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抽动症

  抽动症行为问题

  ⑴  强迫障碍(ocd)

  据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儿童抽动症患有强迫性障碍发病率为30%~70%。强迫障碍包括观念或强迫行为,强迫观念与强迫行为是以反复出现地刻板的行为或观念为其特征,强迫观念有强迫怀疑,强迫性回忆或强迫性联想,强迫行为有:强迫计数、强迫性检查、强迫性洗手、或强迫性仪式动作。抽动症伴发强迫障碍可表现为反复从事简单动作,(如反复洗手和反复多劳多得次开门,关门等)重复无目的动作,(如强迫触摸物体,对称性放置物品等),检查仪式(如多次检查锁门、关窗户等),清除身上或物体上污垢的仪式动作,频繁计数,重复写字等。强迫观念与强迫行为随病程延长而加重。

  ⑵  合并多动症

  据临床资料来看,抽动症合并儿童多动症的发病率为25%~50%。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行为,多动症症状通常出现在抽动之前,约早2-3年,并且是重度抽动患儿常见症状。

  ⑶  学习困难

  抽动症患儿学习困难(ld)的发生率为25%~50%,学习困难是指儿童在适当的学习机会时,学业一方面或几方面的成就严重低于智力潜能的期望水平,抽动症患儿的学习困难部分是抽动本身的影响。如:不能控制的抽动和发音,影响注意力集中,严重肢体抽动使患的眼睛很难盯在书本上,老师和同学的鄙视和嘲笑使患儿产生厌学情绪等也是不同程度学习困难的原因,强迫障碍干扰抽动症患儿的注意力也可造成学习困难,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是抽动症患儿伴有多动症即注意力缺陷障碍。抽动症患的学习困难是可逆的,随着病情的好转学习成绩也会随之提高。

  ⑷  感知觉缺陷

  通过国内外资料显示,多动症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感知觉缺陷,经本中心专家用多种方法检测,结果基本一致。提示此病患儿在空间、运动和图解技能等方面存在缺陷。

  ⑸  情绪障碍

  经研究发现,部分抽动患儿表现有情绪障碍(ed),即常伴有抑郁、焦虑情绪。

  ⑹  记忆与注意缺陷

  据我所专家用halstead儿童神经心理成套量表测试30例抽动症患儿,提示有空间记忆力缺陷,专家通过进行事件相关听觉诱发电位及knoxcube测验发现,抽动症患儿特殊注意缺陷及视觉注意广度损害。

  ⑺  睡眠障碍

  抽动症患儿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占12%~44%,睡眠障碍包括入睡困难,睡眠不安、多梦、梦语、夜惊、梦魇、梦游、遗尿和磨牙及快速眼动相睡眠时间减少。睡眠障碍多发生在抽动症伴多动症行为的男孩子,年龄较小者多见,有随着年龄增长而消失的倾向。

  ⑻  怒及行凶现象

  在抽动症家族中有明显性格特征即为性情急躁,有破坏财物及行凶现象,经本中心专家研究发现,这与抽动症的严重程度有关,现将易怒及行凶问题划分为4级。0级:无易怒及行凶现象。

  ⅰ级:表现易怒,大喊大叫,打翻东西等,但未涉及破坏财物及袭击他人的行为。

  ⅱ级:患者往往以破坏财物,杀死动物,伤害他人等行为发泄其愤怒。ⅲ级:因易怒与行凶而至法律问题。

  抽动症患者易恕及行凶的原因有两种:

  一是外因,由于其不自主怪异动作遭到他人讥笑或嘲讽,患者本身对躯体失去控制。

  二为内因:该病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高多巴胺可使患者在无外界刺激下表现易怒和性情急躁。

  中医认为:肝为将军之官,决断出焉。肝火旺盛则极易引起难以控制的怒火,从而出现骂人或行凶现象。

  因此,抽动症患者易怒及行凶现象是病情表现形式,应积极用药物治疗,用压力或暴力是不能解决的。

  ⑼  猥亵行为(copropraxia)

  抽动症伴猥亵行为比其它相关行为少,大约百分之六的抽动症患者有此行为。猥亵行为往往与秽语并存,有些病人常以淫猥的手势或其它姿势代替污秽词句来表现鄙陋行为,此行为常发生在家庭中,病人直接对自己的亲人或其它家庭成员进行猥亵活动,在临床上,曾遇到过抽动症患儿喜欢用于触摸其母亲乳房。

