冬季要抗寒所以需要能量比较多,相应的宝宝的食欲也会比较好。再加上气温比较低,某些偏食宝宝讨厌的食物味道也会淡了很多。爸爸妈妈在加工宝宝不喜欢吃的食物时,只要在色彩感、咀嚼感等方面稍加注意,就有可能将宝宝不喜欢吃的东西搭配其他食物,加工成宝宝喜欢的颜色和形状,增强宝宝的食欲,等到春天来临,您的宝宝说不定已经改掉偏食的毛病了。
tips宝宝在冬季不宜被喂食过饱,否则在冷空气刺激下,宝宝很容易变得懒惰,不愿意运动,而在缺乏运动的情况下,宝宝的新陈代谢容易变得缓慢,从而引起宝宝积食等亚健康现象。
冬宝宝暖汤3推荐
白菜枸杞猪骨汤
材料: 新鲜棒骨2根,新鲜白菜叶若干,姜片、葱块、大枣、枸杞、桔皮数个。
做法: 将棒骨敲碎洗净,挑出骨头渣后放进开水内焯一下,捞出放进砂锅内加凉水,然后放入姜片、葱块、大枣、枸杞、桔子皮,开大火煮;开锅后关小火,放入少许醋,煮一个半至两个小时后再放入白菜、食盐,开锅关火。
说明: 骨头汤补钙;中医认为白菜微寒味甘,有养胃生津、除烦解渴、利尿通便、清热解毒之功。这款汤成本很便宜,而且营养价值较高。
牛肉丸子番茄汤
材料: 瘦牛肉馅250克,鸡蛋、番茄、胡萝卜各1个。
做法: 牛肉馅放入一个稍大点的容器内,加入1个鸡蛋、葱沫、少许盐、老抽,朝一个方向把肉馅打散;往炒锅里放入清水,水开后用小勺把肉馅一点点盛到开水里,等肉丸成形后盛出来,将番茄、胡萝卜片放进汤里,等番茄煮烂后再将肉丸放进去,煮5到10分钟,放入食盐即可。
说明: 牛肉是肉类里含锌最高的,但因肉质较硬,宝宝嚼不烂,做成小肉丸而且有番茄酸味,很开胃。胡萝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与叶酸,对宝宝发育非常有益。
南杏润肺汤
材料: 南杏12克、北杏9克、蜜枣4枚、猪肺200克。
做法: 南杏、北杏去皮,猪肺洗净切成小块,用少许食油在铁锅中炒透,加适量开水,与蜜枣同放在沙锅内、煲1~2小时,即可食用。
说明: 可补益肺气、润肺、化痰止咳,对缓解冬季干燥气候对宝宝呼吸系统的不良影响很有效,同时也有助于宝宝肺功能发育。
住—-改善宝宝居住环境
进入冬季,北方的宝宝开始了漫长的“猫冬”生活,而南方室内阴冷的环境也令宝宝们难以忍受,加上室内空气污染带来的各种问题,无论北方南方,冬日都是宝宝难熬的一个季节。每年冬季因为室内环境给宝宝健康带来的问题都不在少数。那么,要怎样给宝宝营造一个温暖舒适而又健康的居室环境呢?宝宝居室要避免出现空气干燥、二氧化碳浓度过高等现象。
隐患一:干燥的空气
在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冬季,室内空气干燥。在这样的环境中,宝宝本来就脆弱的呼吸系统的抵抗力就更容易降低,不仅会使宝宝的皮肤有干燥和瘙痒等不适症状,而且流感病毒也极易随着空气中的灰尘进入到宝宝的体内,引发咽炎、气管炎、肺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
隐患二:二氧化碳
由于冬季天气寒冷,门窗封闭较严和人们在室内活动的时间增多,致使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持续增高。室内空气二氧化碳达到0.15%~0.2%时属于轻度污染,会使宝宝情绪低落、食欲减退;室内空气二氧化碳超过0.2%属于严重污染,长期处于二氧化碳浓度高的环境,会严重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
隐患三:温度不适
由于冬季室外温度较低,如果室内温度过高,内外温差悬殊,宝宝一时难以适应,很容易患伤风感冒,严重时还会引发肺炎。反之,如果室内温度过低,则会使宝宝代谢功能下降,呼吸道黏膜的抵抗力减弱,诱发宝宝呼吸道疾病。所以,冬季室内温度的标准值为16℃~24℃。
隐患四:植物污染
很多人喜欢冬季在室内养花,认为绿色植物可以改善和美化室内环境。在室内种植一些适合的植物,的确会起到点缀环境和净化空气的作用,但如果选择不当,反而会造成室内污染。有些花卉就含有对人体有害物质,像万年青含有一些有毒的酶,它的茎叶液汁触及皮肤,有强烈的刺激性。若被不懂事的宝宝抓在手中把玩或误咬,会因强烈刺激口腔黏膜而引起咽喉水肿,甚至使声带麻痹失音。有些花草甚至对人有致命危险,像曼陀罗、断肠草等含有剧毒。另外,如果与郁金香、洋绣球所散发出来的微粒接触过久,宝宝娇嫩的皮肤也会过敏、发痒。因此,安全稳妥才是为宝宝的卧室装点植物的第一原则。
安全应对策略
no.1:合理通风
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天开窗换气不少于两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且宜选择上午、中午开窗,此时空气质量最好。用煤炉取暖和使用燃气热水器的家庭更要注意安装通风装置,同时利用室内空气净化设备消除室内环境污染,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另外,如果居室新近装修,可以考虑使用装修污染捕捉剂净化室内空气。
