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感觉脑袋昏沉,怎么睡也睡不够,还伴有头痛、目眩;没提什么重物,四肢却莫名乏力,关节疼痛;手头的事并不多,但老是健忘……到医院检查,又啥病都没有,这时,你该想想自己是否患上了慢性疲劳综合征。 据权威流行病学调查,年龄在25岁-55岁之间、知识阶层是高发群体。又到岁末,各种压力接踵而来,别让我们一不小心成为“慢性疲劳族”。
你是“慢疲族”吗?
在临床上,慢性疲劳综合征病人的常见症状有:
疲劳:本来饱满的精力和体力一下子不知跑哪儿去了,疲劳袭来,活力降低,浑身没劲。有的人动则气喘,动则出汗,容易感冒。他们宁愿坐着、躺着,也不愿去参加体力活动。
睡眠障碍:常伴有入睡困难,睡后多梦、易醒,有的整晚失眠,有的总也睡不醒但却不解乏。
神经精神症状:在神经精神方面常显示出自卑、紧张和抑郁。同时,还表现出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记忆力下降,学习成绩下降、工作能力降低,常为此苦恼不已。
其他兼症:有的患者还会有低热、头痛、咽喉痛、多关节的疼痛、周身酸痛,还有的患者有厌食、恶心、盗汗、眩晕、便秘、目涩、耳鸣等症状。
哪些人群易患慢性疲劳?
媒体从业者。由于对事实真相的渴求、对未来发生之事出于无知的状态,媒体从业者经常出于精神紧张状态,加上饮食、休息不规律,是“慢疲族”的高发人群。
销售人员。压力主要来自业务上的考核,经济上的压力迫使他们时常处于精神高度兴奋中,睡眠不足、肌肉酸痛是常见症状。
医生。每天接触大量病人,要面对唠叨不休的询问,职业操守要求他们热心、微笑,实际上早已疲惫不堪。
it行业人员。特别是新技术开发人员,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他们被要求时刻保持创新的激情和敏感的嗅觉,消耗大量脑细胞。虽然拿高薪,但也是一碗青春饭。
工作狂。泛指每个行业中的特殊人群,他们对自己的要求比别人高,时常有一种莫名的恐慌感,想做业务标兵或保持领先地位,时常没日没夜加班,工作量比常人要大,经常能在办公室里看到他们勤奋的身影。
慢性疲劳等于亚健康吗?
亚健康是指人们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自身感觉有病,但经过各种仪器检查或生化检查,却没有一种指标能确诊为什么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世界上有7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而慢性疲劳综合征是长期疲劳难以缓解、身体又没有导致疲劳的其他疾病可以解释的一组症候群,1987年美国疾病预防中心首次命名该病。
相对来说,亚健康主要是指身体方面的疲劳或“疾”状态,而慢性疲劳除了有明显的躯体症状外,另外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有冷漠、无助、抑郁、爱拖拉等精神症状。
“越轨”让你脱离“慢疲族”
从临床来看,患慢性疲劳的人群基本上属于“三无人群”:无规律的休息、无规律的饮食、无规律的运动。 而很多人都已经习惯了这种无规律的生活,并且浑然不知。所以,在这里提倡“越轨”,让你偏离错误的轨道,回归正确的养生方式。
作息“越轨”。古人讲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现代生活的进步,电脑、电视充斥耳际,让我们的夜生活无形中拉长,而白天又不得不早起,如此导致恶性循环。如果条件允许,每天最好晚上10点入睡,早上6点起床,能保证一天充沛精力。
饮食“越轨”。大鱼大肉固然不好,但只吃蔬菜也是不正确的饮食习惯,应当按照膳食宝塔,合理计划饮食。
运动“越轨”。以车代步,上下楼乘电梯,鲜有运动,或者攒到周末猛运动。劳累过度包括体力劳动和房劳。中医说“强力举重则伤肾”,说的就是过度体力劳动会伤肾,房事不要勉强,不要放纵。而安逸过度也伤身体,中医说“久卧伤气”,“久坐伤肉”。
相关阅读:
如何开发新生儿脑部潜能?这几个重点时期要把握好
新生儿喂配方奶应注意的细节!
新生儿大便容易出现5种异常,新妈妈要谨慎应对
新生儿湿疹的饮食应格外注意吗? 新生儿其他注意事项有什么?
专家:疫苗打多了会不会降低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