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就负责生孩子,生完孩子该干什么干什么,孩子我们来带。”在青岛,不少年轻的小两口结婚后,家里的老人都会给出这样的承诺。记者六一节前调查发现,当30年前的独生子女一代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下一代后,不少“独一代”将孩子的抚养权给了老人,出现了一批“周末宝宝”,孩子们只有每个周末才能见爸妈一次,有的被送回老家的孩子,则要一两个月才能见父母一次。隔代抚养的“独二代”,有的已对父母表现得特别冷漠,甚至最害怕的事儿就是回到妈妈家。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们担心,部分“独一代”父母在孩子抚养中的缺位,会使亲子之间缺乏有效的情感纽带,从而使“独二代”的长期发展留下隐患。
个案 3岁孩子最怕回自己家
“你再不听话,我就把你送到你妈家!”3岁的亮亮已经不仅一次听奶奶说这样的话,每次只要他做了错事,或者又给奶奶捣乱了,奶奶就会拿这句话来威胁他,每次亮亮的回答都是“亮亮听话,亮亮不敢了”,然后乖乖地坐着。
“他妈生下他来,就没养几天。”亮亮的奶奶邵女士解释说,亮亮妈妈也是家里的独生女,生亮亮时只有25岁,当时刚结婚也不愿生孩子,是自己承诺的只要她生下孩子,自己就帮着看,结果现在孩子真的就是自己看了。“他妈妈休完产假就回去上班了,也没时间带,孩子就放在我这里养着。”邵女士说,孩子妈妈开始的时候还会在周末把孩子接回家,但是她总归平日里清净惯了,孩子好的时候还好,只要一闹就受不了,冲着孩子大吵大嚷的;另外也不会做饭,孩子也吃不好,慢慢孩子就再也不愿回妈妈家了。
邵女士今年50多岁,也不用上班,每天带着孙子,也觉得日子有滋有味。“今年秋天就上幼儿园了 ,我住的地方,旁边就是幼儿园,也方便,”邵女士说,自己现在还年轻,也没事儿,照顾孙子上三年幼儿园也轻松,儿子、儿媳妇要是有时间就看看孩子,没时间就算了,等孩子上了小学他们再接回家住。
“要是我身子骨还硬朗,小学6年我也能帮着看完,上初中孩子也大了,也不用他们操心了,”对于孙子的将来,邵女士打算得挺长远,对于孙子和自己亲近,不愿回儿子家,邵女士有时还有些小得意。
现象 “只生不养”小夫妻挺多
“我们单位里把孩子放在老人家的挺多,现在大家工作太忙了。”家住李沧区的戴女士在胶南一家企业上班,每天早晨7点就得出门坐班车,晚上回家也得七八点,有时工作忙就不回家。戴女士只能把孩子放在婆婆家,到周末才能把孩子领回家。
“我也想孩子,但是没办法,我没条件做全职妈妈,”戴女士说,她和老公一个月工资加起来也就4000多元,每个月还要还1500元的房贷,根本不敢丢掉工作。
“如果能让我一周看一次孩子,我就心满意足了。”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的景女士,和老公都是外地的,孩子4岁多了,一直在陕西老家由公公婆婆带着。“我和老公都希望公公婆婆能到青岛来帮我们看孩子,但是老家还有80多岁的老奶奶,离不开人。”景女士平均两个月左右能回去看一次孩子,每次回去,刚跟孩子熟了,又得走了,心里真觉得难受。
如果说戴女士和景女士是因为工作和孩子不能兼顾,有的年轻人把孩子交给老人,则更多是怕照顾孩子太麻烦。在岛城一家大型企业上班的赵女士,孩子今年要上小学了,不过她承认,自己生了孩子后带得很少,孩子基本是由当过教师的婆婆照顾的。“我也试过亲自带,但孩子闹得没办法玩,只能交给老人。”赵女士说,现在她和老公周六周日还经常能出去玩,她也很乐意重新过回二人世界。
无奈 “周末宝宝”爸妈很难管
因为种种原因被交给爷爷奶奶、只能在周末和爸妈相见的“周末宝宝”,绝大多数都是第一代独生子女的孩子们。这一群受家中4个老人宠爱着的宝贝们,对待无暇照看自己的父母也有自己独特的“报复”方式。
“其实我们也不是不想带孩子,实在是管不了。每次见面也就开头时亲那么一两个钟头,很快就让他躁得不行。”把孩子扔给婆婆的赵女士就告诉记者,可能是因为孩子从小被奶奶带着,和奶奶很亲,有什么事都找奶奶,有时自己和老公说他两句,他哭着就去找奶奶了。
“现在让我自己带一天孩子,我都够戗能带下来。”赵女士坦承,虽然儿子都6岁多了,能自己吃自己穿,但是自己还是没有信心能独立带着他。而且,现在家里对儿子的教育问题上,也是奶奶说了算。“老人毕竟一直带孩子,觉得自己有功劳,我们也不好意思跟她争什么”。
