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缺铁性贫血

  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原则是:①病因治疗:尽可能除去引起缺铁和贫血的原因;②补充足够量的铁以供机体合成血红蛋白,补充体内铁的贮存量至正常水平。

  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原则是:①病因治疗:尽可能除去引起缺铁和贫血的原因;②补充足够量的铁以供机体合成血红蛋白,补充体内铁的贮存量至正常水平。

  一、病因治疗:

  病因治疗对纠正贫血的效果,速度及防止其复发均有重要意义。

  二、铁剂治疗:

  (一)口服铁剂:最常用的制剂为硫酸亚铁,富马酸铁(富血酸)。服药时忌茶,以免铁被鞣酸沉淀而不能被吸收。

  (二)注射铁剂:一般尽量用口服药治疗,仅在下列情况下才应用注射铁剂:

  ①肠道对铁的吸收不良,例如胃切除或胃肠吻合术后、慢性腹泻、脂肪痢等;

  ②胃肠道疾病可由于口服铁剂后症状加重,例如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节段性结肠炎、胃切除后胃肠功能紊乱及妊娠时持续呕吐等;

  ③口服铁剂虽经减量而仍有严重胃肠道反应。 常用的铁注射剂有右旋糖酐铁及山梨醇枸橼酸铁。

  (三)辅助治疗:加强营养,增加含铁丰富的食品。

  贫血一般表现为面色萎黄、指甲苍白、气短、乏力、心悸、头发枯黄、头晕目眩、月经量少色淡等。贫血者日常饮食中应注意多吃富含高蛋白、维生素b和维生素c的食品及含铁丰富的饮食。有益的水果有苹果、大枣、荔枝、香蕉等。此外还应多食用黑木耳、香菇、黑豆、芝麻等食品,益于补养生血。

  (四)中药治疗:用含有明矾(硫酸亚铁)的中药制剂是最对症的,如益中生血片等。

  缺铁性贫血是体内贮存铁缺乏,影响血红素合成引起的贫血,系铁缺乏症的晚期表现。本症是贫血中最常见的类型,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发生于各年龄组,尤多见于育龄妇女及婴儿。钩虫病流行地区特别多见,程度也较重。其诊断标准为:

  ①贫血为小细胞低色素性,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小于32%,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小于80fl(um3),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小于27皮克(pg)。

  ②有明确的缺铁病因,如铁供给不足、吸收障碍、需要增多或慢性失血等。

  ③血清(浆)铁小于10.7微摩尔/升(umol/l)。

  ④总铁结合力大于62.7微摩尔/升(umol/l),运铁蛋白饱和度小于15%有参考意义,小于10%有确切意义。

  ⑤骨髓细胞外铁明显减少或消失(0-十),铁粒幼红细胞小于15%。

  ⑥红细胞游离原卟啉大于500微克/升(ug/l)。

  ⑦血清铁蛋白小于16微克/升(ug/l)。

  ⑧铁剂治疗有效,用铁剂治疗6周后,血红蛋白上升10克/升(10g/l)以上。

  符合上述①和②一⑧中至少两条者,可诊断为缺铁性贫血。

相关阅读:

孩子发烧的正确护理方法 2岁男孩发烧身亡
午睡出汗怎么回事 小儿盗汗的原因
当小儿发烧感冒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
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注册后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