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门时的心理秘密

  敲门,可别小看这个司空见惯的小动作,它也会揭露敲门者的心理秘密哦!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伯特·赫拉别恩曾提出过一个公式:信息交流的效果=7%的语言+38%的语调语速+55%的表情和动作。所以,最不会说谎的还是身体。那么敲门声中到底蕴含着怎样的秘密呢?

  排除目的急切程度的影响,将敲门声从三方面进行分析。

  1.时间的长度:屋主不应答时坚持敲很久,这人一般意志力强,做事不折不挠,但也可能偏于固执、不善变通。敲两下,停一阵又敲一阵,这种零零落落的敲门者一般心思缜密、很能考虑外在环境中的各种条件,但也可能因为思虑太多而遇到无法决断的问题。

  2.敲门的强度:敲门声响亮,这种人一般比较自信、内心力量强大。而敲门声细若游丝,则相对不自信、谨慎,在交往中比较消极、被动。敲门声的响度还跟敲门用的部位相关,如果是用手掌把门擂得“乒乒乓乓”山响,甚至拳脚相加,往往提示来着此时性情暴躁,很可能会有冲突事件发生。

  3.敲门的节奏:均匀地敲两三声,这人一般有良好的修养和习惯,在平时也非常懂得自律和自我控制。这种情况也常出现在求人办事或表示敬意时,比如下属来敲上司的门,或者推销员敲屋主的门,此时对敲门声的控制就是印象管理的一部分,所以会尽量显得有礼有节、不逾矩,而极其亲密的人就不会这样,比如许多人推开伴侣的房门是不敲门的。还有一种人,能敲出带“花”的、音调欢快的“鼓点”,这种人基本属于乐天派。另外,敲门声缓慢、敲两声就停下了,敲门者可能是比较疲惫或沮丧。

相关阅读:

生气是百病之源 了解生气害处后你还敢生大气吗?
盘点一下自杀的前兆有哪些
21岁女孩8年拔光头发 竟是因为压力太大
行为和心理与遗传密切相关
心理健康要戒八个“过度”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注册后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