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4月11日是“国际帕金森病日”,今年的主题为“晴于心,健于行”,其旨在呼吁,帕金森虽然无法治愈,但如果能在及时寻求正规治疗的同时,做到豁达对待疾病、乐观面对生活,不仅能有效控制疾病的进程、改善生活质量,还能延长寿命。
为此,本报特请国内权威专家在细节方面作以具体指导。
发现早期症状推迟疾病进展
帕金森病目前尚无法治愈,早期发现和治疗疾病,已成为病人关切、科学家研究的热点问题。
只有当大部分“多巴胺神经细胞”变性死亡,脑部极度缺乏多巴胺后,帕金森病患者才会出现临床症状,也就是说,在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之前,脑部病变就已经存在了。因此,寻找反映脑部病变的早期表现,可以提示人们警惕患帕金森病的可能,主要包括:
出现缓慢发生的肢体动作不灵活和僵硬,表现为写字变小、扣扣子变慢、走路不摆手等;
面部表情差,说话慢、欠清楚,有时口水多;
起立或在床上翻身时动作慢,起步困难,觉得脚贴在地上而迈不开步子。
近期的研究还发现,存在嗅觉改变、睡眠障碍、便秘、无特殊原因的心电图改变的中老年人,发生帕金森病的机会明显增加,认为这些也可能是帕金森病的早期症状,但特异性不是很高。如果已有其他亲属患帕金森病,又出现上述症状的话,最好找专科医生咨询。如果能对早期病人进行正确的治疗,可以推迟或预防疾病的发生.
重视非运动表现 改善生活品质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起病年龄一般在55岁以上,发病率随年龄而增加。
帕金森病的特征性症状主要与运动相关(简称运动症状),如震颤、动作迟缓、步态不稳等,对患者日常运动功能影响较大,也比较容易被发现。而那些非特异性的,与运动关系不大的症状(简称非运动症状),如抑郁、焦虑等,却往往被忽视。其实,这些症状恰恰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常见的非运动症状有:神经精神症状,如认知功能减退、抑郁、焦虑、情感淡漠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便秘、体位性低血压、尿急、多汗等;睡眠障碍,如日间睡眠过多等;感觉异常,如嗅觉功能减退、疼痛等;胃肠道功能异常,如唾液分泌增多、恶心呕吐等;还有疲劳、复视等。
这些症状通常在帕金森病早期即存在,与患者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并会随着疾病的进展而加重。但帕金森病最常用的治疗药物对这些症状控制效果不佳。很多患者都认为抑郁、疲劳等非动动状态与帕金森病没有关系,所以往往对其熟视无睹,只有极少部分患者注意到上述症状并接受了治疗。
日前,一项全国范围的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调查结果显示,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即使接受美多巴正规治疗,生活质量较同龄健康老年人仍显著下降。在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中,非运动症状的影响十分普遍。其中32%的患者存在抑郁,50%的患者有睡眠障碍,71%的患者常感到疲劳,而72%的患者经常便秘。抑郁和疲劳是造成早期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两个主要原因。
对于目前尚无治愈手段的老年病,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是非常重要的。运动症状虽对患者生活质量存在影响,但影响程度有限,我们同样需要关注非运动症状。其实,大部分早期帕金森病患者的非运动症状都处于轻中度阶段,只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就能够保证病人较好的生活质量。临床医生应及时发现非运动症状的存在,采取心理疏导、物理治疗或药物治疗,才能提高治疗效果。
中西医联合治疗减少不良反应
西医治疗帕金森病,主要针对多巴胺功能低下、乙酰胆碱功能相对亢进的状态进行纠正,包括使用多巴胺替代药物美多巴、息宁等;抗胆碱能药物安坦;抑制多巴胺代谢的药物,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或者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等,试图直接或间接增加大脑中多巴胺的含量。
