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孤独症

  刘凯华,32岁,原营口大酱酿造有限公司,从事销售工作。现居住在西市区中天新城,她的儿子是“雨人”——孤独症患者!他有普通孩子一样明亮的眼睛,却不关心周围的世界。他虽然有超人的音乐才华,却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孤独的世界里。作为母亲,她决心用自己的一生换儿子的一生。她坚信,只要人间有爱,终有一天会把儿子唤醒

  2005年9月,刘凯华率先成立省内第一家专门招收孤独症儿童的幼儿园。她希望给陷入绝望困境中的孤独症家庭带来爱的阳光,同时唤起全社会对儿童孤独症患者的理解和重视。

  和其他母亲一样,她曾期待一个天才。刘凯华的儿子叫东东(化名),是一个对韵律和光线极其敏感的孩子。当同龄的孩子刚学会躺在床上看自己的双手时,东东已经知道墙壁上阳光中的影子。学会站立后,东东就知道站在窗前拿着镜片,通过楼下摩托车的反光镜将光线射到对面的楼房。到3岁时,他可以流利地唱完《卖报歌》,而且有模有样,音乐老师弹奏一遍的曲子,他可以迅速弹出相同的旋律。做为母亲,也曾憧憬着这个老师眼中最具天分的神童有一天会成为一个天才。

  可是,直到3岁时,孩子还不会独立大小便,对母亲也不亲热,连对事物起码的归属感都没有。一次,同学的孩子来刘凯华家,她给两个孩子每人两袋酸奶,可一转眼的工夫,东东手中的两袋已经到了同学孩子手中,而他自己却无动于衷。此时,她才真正感觉到了孩子的不正常,随后便开始了遍布全国的寻医生涯。

  2003年5月,刘凯华带孩子到沈阳就诊,得到的结果是:儿童孤独症。医生的解释和相关资料显示,这种病,世界上还没找到病因,也没有根本治疗办法。孤独症的孩子一旦错过治疗时机,他的世界将越来越封闭,各项功能逐渐退化……直至终生不与人交流。这个消息让刘凯华的天才梦彻底破碎,冷静过后,再看看沉浸在光线和韵律中的孩子,她不在奢望儿子成为一个神童,只希望他能走出封闭的生活,做一个正常人。

  2003年12月,刘凯华辞掉工作,先后到北京、济南、青岛、德州等地的儿童孤独症康复中心,开始接触儿童孤独症教育方面的知识。一次偶然的机会,刘凯华得到来自法国和意大利等国的康复中心的帮助,掌握了一些先进的教育方法和研究资料。之后,刘凯华继续一个人带着孩子去各地治疗。后来,北京清华科技园的一位专家为她的行为所感动,赠送她一套价值数万元的资料,并告诉她,要治疗儿子,最好的办法是自建一个康复中心。

  久病成医,“专家妈妈”自建金石幼儿园。2005年之后,刘凯华先后与市特殊教育学校和特殊教育师范学校合作,成立儿童孤独症治疗中心,利用自己治疗儿子的经验,帮助患儿做恢复治疗。此后,刘凯华也接触到更多的患儿。后来,刘凯华的事迹经过辽宁电视台、营口电视台、营口日报、华商晨报、北方晨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她也由此成了全国家喻户晓的人物,不断有各地的儿童孤独症患者家长打电话咨询。

  通过了解各方面的资料刘凯华发现了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目前,国内外医学界普遍认可的观点是每万个新生儿中有4-5个孤独症患者,男女比例为4:1,由此推断,中国最少有50万个孤独症患者。北京市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的权威资料显示,儿童孤独症作为一种发生在儿童早期的严重神经精神障碍,患病率约为儿童人口的0.2-0.5‰。国内最好的儿童孤独症康复机构均由家长创办……

  2006年12月中旬,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经省教育厅、市教育局、西市区教文体局的批准,刘凯华成立了我市第一个孤独症患儿康复中心——金石幼儿园,每期收治8名患儿,其中包括自己的孩子。这些孩子来自全省各地,患病程度轻重不同。有个孩子33个月就认识1000多个汉字,一个孩子十八个月就会唱《大花轿》,还有一个孩子每天必须在院内的小广场绕一圈,有个孩子每天必须要摸下院子栅栏的每个栏杆,落下一个就重新来一次……

  但这些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不愿与人交流,唱歌的只会唱歌,不会说话,认字的只对字感兴趣,别的都不懂……刘凯华根据每个孩子的特殊情况制定了不同的治疗计划。但由于场地、资金、人力等各方面的限制,有许多需要救治的孤独症患儿得不到及时治疗。

  儿子改变了她,让她学会了宽容、学会了博爱。直到现在她才明白,为什么那位专家建议她自建一个康复中心。通过资料和自己多年的实践刘凯华知道,这种病目前仍然没有科学的治疗办法,甚至发病原因也无从考证,而她的儿子东东患上此病的原因也只是一个“偶然”。而通过训练“治愈”使孩子成为正常人的几率几乎为零。

  曾经有人问刘凯华为何为中心取名“金石”时,刘凯华说:“金石除了有‘精诚所致,金石为开’的意思之外,还有点石成金的意思,别人眼中,这些孩子愚钝如石头,可我们希望,有一天他们能像金子一样发光。”