  ⑽  内向型性格

  经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300例抽动症患儿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现,内向人格和心理防御水平偏高是抽动症患儿的主要人格心理特征。

  内向型性格即是抽动症成因之一,又是此病大病理进程中演化的结果,首行内向人格者往往比外向人格者有更大心理压力,由于这种差异的存在,前者积累的心理能量得不到适当渲泄,从而转换途径,改由各类运动性抽动强迫症状,以及抽动而发泄出来。以维持潜意识的心理平衡,随着病情发展,其承受的压力也就更大,患者不能被别人理解和同情,反遭训斥、惩罚、厌恶、甚至敌视,患儿产生和加剧了自卑心理,自我强调内省,自我注意的程度也逐渐加大,纠正抽动症状动机强烈,结果适得其反,人格心理更趋内向化。

  ⑾  伴发疾病

  a  抽动症伴拨毛癖

  拨毛癖(trichotillomania)被归为冲动障碍之列是指不能克制地拨除自己毛发行为,导致毛发明显脱失,抽动症病人偶有拨毛癖,有专家认为,拨毛癖与抽动症可能是一种疾病,拨毛是抽动症的一个特殊表现。

  b  抽动症伴癫痫

  抽动症患者可以伴有癫痫发作,二者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有专家认为二者可能有共同的神经生理解剖基础。抽动症患儿不自主的抽动,主要在清醒时发生,而常在睡眠中常消失,若患儿在睡眠中有肢体或面部小抽搐甚至全身性抽搐,应作常规脑电图检查。如描记出与临床发作同步的痛性放电,可确定诊断,治疗抽动症的同时,应再给以抗癫痫药物。

  c  抽动症伴精神分裂症

  在研究中发现抽动症的病程中出现精神异常(如被洞察感、被害妄想及关系妄想)和形体障碍等,表明抽动症患者伴有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精神分裂症及其思维障碍的基础可能与多巴胺功能亢进有关。

  d  抽动症伴偏头痛

  我所中医专家组在研究中发现儿童期偏头痛在抽动-秽语组发生率占26.6%,明显高于一般儿童偏头痛的发生率(4%~7.4%)。认为伴偏头痛的抽动症可能代表此病的一个亚型。主要发病原因是与5-羟色胺代谢功能障碍有关的神经递质紊乱为基础,与偏头痛的发生机理基本相同。所以抽动症和偏头痛同时出现在某些儿童身上,可能基于两者有相似的代谢异常。在临床中见到的抽动症患儿有偏头痛时,要想到是其伴随症状。

  e  抽动症伴有腹痛

  抽动症的特点是多组肌群不自主抽动,躯干部肌肉包括胸部及腹部肌肉等,由于肌群的不停收缩、放松频繁运动,用意识难以控制,时肌群已疲劳也不停止抽动,产生大量乳酸,不能及时消散、分解,刺激肌内神经而感到酸痛。

  同样原理,肌群抽动也可引起相应的肌群酸痛,如胸痛、颈痛、上下肢痛等。轻症不用特殊处理,重者可让患儿平卧,深吸气放松,家长或医生轻轻按摩痛处即可。

  儿童抽动症患者不及时治疗,可能一直影响到他的成人时期。

  儿童抽动症发病年龄与病情关系

  儿童抽动症有轻得之分,我们把它分为3级。ⅰ级:抽动轻微,不影响学习与生活。ⅱ级:抽动严重。ⅲ级:抽动严重,并影响患者生活。我们在研究中发现,病人的严重程度与发病年龄有很大关系,平均发病年龄为6.9岁,症状自ⅰ级至ⅲ级随发病年龄增加而递增,ⅰ级合并多动症者发病最早,平均年龄为4.65岁;ⅲ级平均年龄为8.14岁,提示发病年龄愈晚,抽动症状愈重,愈需积极治疗。

相关阅读:

孩子发烧的正确护理方法 2岁男孩发烧身亡
午睡出汗怎么回事 小儿盗汗的原因
当小儿发烧感冒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
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注册后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