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性教育比赛吹避孕套被误解为纵容性开放

    “同伴教育培训班”中部分培训内容引起市民误解 广州市计生协会拟开研讨会引导社会正视

 广州市计生协会近日举办了为期三天的“青春健康国际合作项目高校同伴教育培训班”,没想到此举引起不少市民误解,认为其培训内容存在“纵容大学生性开放”嫌疑。昨日,广州市人口计生协会秘书长王素华表示,该协会近日拟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开展研讨,引导全社会正视“在青少年中倡导安全性行为”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据了解,广州计生协会“青春健康国际合作项目”自2000年启动以来,一直都对社区工作者举办系统青春生殖健康和“防艾”知识参与式培训班,每年举办一次。到去年底,已有60000人次参加了培训。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首次专门向在校大学生开展“高校同伴教育者培训班”,中国计生协会和美国帕斯国际组织官员也来到现场指导。

 “吹避孕套说自慰”引发争议

 此次参加培训的51名学生由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等十所广州高校推荐。培训的内容包括“爱情与性”、“安全性行为”等主题。培训课上,举办方组织了“吹避孕套”比赛等游戏晚会,分组开展情景剧角色扮演,讨论安全性行为、有性冲动如何防范等,并通过主持人总结引导大家形成正确观念。

 然而,令计生人员意外的是,男女同学比赛吹避孕套、男女同学争辩“使用安全套好还是避孕药好”,以及女同学说女生也有自慰等培训内容通过媒体报道后,引起不少市民误解和质疑。有市民表示,这让人感觉举办方的培训是在纵容大学生性开放,不利于青少年成长。

 王素华30日接受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部分市民看法有失偏颇。据介绍,培训前,举办方就已明确一个前提,就是对于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未婚青年,我国社会一般不提倡婚前性行为。在这个前提下,培训课上玩游戏比赛吹避孕套,是为了让他们正视避孕套,让他们明白,当面临无法自控、即将发生未婚性行为关头,如何防范未婚先孕、如何保障生殖健康和预防艾滋病、怎样达到“安全性行为”。

 学生们将在各校开展交流

 同伴教育项目执行人员、广东省社科院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所研究员李飏表示,大学生们在角色扮演游戏中的一些颇激的言辞,其实正是同伴教育的目的所在。

 所谓“同伴教育”,是指以青少年为主体,让他们在自己参与、讨论、思考、扮演、解决中,听取同伴的不同观点,反省自己过去所思考的是否正确,效果比直接听老师灌输效果好得多。而项目执行者只在培训之前制定计划、培训之后进行总结,过程中不予干预。这种环境下,专家才能听到青少年最真实的声音,了解他们的知识水平到了哪一步,以便更好地引导他们。

 王素华表示,培训结束时给学生们颁发了结业证书,而学生将制定自己的同伴教育计划,将按计划在自己学校开展类似活动。项目工作人员也会继续跟进,看培训的效果,来确定下一步的规划。同时,广州计生协会将以这批学生为基础,建立一个青年网络,为不同学校的同伴教育者提供交流平台,并且不止是在学校,更在于他们即将走入社会,能继续在更大范围“正常恋爱又暂时不能结婚”的同龄人群之间开展交流,做防治艾滋病、拒绝非婚生育、倡导安全性行为的传道者和执行者。

相关阅读:

如何开发新生儿脑部潜能?这几个重点时期要把握好
新生儿喂配方奶应注意的细节!
新生儿大便容易出现5种异常,新妈妈要谨慎应对
新生儿湿疹的饮食应格外注意吗? 新生儿其他注意事项有什么?
专家:疫苗打多了会不会降低免疫力?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注册后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