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哮喘

  哮喘是一种慢性肺部疾病,也是儿童常见的多发病。据北京首都儿科研究所哮喘防治教育中心陈育智教授介绍,我国儿童哮喘的发病率约为3%,估计全国约有1000万儿童患哮喘病。如何预防、控制、治疗儿童哮喘,已成为家长、医生非常关注的问题。

  远离危险因素

  陈教授告诉记者,哮喘是一种气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慢性炎症形成后的气道,其反应性增高,当接触各种诱发哮喘危险因素时,受其刺激的气道特别容易出现阻塞和受阻,这就引发了哮喘。她说,诱发哮喘的危险因素包括尘螨、花粉、霉菌、烟雾、汽车尾气、化学性刺激物品等。而且,随着现代生活模式的改变,常见的诱发哮喘危险因素同过去相比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大家也许没想到,特别讲究卫生的家庭,哮喘的发病率很高。”陈教授告诉记者,目前学术界提出一种“卫生假说”——自然环境中人为因素而造成的菌群数量减少,使自身体内菌群改变、自然免疫功能失调。因此,孩子一出门,受外部环境的刺激,发生哮喘的比率大大增加。另外,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庭居室和学校教室里都安上了空调,有些家长或学校老师因为怕冷或怕热,对空调的换气重视不够,造成了空气不流通,污浊的空气不能排放出去、过敏原聚集。而过敏体质或者有过敏性鼻炎的儿童,长期呼吸高浓度的脏空气,特别容易诱发哮喘。

  陈教授给家长和老师们提出建议,不要将孩子仅限制在家门、教室门——这两点一线的运动轨迹上,要让孩子经常参加户外活动,多到自然环境中去呼吸新鲜空气。这不仅可以通过户外锻炼,增强孩子自身的免疫能力,而且对孩子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也大有裨益。

  螨是引起哮喘最主要的过敏原,另外家庭宠物也是诱发哮喘的危险因素之一。陈教授说,宠物的皮毛属于过敏源,有些家庭的孩子跟宠物分秒不离,这样与宠物长期、密切地接触最容易诱发哮喘。

  陈教授指出,凡是过敏体质的儿童和所有的哮喘患儿,尽量远离诱发哮喘的危险因素,才能避免、预防哮喘的发作。

  长期、规律用激素

  据陈教授介绍,在规范的治疗条件下,95%以上儿童哮喘通过避免接触过敏源、进行吸入方法为主的治疗,病情都会控制得非常好,但目前绝大多数的治疗并不规范。她说,目前有两类药物可治疗哮喘,一种是控制药物,主要为吸入型激素类的药品,可早期防止症状和发作;另一种是缓解药物,主要为支气管舒张剂类药品,可快速治疗发作或缓解症状。

  对吸入型激素类的药品,家长们看到“激素”二字,就会情不自禁地联想起一些孩子因长期口服或静脉注射激素而引起发胖、长不高的例子。所以,不愿让自己的孩子长期使用激素。陈教授纠正了这种错误的观点。她说,吸入型激素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治疗哮喘的首选药物。它采用气道吸入方法让药物直达病灶,这种小剂量局部用药与口服或静脉注射使用激素大剂量全身用药,有着根本的区别。他们从1983年开始观察,在医生的监测下,正常的剂量100—400微克/日,使用3—5年,对儿童是非常安全的。陈教授还指出,支气管舒张剂等缓解药物只能暂时缓解症状,不能起到预防治疗的作用。长期使用短效β2激动剂等支气管舒张剂类及全身激素,效果并不太好。因为,长期使用短效气管舒张剂,气管内β2受体功能和数量下降、敏感性降低,如有突发情况,极易出现气管痉挛,药物根本无法进入。

  在2002年修订的《全球哮喘管理和预防策略的工作报告》上,记者看到5岁以下和5岁以上哮喘儿童的阶梯式治疗方案。方案中推荐轻度、中度、重度阶段的患儿,每天规则地吸入低、中、高剂量的糖皮质激素。陈教授指出,哮喘治疗是个长期的过程,切忌病情稍有好转就停止用药。很多患儿对哮喘轻度发作常会耐受,因此不易觉察。当家长、患儿听到“ho、ho”高音调笛声的呼气声时,中、重度哮喘可能早已发作。

  学会正确吸药

  陈教授一直认为,治疗儿童哮喘关键在于家长。她说,哮喘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其用药很复杂,而孩子一时可能掌握不好。为了让药巧妙地到达病灶而发挥疗效,这就需要家长密切配合。哮喘药品疗效的发挥同吸入工具、吸入方法紧密相关。陈教授让记者尝试一种气雾剂。她要求先张嘴呼气,吸气的同时按下气雾剂吸入器,随着吸气药物到达气道,屏气十秒钟后呼气。操作完毕,记者没有闻到太多药味。陈教授说:“你吸药方法不正确,药喷在外面了。”原来使用这种气雾剂,需要正确用力和掌握吸气时间、深呼吸和屏住呼吸的时间,如果没有学会正确的吸药方法,喷药在外,药物不能巧妙地到达气道而在病灶处发挥作用,自然劳而无功,疗效也就大打折扣。

  6岁以上的儿童,经认真训练后还不一定能掌握得好,4—6岁的孩子则要借助口含式储雾罐来吸入药品,4岁以下的孩子应该使用带面罩储雾罐才行。目前很多厂家为了方便不同年龄阶段的患儿,已制作了多种干粉型吸入装置及不同种类储雾罐,供患儿选择应用。首都儿科研究所哮喘中心每年都要举办家长及哮喘儿童学习班,学习掌握得好的孩子,几十秒钟就能完成用干粉吸入的全过程,并能把药物全部正确送达气道。陈教授还与同事们一起编写了指导书籍,指导哮喘患儿和家长正确的吸药方法和使用药品。

  树立健康生活信念

  陈教授说,很多家长有这样一种误区,认为孩子患上哮喘后,就成为了一个“药罐子”。她拿出很多哮喘患儿的照片告诉记者,这些孩子坚持长期用药以后,和正常儿童一样学习和生活,他们中一些人长大以后已经在各个行业中成为骨干,大有作为。因此,她建议患儿家长,除了定期带孩子到医院哮喘专业门诊,进行正常的哮喘治疗外,还应该合理安排孩子膳食、注意补充营养。在没有明确哪种食品过敏而诱发哮喘的情况下,不要随便忌口,因为由于食物过敏而导致哮喘发作的儿童并不多见。在病情控制良好时,鼓励家长多带孩子去参加户外运动,例如游泳、跑步、球类活动,这样可改善患儿的肺功能、增强体质。

  最后,陈教授想告诉所有的哮喘患儿及其家长:“树立起信心、坚持治疗,哮喘是能预防、控制、临床治愈的。患了哮喘的孩子,在临床治愈后一定能与其他正常的孩子一样,健康、幸福、茁壮成长,有个丰富灿烂的人生。”

相关阅读:

孩子发烧的正确护理方法 2岁男孩发烧身亡
午睡出汗怎么回事 小儿盗汗的原因
当小儿发烧感冒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
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注册后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