对于周末宝宝爸妈管不了的情况,青岛心康心理咨询师培训学校校长王辉表示,家长如果对这个问题处理不好,会让孩子产生一种被抛弃感,误认为自己对父母不重要。王辉还特别提醒,如果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期间一直离开父母 ,这种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更容易出现性格或心理上的问题,父母也更难对其进行管束。
数据 七成“独二代”隔代抚养
在岛城,隔代抚养的“独二代”如今到底有多少人,虽然尚无相关权威部门进行统计,但是,隔代抚养的普遍存在确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早在2007年,由《中国妇女》杂志编辑部等联合进行的“双独生子女婚姻”问卷调查就显示,超过70%的“双独生子女”年轻父母“只生不养”,将孩子的养育抛给双方父母 。
24431对夫妇放弃二胎
记者从青岛市计生委了解到,岛城第一代独生子女大都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他们现已成为生育“主力军”。根据规定,双独生子女夫妇,女方年满30周岁就可以再生育。但从目前统计情况来看,截至2009年底,全市平均初婚年龄为25.7岁,初育年龄达27.2岁,一孩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率达到48.1%,自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累计有24431对符合生育政策的夫妻自愿放弃生育二胎,其中不乏双独生子女夫妇。
据调查,多数夫妇的放弃原因有两条:一是觉得经济压力大;二是双方工作负担重,无暇照顾。
最让人担忧的是未来
“从当前幼儿园孩子的发展情况来看,还不能很清晰地看出由父母看护的孩子,和由老人看护的孩子之间有什么本质差别。”青岛市实验幼儿园园长宁征表示,有的年轻父母虽然是自己带孩子,但效果也不是很令人满意。
“隔代抚养最大的问题会在未来出现,”青岛心康心理咨询师培训学校校长王辉表示,任何人代替不了父母和孩子的感情连接,尤其对于1岁以内的孩子,他和母亲是共生关系,1岁以内的孩子送给老人带,可能孩子看起来也没问题,但他的内心会有分离焦虑,不安全感。
王辉特别提醒,现在有些孩子姥姥家住几天,奶奶家住几天,而后自己家里住几天,尤其是孩子住哪里不是他自己说了算,是大人想送他去哪里就去哪里,这种住法会让孩子长大后确定性很差,不知道自己到底属于哪里,长大后面对工作环境、人际关系也会出现不确定感。
虽然也有一些老人的教育思想比较先进,但王辉认为,老人带大的孩子缺乏与同龄孩子进行交流的能力。另外,现在一家一个娃,很多老人不敢让孩子跑、让孩子动,这也使得孩子的活动范围和探索能力受到限制。
养老问题将更加繁重
山东大学哲社学院社会学系教授王忠武表示,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实行了30多年,第一代独生子女也开始为人父母,出现了“独二代”,在城市里,独生子女人群已成为主流人群,我们的社会也正在完成从“独一代”到“独二代”的代际传递。
王忠武认为,如今,“独二代”得到了社会的充分关爱,无论对于男孩还是女孩,家庭都会尽心培养。这是极有利的发展条件。同时,“独一代”引发的社会问题也会实现代际传递,由于没有兄弟姐妹,这些孩子担负的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也就更大。
“一个80多岁的独居老太太,独生女儿在美国,生了很重的病,女儿也没回来,是单位里的人轮流在医院里照顾她,直到去世,”王忠武说,这件事就发生在他身边,而当主要由老人带大的“独二代”长大成人后,他们的父母可能面临着更大的养老问题。
相关阅读:
宝宝冬天不能吃什么?
坐月子可以吃什么水果
健康减肥方法有哪些 这些方法你试过了吗
怕宝宝冬天生病? 饮食注意6要点可预防
宝宝独特的生理特点?冬季进补禁忌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