no.2:调节湿度
过分潮湿和过分干燥的空气都对宝宝身体不利。冬季采暖期间最好在室内安装温、湿度计,及时调节室内温、湿度。在湿度低时不妨采取地面洒水或启用加湿器等方式对空气加湿。国家《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要求:冬季室内空气湿度标准为30%~60%。
no.3:扔掉清新剂
有的爸爸妈妈喜欢在居室里有异味时使用空气清新剂。事实上这对净化空气不仅无益,反而会增加室内空气污染。据空气监测专家介绍,空气清新剂的主要成分是香精和产生压力的喷射剂,主要用来掩盖空气异味,但它并不能消除室内的污染物。而且,空气清新剂中的化学物质对宝宝的健康都是毫无益处,反而会加重空气污染程度。
no.4:适当绿化
合理选择花卉是优化室内空气质量的一个简单实用的方法。据花卉专家介绍,吊兰能吸收一氧化碳和甲醛;天南星能吸收空气中的苯和三氯乙烯;石竹能吸收二氧化硫和氯化物;月季、蔷薇可吸收硫化氢、氟化氢、苯酚、乙醚等有害气体等。
室内植物tips
适宜室内摆放的植物:文竹、龟背竹、仙人掌、常青藤等。
不适宜室内摆的放植物:丁香、夜来香、夹竹桃、洋绣球、郁金香、松柏类花木等。
危害宝宝健康的4大居室细节
“三手烟”
“三手烟”指香烟发散滞留在墙壁、家具、衣服甚至头发和皮肤上的有害微粒和气体,它对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的宝宝危害极大。
危害:烟草中有50多种有害物质,除尼古丁有很强的毒性外,其他很多有毒物质、放射性物质和致癌物质对健康都构成严重的威胁。受“三手烟”的危害,宝宝患气管炎、哮喘、肺炎、扁桃体炎等疾病的机会比其他宝宝高出一倍。尤其在冬季室内空气不畅通,“三手烟”对宝宝的危害更严重。
改善方式:
吸烟的爸爸首先应自觉戒烟。如果烟瘾很大,又无毅力戒烟,爸爸吸烟时要注意远离宝宝。爸爸吸烟时穿的衣服,进入室内或接触宝宝时要脱掉,放在室外如阳台等处,洗过脸和手后再抱宝宝玩。
带菌玩具
玩具是宝宝的小伙伴,能提高宝宝的智商,相信每个宝宝都有不少玩具。冬季室内空气不流通,正是宝宝玩具上面的细菌容易滋生的季节。
危害:毛绒玩具非常可爱,但它存在着灰尘和螨虫污染;木制玩具涂成各种颜色存在着铅的污染;颜色鲜艳的塑料玩具含有放射性物质。
改善方式:
注意玩具的选择,要到正规商店购买质量好,且没有刺激气味的玩具。在冬季玩具一定要定期清洗消毒。
数码产品
手机和电脑辐射的问题已经是老生常谈了,它对成年人就有很大的危害,对于宝宝就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了。
危害:让宝宝过早地接触或使用电脑会导致宝宝头痛、眼睛灼热感、恶心呕吐,宝宝总接近电脑,不仅会有辐射,同时会有许多灰尘吸进宝宝的肺部,引发呼吸道疾病。尤其在冬季空气不是很流通,房间内经常有辐射产品使用的话也会加大室内的灰尘的浮动和含量。
改善方式:
1宝宝的房间里不要放置电脑;
2在家使用电脑要保证室内通风,空气新鲜有助于减少辐射;
3不要用手机给宝宝当玩具,也不要让宝宝用手机通话。
日常卫生用品
洗衣粉、肥皂洗涤剂、洗衣液、洗发水、洗手液等用品大都含有低毒或微毒的化学物质,一般情况下对人体危害不大,但对宝宝的健康威胁却不容忽视。
危害:宝宝皮肤的角质层很薄,汗液分泌能力强,抗感染能力差,对外界刺激相当敏感,过多接触化学制剂很容易引发湿疹、皮炎、尿布疹、脓疱等诸多病症。
改善方式:
1.用洗涤用品洗头、洗澡、洗手后,一定用清水冲洗干净;
2.洗衣服时,尤其是内衣,要用清水将洗涤用品冲掉,直到水中没有泡沫为止;
3.最好为宝宝选择儿童专用的洗澡、洗头和洗衣用品,有利于宝宝的健康成长。即使是此类用品也应尽量用水将其冲洗干净。
行—-宝宝冬季健康指南
冬天虽然寒冷,但是也不能总把宝宝闷在家里。长期呆在室内会影响到宝宝的好心情,爸爸妈妈可以每天带宝宝出去转转,呼吸新鲜空气。但要记得在出门之前,除了我们上文谈到的合理添加衣服之外,还必须根据不同的出游目的做好相应的保护性措施,以保证出游的健康安全,才能有益宝宝身心。
宝宝出行—晒太阳
晒太阳能够帮助宝宝获得维生素d。维生素d又叫“阳光维生素”,人体皮肤中所含的维生素d3源通过获取阳光中的紫外线来制造、转换成维生素d,它可以帮助宝宝摄取和吸收钙、磷,使宝宝的骨骼长得健壮结实,对宝宝软骨病、佝偻病有预防作用。晒太阳还能够增强宝宝的免疫功能、增加吞噬细胞活力。阳光中的紫外线有很强的杀菌能力,一般细菌和某些病毒在阳光下晒半小时或数小时,就会被杀死。但是,如何晒太阳才能保障宝宝的健康呢?
