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是教育孩子,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前提。而亲子关系的最主要内容就是沟通,没有沟通就没有好的亲子关系。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亲子沟通是一切教育的基础。那么,父母和孩子交流应注意哪些问题?
第一、父母和孩子语言交流时应注意“度”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事或者坏事。好事如果没有把握好度也会变成坏事。成语“过犹不及”就是这个意思。有人说,好的父母应该“腿勤”(整天跟在孩子后面转);“嘴勤”(要不厌其烦地提醒孩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其实,这恰恰是家庭教育的误区。如果你想做一个合格的父母,和孩子语言交流应注意”度“。
西方经济学里有一个重要概念:”边际效应递减规律“,这个规律说明了”供给“和”需求“之间形成的一个奇特的反比例关系:需求越大,供给越小,供给的价值越大,这类似于我们常说的”物以稀为贵“;反之,供给超过了需求,供给的价值会逐渐下降,甚至降到负值。这里就存在一个”度“的问题。父母和孩子直接的交流也存在这样的一个”度“。
有些父母不注意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以适当的方式和孩子交流适当的内容。尤其是他们不能很好把握说话的度:他们嘴太勤了,有时超过了孩子能承受的限度。以下几个建议也许对做父母的有所帮助。
一、和孩子有言在先。和孩子事先定下规则,让孩子有”规则“可依,必要的时候适当地提醒,以培养孩子的独立学习和生活能力。比如,可以这样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啰嗦你,你烦,爸爸妈妈也烦。如果不让爸爸妈妈啰嗦你,我们要按规则办事,如果你忘记了,爸爸妈妈提醒一次就行动“。
二、及时教育,不”秋后算账“。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要及时批评、教育。一般情况下,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他内心会有一种准备接受处罚的心理准备,父母在这个时候教育孩子,孩子一般能听见去,教育效果也好。切忌用诸如”我现在不理你,等你爸爸(妈妈)来修理你“。”我现在不给你算账,等你中考(高考)考不好,看我怎么收拾你“。其实这样做的结果很明显:当孩子坏习惯养成或者坏的结果出现的时候,父母大多都束手无策,只能无奈地叹息。
三、对事不对人。有的父母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喜欢无限上纲上线,动辄就是”我看你这孩子长大也是个废品。还不如现在……“。没有不犯错误的孩子,孩子就是在不断地犯错误、不断地改正错误的过程中逐渐成长的。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父母要就事论事,一定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做父母的应该树立这样的观念:”我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来了,我的孩子要成长了“。
四、学会倾听。倾听是最好的交流方式,与倾听相对的是倾诉。我觉得”倾听“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听对方讲话时身体稍微前倾;另一个意思是,听对方讲话时全神贯注,心无旁骛。这两个意思都表示”倾听“时,要全神贯注,心无旁骛,要有耐心。倾听的内涵是对对方的尊重。”倾诉“的意思是”把心里的话尽情地诉说出来“。没有倾听就没有倾诉。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把心中的委屈尽情诉说出来以后,他心中的委屈会减少一大半。所以,倾诉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当孩子心中有委屈时,父母应该成为孩子倾诉的对象。
第二、父母和孩子语言交流时要”有口有心“
有一句不太好的话叫做”无知者无畏“。因为很多父母不重视学习,慢慢进入到”无知者“的行列。所以,他们和孩子交流时”有口无心“,什么话都敢说。这是一个人人需要学习的时代,尤其是做父母的更需要学习。原因很简单:信息时代的到来给很多做父母的提出一个很大的挑战——简单的父母如何教育复杂的孩子。
场景一:
孩子挑食,家长甚为着急,非让孩子改掉这种坏习惯,逢人便说:”我们这孩子什么都不爱吃,蛋不吃,肉不吃,菜也不吃……这可怎么办呢?“其实,当着孩子面数落缺点会加剧孩子坏习惯的形成。为什么有的家长管教孩子常出现越管越糟的现象呢?其原因是惯于采用负强化。
那么什么是正、负强化?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对孩子表现出的良好行为给以肯定、表扬,使孩子感到高兴,自然愿意再重复这种良好行为,这种做法叫做正强化。这样就能取得”锦上添花“的效果。但有些父母对孩子教育时,眼睛总盯住孩子的缺点,并翻来覆去说孩子的缺点,这就叫做负强化。负强化不仅不会改变孩子不良的行为习惯,反而易于加深某种不良行为习惯。这样就会得到”南辕北辙“或者”欲速则不达“的后果。当然这些都需要做父母的学习才能做到和孩子交流时”有口有心“
场景二:
一家人共进晚餐。当孩子吃晚饭后,有时候想和爸爸妈妈聊天;有时候想帮助爸爸妈妈收拾碗筷;有时候想看会电视;有时候想歇息一会。但是,父母会声色俱厉地说:”去吧,这儿什么也不用你管,快去做作业,做完作业就可以玩了“。
让我们一起思考以下问题:
吃过饭为什么不能让孩子和爸爸妈妈好好地聊一会呢?由于刚吃完饭,胃部消化需要更多血液,人很容易犯睏,所以饭后并不是学习的好时段,适当的调整和休息反而更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何不利用这段时间来进行亲子之间的交流呢?俗话说得好,好的关系胜过好的教育。吃过饭孩子和父母交流是培养亲子关系的最佳时机。这样做至少有以下好处:可以培养孩子和父母交流的习惯;可以改善亲子关系;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
或者可以让孩子帮助收拾桌子,干一会儿家务以后再学习。其实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学会做家务的孩子才会珍惜父母的劳动,才会学会感恩。
父母并不是把孩子生下来以后,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合格的或者优秀的父母。成为合格或者优秀父母的过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一个成长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中”交流“如同一座桥,将孩子的成长学习和父母的成长学习紧密的连接在了一起。但愿普天下所有的父母和孩子交流都能像”春夜喜雨“一样滋润孩子的心田
相关阅读:
宝宝冬天不能吃什么?
坐月子可以吃什么水果
健康减肥方法有哪些 这些方法你试过了吗
怕宝宝冬天生病? 饮食注意6要点可预防
宝宝独特的生理特点?冬季进补禁忌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