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是妊娠晚期经腹切开子宫,取出胎儿及其附属物以完成分娩的手术。应用恰当往往能起到挽救母儿的作用。但是,若不加强产程监护,过于放宽指征,轻率施行,可能造成远期影响。常用的术式有:(a)子宫下段式;(b)子宫体式;(c)腹膜外式;(d)剖宫产子宫切除术等。临床上以子宫下段式最为常用。
1、适应症
(1)产道异常,如骨盆狭窄、畸形,软产道阻塞(肿瘤、疤痕、畸形)或宫颈水肿等。
(2)产力异常,宫缩乏力经处理无效致产程延长者。
(3)胎儿异常,巨大胎儿,不能经阴道分娩的异常胎位,或胎儿畸形致先兆子宫破裂征象等。
(4)胎儿窘迫,短时间内不能经阴道分娩者。
(5)其他情况,如严重产科并发症或内科合并症、疤痕子宫等。
2、麻醉方式
针麻、局麻或硬膜外麻醉。
3、术前准备
(1)与一般腹部手术前准备内容相同,仅手术器械包的内容不同而已。术前准备包括精神、心理上的准备,签署手术协议书、配血、备皮、药物皮肤试验等,术前需要安置导尿管。
(2)试产失败者应及时手术,择期剖宫产术宜在破膜之前施行。手术前晚进流质,手术日晨禁食。术前准备好宫缩剂、胎心听筒、产钳等。落实节育措施,完善术前准备。
(3)术前禁用吗啡、杜冷丁等呼吸中枢抑制剂。
(4)术前尽量避免阴道检查。早期破膜者宜及时使用抗生素。
(5)勤听胎心,监测产兆并注意产妇主诉。
(6)做好母婴抢救用药用物准备,例如婴儿气管插管、氧气、暖箱等。
4、术中配合
(1)体位:孕妇取仰卧位。常规消毒后铺消毒巾、单,严密观察血压。必要时协助倾斜手术台或改侧卧位。
(2)术中配合麻醉师观察病情,加强巡视,随时提供手术条件,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尽可能为孕妇及其家属沟通手术进展的有关信息,增强母亲自豪感、减轻家属焦虑。
(3)记录新生儿出生时间、性别,协助处理新生儿(内容同阴道分娩),完成出生记录。
(4)督促手术台器械护士清点敷料、器械无误后,并闭腹腔。
(5)术后为产妇擦净血污,必要时更换清洁内衣。腹部加用多头带、盖以复单或毛毯。
(6)检查输液管、尿管是否通畅,麻醉管是否拔除。病情稳定后协同麻醉师护送病人到病房或术后恢复室继续监护。
5、术后护理
(1)一般内容与腹部手术后护理相同。
(2)术后取平卧位,6小时后改为自由体位,第2天改半坐位,勤翻身。根据病情,在护理人员协助下,尽早下地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
(3)按医嘱补液,维持水电平衡;术后第2天流质饮食,第三天半流。未排气者忌糖、奶等产气食物。
(4)术后12小时内加强巡视,密切观察阴道流血量及宫底高度,每2~4小时测血压、脉搏、呼吸一次,术后24小时内记出、入量。
(5)加强会阴护理,每天擦洗会阴2次,协助更换会阴垫(病人自理能力完全恢复之前),保持外阴清洁。做好产后护理,完成产后记录。存留导尿管24小时后拔除,督促排尿。
(6)注意病人主诉症状,发现异常及时与医师联系。
(7)乳房护理同一般产妇。由于术后伤口影响活动,哺乳时护士给以协助。
(8)酌情使用抗生素。
相关阅读:
孕期腹痛不容小觑,这些应对方法一定要学会
引发女性阴道出血的3个症状,巧用中医良方可解决难题
怀孕后容易发肿怎么办?4食物、3食谱可缓解孕妇浮肿
孕妇便秘如何应对
警惕五种“流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