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缺铁性贫血

  编者按:近日,江苏省疾控中心发布了省内学生营养调查情况报告。调查显示,我省学生营养状况总体良好,但存在的营养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贫血、肥胖及不良的饮食习惯等,其中中小学生的贫血问题尤为严重,贫血的患病率为20%左右,与2002年相比呈上升趋势。其中,缺铁性贫血最为常见,约占90%以上。

  值此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本刊疾病防治栏目特别推出“儿童缺铁性贫血”专题,与您共同关注孩子们的贫血问题,让他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缺铁性贫血是儿童的常见病。在生长发育最旺盛的婴儿时期,如果体内储存的铁被用尽而饮食中铁的含量不够,消化道对铁的吸收不足以补充血容量和红细胞的增加,即可发生贫血。

  病因病理

  小儿患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原因多种多样:一种是孩子生长发育太快,血容量的增加也快,需要制造更多的红细胞,对铁的需要量也相对比成人多,因此供应不足就容易缺铁,尤其是在3岁以内生长发育很快的阶段更是如此。另一种是孩子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摄入铁的量不够也是小儿患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原因,这又可分为多种情况:

  1、婴儿期喂养不当。对婴儿而言,人奶、牛奶的含铁量都很少,如果单纯吃奶或奶加米羹而没有在3~4个月开始加果汁、蛋黄、啐菜,5~6个月开始吃稀饭、面条,9~10个月加肉末、猪肝酱等,就很容易缺铁。小孩越胖,就越容易缺铁。

  2、幼儿偏食或食物配搭不当。因牛奶和鸡蛋的含铁量或吸收量并不高,如果孩子单吃牛奶和鸡蛋,而不兼吃蔬菜、猪肝、瘦肉等,也会引起缺铁。还有在饮食方面如果孩子很少吃肉或偏爱吃肥肉,喜欢吃零食而正餐吃得很少的孩子,也容易造成缺铁性贫血。

  3、经常饮茶、喝咖啡、大量喝可乐、吃巧克力的孩子会妨碍铁在胃肠道的吸收,也容易缺铁而引起贫血。再一种原因是孩子经常腹泻或患有其它胃肠道疾病,必然会影响铁的摄入,也可能出现缺铁性贫血。最后一种原因是孩子经常出现流鼻血、痔疮出血或有溃疡病、肠息肉、钩虫病等容易引起隐性失血的疾病,都易引起铁流失过多而产生贫血。

  临床表现

  缺铁性贫血多数起病缓慢,常见于4个月以上的婴儿、儿童及15~30岁生育期女性。临床表现包括:贫血本身引起的症状;组织中含铁蛋白质酶的缺乏引起细胞功能紊乱而产生的症状和体征;引起缺铁的原发病的临床表现及其并发症。

  贫血本身的表现 贫血的临床表现主要有皮肤和粘膜颜色苍白,疲乏无力,头晕耳鸣,眼花,记忆力减退,严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胀、腹泻等,即所谓贫血的一般症状。

  消化道粘膜病变 舌乳头萎缩,舌苔光红,舌有烧灼感,口腔粘膜变薄,上皮细胞角化,口腔炎,舌炎,唇炎,口角皲裂等,均为组织细胞中缺铁和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约有1/2的缺铁性贫血患者由于胃粘膜功能降低而导致胃酸分泌缺乏,有时可发生萎缩性胃炎,后者又可使铁质吸收困难,使贫血进一步加重。消化道的症状如纳呆、腹胀、嗳气、便秘为缺铁常见症状。有一些缺铁患者有异食癖,如嗜食泥土、煤球、冰块、粉笔、浆糊、石灰、生米等。

  此外,缺铁性贫血患者还会出现指 趾 甲缺乏光泽,脆薄易裂,出现直的条纹状隆起,重者指 趾 甲变平,甚至凹下呈勺状(即反甲);皮肤干燥,皱褶、萎缩;头发蓬松,干燥少津,脱落等症状。

  治疗手段

  缺铁性贫血的治疗主要包括病因治疗及补充铁剂两方面:

  1、去除病因 去除缺铁性贫血的病因比治疗贫血更为重要。因为病因治疗对于纠正贫血及彻底治愈,防止复发,都有重要意义。例如,驱除钩虫,控制慢性出血,请妇产科协助解决月经过多以及改变偏食等不良习惯,做好计划生育,加强妇幼保健工作,对婴幼儿及时添加辅食,对生长期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宜给予含铁较多食物。可见治疗原发病很重要。但对原发病采用什么治疗方法,须因病而异。至于先治原发病还是先治贫血,或者同时进行,也须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2、补充铁剂 铁剂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特效药,其种类很多,一般以口服无机铁盐是最经济、方便和有效的方法,常用的有硫酸亚铁(含铁20%),富马酸铁(含铁30%)。根据实验,剂量按所含铁元素每日以4.5-6mg/kg,分3次服用为宜(折合硫酸亚铁每日30mg/kg,富马酸铁每日20mg/kg)。此量可以达到吸收的最高限度,超过此量吸收下降,反而增加了对胃粘膜的刺激,剂量过大还可产生中毒现象。服药最好在两餐之间,既减少对胃粘膜的刺激,又利于吸收,同时服用维生素c可促进铁的吸收,应避免与大量牛奶或茶同时服用,以免影响铁的吸收。

  使用铁剂治疗12-24小时后体内含铁酶开始恢复,烦躁等精神神经症状减轻,食欲好转,较大患儿自觉症状好转,2周后血红蛋白上升,一般于治疗3-4周后贫血被纠正,随着贫血被纠正,各种临床症状逐渐消失。铁剂治疗一般须继续应用至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达到正常水平后至少6-8周,以补充体内铁的贮存量。若铁剂治疗3周仍无效,应考虑是否有诊断错误或其它因素影响疗效。

  预防措施

  缺铁性贫血的预防主要是注意小儿喂养,及时添加适当的辅助食品,纠正偏食习惯,积极治疗造成贫血的各种原发病。要加强宣传和切实贯彻计划生育,妊娠后期和哺乳期,每日口服硫酸亚铁0.2克。加强孕妇及乳母的保健,多吃含铁丰富的新鲜蔬菜。对易发缺铁性贫血的高危人群要注意补充铁剂。在钩虫流行区要大力开展消灭寄生虫的卫生防疫工作,防止患者重复感染,同时需给予口服铁剂,以预防和治疗贫血。对胃切除或次全切除的患者也需要及时补充铁剂。

  平时要注意患儿饮食,做到合理搭配,讲求营养。婴儿期要根据生长的阶段及时地添加各种辅助食品,儿童要纠正偏食,注意饮食的合理搭配。要多吃含铁量高的食物,如黑木耳、瘦肉、肝脏及绿叶蔬菜,水果也可以帮助铁的吸收。早产儿由于体内存储铁的量比足月儿少,出生后长得快些,更容易缺铁,可在出生后2个月开始服用含铁药物,酌情用到2-3岁,防止缺铁而引起贫血。

相关阅读:

孩子发烧的正确护理方法 2岁男孩发烧身亡
午睡出汗怎么回事 小儿盗汗的原因
当小儿发烧感冒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
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注册后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