需要提醒的是,西药带来的副作用不容忽视,例如长期用美多巴会诱发致残性的“异动症”、症状波动及可能的神经毒性;安坦会造成认知障碍;受体激动剂会使患者产生幻觉等。这无疑会给患者带来痛苦,有些患者因此自行减量或停药。
中医认为,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为“肾虚血淤”,故可予补肾活血中药治疗。临床观察发现,患者服用补肾活血中药后,肢体运动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肢体僵硬感减轻,不自主抖动的频率和幅度减小,动作的协调性增强,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进一步研究发现,补肾活血中药中含有一种肌肉松弛因子,可缓解患者的肌张力。
实验表明,补肾活血中药的作用机制是多环节的,既能减轻脑细胞损伤,又能刺激受体系统,还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改善机体的内分泌体液等微环境,达到理想的整体治疗效果。
中医长于整体调理,西医长于局部对抗,中西医结合可取长补短,提高疗效。早期帕金森患者,可采用中药治疗。如果已确诊并服用西药多年,则可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不仅能改善症状、延缓病情进展,还可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减少西药用量、减轻药物的副作用。
美国加利弗尼亚州大学的威廉·马克斯博士说过:“在过去的三十年间,帕金森病治疗经历了两次重大飞跃——左旋多巴的应用和脑深部电刺激的发明。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就是我们常说的脑起搏器,被称为继左旋多巴后治疗帕金森病的又一个里程碑。
植入体内的脑起搏器发放弱电脉冲,抑制异常的脑神经信号,从而消除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恢复自如活动和自理能力。而且,手术安全性高、创伤小、不破坏脑组织,避免了由于神经核团破坏引起的不可逆的严重并发症。
脑起搏器治疗可以控制的症状有颤抖、僵硬、运动迟缓或不能、平衡障碍等;可在不同程度上减少治疗药物的剂量,消除或减轻药物的副作用;在为期一年的评估中,87%接受脑起搏器治疗的帕金森患者,停药期间的运动评分都有所改善;双侧同时植入可以改善双侧症状,尤其是起立、迈步、转身及翻身等症状。
据估计,10%—20%帕金森患者适合手术治疗,患者在药物治疗无法有效控制症状时,可以考虑接受脑起搏器治疗。目前,全球已有超过35000名患者接受了脑起搏器治疗。针对已植入脑起搏器的患者进行的调查显示,2/3的患者希望自己当初能更早做出接受治疗的决ǎ患霸缡质醵阅承┗颊呋嵊懈玫牧菩в荒昵岷筒〕潭蹋ú怀?6年)的帕金森患者接受手术治疗,能获得更好的症状改善。
震颤是帕金森患者的最典型症状,其他还包括嗅觉异常、身体发僵、走路时手臂不摆动等,容易发生意外。
注意以下生活细节,可减少损伤,病情更好地恢复。
交流:患者确诊后会感到沮丧、焦虑、情绪激动甚至恐慌,这些反应都很正常。患者此时不要孤立自己,多与朋友和亲属交流,多参加社会团体活动,接触更多的病人,交换心得。家属千万不要帮病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尽量让他们自己动手,多给他们鼓励。
穿着:穿衣时要坐在稳固的椅子上;选择容易穿脱的衣服,最好是开襟的,不要穿套头衫;选择不用系鞋带的鞋子,橡胶或生胶底的鞋子摩擦力大,容易摔倒,尽量不穿。
卫生间:对平衡不好的人来说,浴室是相当危盏牡胤健sυ谠「啄诨蛄茉〉匕迳掀桃徊惴阑妗t诼硗昂驮「状π沧胺鍪郑阌谧シ觥a硗猓梢栽谠「字蟹乓徽欧阑陌剩梢宰畔丛琛?/p>
工作:轻微的抖动或动作迟缓并不会太影响工作。相反,整日枯坐在家反而会加速僵硬的形成。
起夜:是常见的症状,患者晚餐后争取不再喝东西,或在床边放个便器,可以防止起夜时造成的意外跌倒。
锻炼:患者应坚持每天步行一定的距离,游泳、球类运动对于锻炼患肢也有较好的作用;不能外出者,尽量在室内做一些伸展肢体的运动,如踩脚踏运动器、做伸背运动等。患者往往会遇到语言方面的困难,可以面对镜子练习发音,同时,努力大声说话也有一定帮助。
相关阅读:
卫健委发文!家庭医生签约十一项出炉
吃哪些中药可以养生 中药养生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中药沉香形态特征是怎么样的 它的鉴别你知道吗
按摩养生:常搓6处能够帮助你延年益寿
白茯苓的作用与功效 几大功效你都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