晒太阳健康指南
让宝宝多晒晒太阳,不用担心宝宝受冻,不时摸摸宝宝的小手只要暖和就行,但一定要避免阳光直射宝宝的眼睛。根据科学研究表明,在冬季,有三个时间段比较适合晒太阳:第一时间为上午6~9时,这一时间段阳光以温暖柔和的红外线占上峰,紫外线相对薄弱。红外线温度较高,可使宝宝身体发热,促进宝宝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强宝宝活力。第二、三时间分别是上午9~10时,和下午4~5时,这两个时间段的照射特点是紫外线中的a光束成分较多,这时是宝宝储备体内“阳光维生素”—维生素d的大好时间;同时还可以促进宝宝对钙、磷的吸收,增强体质,有利于促进宝宝骨骼正常钙化。
宝宝出行—户外运动
通常1岁半以上的宝宝可以踢球、打雪仗,两岁以上宝宝可以放风筝、做简单的器械运动,3岁以上的宝宝可以试试跳绳、轮滑等等。冬季多带宝宝出去做有氧运动,不但能促进宝宝的生长发育、刺激宝宝的食欲,还能大大减少宝宝冬季生病的频率,可谓一举多得的健康准备。
逛公园是宝宝最主要的户外运动。公园里娱乐设施较齐全,如滑梯、跷跷板、木马、沙堆等常见游乐设施都很适合宝宝玩耍,有利于训练宝宝的平衡能力、手脚协调能力以及手眼协调能力等。通常公园里面还有很多小伙伴可以和宝宝一起玩耍,在缓解宝宝冬日的寂寞的同时,还有利于宝宝的身心健康。但是,要保障宝宝的健康,还真是要注意很多方面才行。
户外运动健康指南:
注意游乐设施的安全
带宝宝做户外运动要首先注意场地是否安全、游乐设施安全系数是否符合标准。对宝宝来说,高低不平的场地就不够安全,尽量不要带宝宝去玩耍。即使是符合安全标准的游乐设施也会因为宝宝的使用不当或意外事件等而发生危险,所以在宝宝玩耍的过程中,父母一定要在旁时刻照看,不要离开太远或自顾自地和别的家长聊天。
关注宝宝和小朋友玩耍的状况
户外通常会有很多的小朋友,人多的情况下,容易发生推挤或跌倒的状况,父母应随时注意照看宝宝。
注意宝宝的卫生情况
户外运动场地属于公共场所,小朋友在一起玩耍,避免不了相互接触。应减少宝宝与患病宝宝的接触,同时,注意不要让宝宝将公共的物品放在嘴里。同时在做完户外运动后,要及时给宝宝洗手,避免宝宝感染传染病。
避免宝宝穿衣过多
冬季带宝宝出来运动,衣服不宜穿得太多,尤其是下身,否则不但容易影响宝宝的活动质量,热身之后还容易出汗,如果这时脱衣服,更容易感冒。最好给宝宝带一件衣服,运动完毕出汗时,再给宝宝披上。同时备一顶帽子,宝宝出汗后及时戴上,以免头部着凉。给宝宝准备一双舒适的软鞋或旅游鞋,不要穿皮鞋,以防弄伤脚部。 对比较小的宝宝,尽量选择离家近的地方,以防影响宝宝休息,因为宝宝累了随时有睡觉的可能。带上一瓶热水,待宝宝运动后喝上几口。最好不要在运动过程中给宝宝吃食物,以免引起消化不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