  曾经还有人问过刘凯华“通过训练能收到什么效果呢?”听到这样的提问时,刘凯华总是用《蜗牛不放弃》里的一段话来回答,“也许穷其一生这些孩子也不能成为‘正常人’,但我们也不能放弃,要为了孩子而努力。”

  “成立这个康复中心让我学会了宽容和博爱,爱每个孩子,这些孩子和我的孩子一样,希望他们有一天能被社会所接纳。”刘凯华神色坦然,“建这个中心就像安排我的后事,当我不在的时候,希望我的孩子,还有和像他一样的人能有个地方让他们活的快乐而有尊严。”

  一个孩子的开学典礼。08年9月,刘凯华从来没有想过会参加这样一个开学典礼:这个学校只有一个班,这个班只有一个学生,而这个学生就是她的儿子;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儿子上学的书包背起来将那么沉重;更从来没有想过她将为儿子能够上学历尽千辛万苦。

  儿子畅孺今天看起来很神气,打着领带,背着新书包,穿着新鞋,而她也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买了新衣服,做了新发型,穿上了许久不穿的高跟鞋,畅孺爸爸也穿上了新衣服,她们一家三口看起来都很精神。刘凯华以为自己会笑,但是,当她站在空荡荡的操场上宣布开学典礼正式开始的时候,却忍不住哭了。她在心里默默的对儿子说:你可知道,这一天我盼了多久?你出生的时候,整座城市被槐花的香气所浸泡,从那天开始,我就在盼望,你快长大,读小学,读中学,读大学-------大学我们是读清华还是读北大?妈妈的天才梦一直做到你三岁,然后就是和孤独症无休止的抗争,在这个过程中妈妈和你都学会了坚强,我们一路跌跌撞撞的走来,在最暗的夜里,支撑妈妈的那缕星光就是你会好起来,你能够上学,你能够自理--------回想起来在异乡的那段艰难的康复的路,我不忍对那时的自己说:这是一条不归路,永远也不会达到我们常规标准意义上的正常-------那时我是多么信心百倍,雄心勃勃。在这一路上,我们摔了无数跤,又无数次爬起来,就这么一路走了过来,妈妈终长成了那棵好大的树,为你和像你一样的孩子遮风挡雨,这其中又有多少双手给了我们勇气和力量!于是,有了今天,有了这个开学典礼,这是一个标志,标志着像你一样的人能够上学,能够有尊严的以一个身份在这个社会中生存,这对你和你的群体是多么的重要……

  只有母爱的阳光能融化冰雪,只有母爱的力量能击破黑暗,只有母爱的守候能感天动地。2009年在她的努力下,成立了营口市孤独症协会,使这一群体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理解、接纳和重视。现有特师13人,有24名孤独症儿童接受康复训练。孤独症研究会的工作得到了营口市教育局、营口市民政局、公用事业管理局、营口市建委等部门的大力支持,营口市政府对其非常重视,2009年初,将装修好的700余平方米一层楼安排给孤独症研究会做儿童康复训练使用,这是目前国内政府对孤独症儿童投资最大的中心。刘凯华和她的老师们这种无私神圣的爱让他人感动,让社会感动,也同样得到了国内外的专家的认可和赞赏。很多专业机构都为营口市孤独症研究会提供了宝贵的技术援助,这在国内相关机构是不多见的。2007年10月德国米索尔基金会在中国境内为10家这样的爱心机构提供免费培训,刘凯华和她的老师们也有幸成为其中一员;2008年4月接受加拿大宋庆龄基金会和美国国际基金会提供的免费培训;2008年9月,参加香港协康会提供的免费培训,2008年12月参加心盟孤独症网络年会,2009年3月“李连杰壹基金”出资为营口市孤独症研究会的老师提供了去北京学习的机会,全国获此殊荣的仅有9人。2009年4月,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举办的孤独症社会组织发展论坛,刘凯华作为其中社会组织特邀代表之一。当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走近这一特殊群体时,刘凯华深感欣慰,她说:“金钱的帮助纵然会使得孩子们生活更好,但是他们更需要人们能理解、接纳。不排斥、不回绝他们,给他们基本的尊重,哪怕一个小小的微笑。我们建成了一座桥梁,可是有人在对岸接他们吗?我们为孩子们推开了一扇门,可是另一扇门在哪里呢?所以我很怕这些孩子长大后流落街头。我的心愿是要比这些孩子多活一天!但我也相信这项事业不会因我而开始,更不会因我而结束!”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人间大爱。在她的努力下,成立了金石小学,让更多的孩子能够得到帮助。但同时,这也是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刘凯华说:“我将不负上苍让我做一个特殊孩子母亲的良苦用心:我将用我毕生的爱和努力去告诉世人:请容许有特殊需要的人和我们共存,他们是我们社会的一部分,请给他们爱和尊重。”

相关阅读:

孩子发烧的正确护理方法 2岁男孩发烧身亡
午睡出汗怎么回事 小儿盗汗的原因
当小儿发烧感冒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
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注册后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