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颈部:
(1)胃经:
(a)远部取穴:足三里、上巨虛、内庭、丰隆(b)局部取穴:人迎、气舍(颈部针刺宜小心,不可太深,以免剌伤气管、神经或血管。一般应浅刺,最好不要留針)。
(2)大肠经:
(a)远部取穴:合谷、曲池、足三里、偏历。
(b)局部取穴:扶突、天鼎。
(3)小肠经:
(a)远部取穴:养老、阳谷、支正。
(b)局部取穴:天窗、天容。
c.胸、腰、背部:
(1)任脈:廉泉、承浆、坛中。
(2)肾经:
(a)远部取穴:太溪、筑宾。
(b)局部取穴:彧中、俞府。
(3)胃经:
(a)远部取穴:足三里、上巨虛、内庭、丰隆。
(b)局部取穴:梁门、天枢、水道、不容、库房、屋翳。
(4)脾经:
(a)远部取穴:公孙、血海、三阴交。
(b)局部取穴:周荣、胸乡、大包。
(5)肝经:
(a)远部取穴:太冲、中封、行间。
(b)局部取穴:期门。
(6)胆经:
(a)远部取穴:阳陵泉、足临泣、风市、绝骨。
(b)局部取穴:日月、渊液、辙筋。
(7)膀胱经:
(a)远部取穴:委中、昆仑、承山、京骨。
(b)局部取穴:大杼、肝俞、胆俞、胃俞、肺俞。
d.腿部:
(1)胃经:
(a)远部取穴:足三里、上巨虛、内庭、丰隆。
(b)局部取穴:髀关、伏兔。
(2)胆经:
(a)远部取穴:阳陵泉、足临泣。
(b)局部取穴:居膠、风市、环跳。
(3)膀胱經:
(a)远部取穴:委中、昆仑、承山、京骨。
(b)局部取穴:殷门、秩边。
e.病变部位局部取穴:
a.在水疱的周围扬刺(即在距球水疱四周的0.5-1.0寸处用五针横刺),或局部灸(用泻法)。
b.施针时,针尖刺向疱疹中心区呈10-30度角横刺,此又名为围针穴。
f.取穴规律:
(1)局部皮下(阿是穴)或邻近取穴(即围针穴)。
(2)背部取病损部位的神经根(即夾脊穴)。
(3)远距离取穴(曲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身柱、内关、阳陵泉)。
(4)对症加用穴。
g.处方举例:
a.局部围针穴,再加外关、曲池、三阴交、太冲。
b.疱疹在头面者,加合谷、内庭。
c.疱疹在腰以上者,加支沟、内关。
d.疱疹在腰以下者,加血海、阴陵泉。
3.手法:
(1)实症、急性痛症用提插捻转,用泻法,留针20至30分钟,每日针二次,用毫针刺,局部臥针横刺。
(2)实症、急性病症尚可穴位放血,隔日一次。
(3)皮肤针或梅花针于疱疹周围浅刺。
4.耳针:
a.选穴:
a.相应敏感点、肺、肝、下屏穴、屏间。
b.肝、脾,肾上腺、内分泌、神门。
b.方法:取2至3穴捻转强刺激,留针20至30分钟。
四、结论:
l.中西医对带状疱疹并无特效药五,只能减轻疼痛,故针灸可辅其不足,一方面能消除水疱与红斑,一方面能防止带状疱疹消失后遗留的神经痛,且可缩短疗程及无不良副作用。针灸对带状疱疹的疗效除了双门学说的迅速止痛的机转外,可能尚与增强人体的抵抗力有关。
2.一般来说,带状疱疹的预后良好,针灸可单独使用且效果很好,一般在1-3次针灸治疗后,即会有显著的改善。
3.由于带状疱疹病人会感觉很痛,故经验上须双侧同时针刺,且可数小时针刺1次,直到病情缓解为止。
4.治疗期间不宜食辛辣食品和鱼虾蟹等动风发物(即引起过敏的食品)。
相关阅读:
不是人人都适合喝枸杞红枣茶
乌梅酒的功效与作用 乌梅酒有哪些养生的作用和效果
中药川芎 的功效 普及更多关于川芎的常识
胸部穴位 有哪些 五个“护乳穴”
文竹的作用有很多 你知道它的整形方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