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大家都会注意自身的身体健康,对疾病这方面了解很全面。但是,我生活中的一点点的小细节并不是都能够注意到的,日常生活中细菌污染到处可见,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们平时用的牙刷上的细菌。牙刷上面的细菌超出了我们的想象。疾病预防需要从身边的点滴做起,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牙刷有多少细菌的文章。
在我们的家里,永远有一个被人们忽略的卫生死角,那么这些被人们所忽视的卫生死角里哪一个才是真正的细菌聚集地?
近日,有读者给本栏目拨打热线,希望能请专家来检测家居环境卫生,看看哪里才是细菌污染,最容易滋生的地方。
结果发现,牙刷、洗碗布、案板、棉拖鞋是居家环境中滋生细菌的温床。
而牙刷软毛更是细菌的藏身之所,其含菌量甚至是马桶盖数十倍乃至更多。
牙刷含菌量甚至是马桶盖数高很多
取样→稀释→培养
1、专家用浸泡在无菌生理盐水中的无菌棉签依次涂抹需要测试的地方:马桶盖、马桶圈下、床铺下积聚灰尘的地方、切菜用的案板以及门把手表面等。
涂抹的面积为10厘米见方。将棉签放进装有5.5毫升的无菌生理盐水的拭子中震荡80次,同时对样品进行标记。
除此以外,在需要检测的物品中还有两年没洗的棉被被芯、穿了一个月的棉拖鞋、使用半年的洗碗布以及牙刷。
2、取样后,从这9种样本中各取稀释的0.2毫升样品注入到固体培养基,分别标记样本名称,这次使用的培养基是普通的琼脂培养基。
接着轻轻晃动培养基,让样品中的细菌充分接触到琼脂培养基,附着到整个培养基表面。
3、随后,将沾有这9种样品稀释液的培养基放进电热恒温培养箱进行培养,培养箱的温度被设定在30℃,培养时间为24小时。
结论
棉拖鞋最易滋生细菌
24小时后,阮教授将这9个培养皿取了出来。所有结果令人大跌眼镜。稀释度相同的样品中,由床下灰尘中培养出来的细菌菌落数只有39个,最多的是拖鞋,达到了329个。而棉被被芯比预想的要少,只有31个。
棉被被芯细菌比牙刷预想的要少
细菌最爱牙刷
在这9个样品中,培养菌落数最多的不是人们所设想的马桶圈儿或马桶盖,而是牙刷。在琼脂培养皿上,密密麻麻散落着上千个菌落,经过辨认,这些细菌的种类以酵母菌、霉菌为主。
医师表示,口腔本身就是一个有菌环境,口腔内的食物残渣、软垢等,都是利于细菌繁殖的“培养基”。
而牙刷软毛中,除了牙膏,也可能会有食物残渣、软垢等藏身其中,因而会比较容易滋生细菌。实验中牙刷上的细菌是致病菌的可能性不大,因而虽然菌落数量很多,但一般对人体不会造成什么影响。
造成牙周炎等口腔类疾病的细菌绝大多数为厌氧菌,并非实验培养出来的霉菌或者酵母菌等,因而大家大可不必担心。但冯医生提醒大家,牙刷要及时消毒或者更换新的。
牙刷用3周比马桶水脏80倍。俗话说“病从口入”,因此很多人都特别注意口腔卫生,每天及时刷牙,觉得这样就能把好第一道关。牙刷并非你想的那么干净。
使用了3周的牙刷,细菌数量高达百万,超过9杯抹布水的细菌量,以及29个一元硬币的细菌量,是马桶水细菌含量的80倍!
牙刷含菌量是马桶细菌的80倍
真相:将使用过的牙刷和马桶水、抹布水、硬币的清洁程度相比,除了恶心人,还能有什么作用呢?如果是让人不再使用牙刷了,那真是误人子弟。如果是提醒大家注意保持牙刷的清洁和及时更换,那真可谓是用心良苦。
牙刷上的真相
我们的口腔里本来就有着上百种的微生物。刷牙的时候,确实可能会有部分细菌转移到牙刷上。不用的时候,环境中的细菌也可能会降临到牙刷上。要说牙刷上有多少细菌,不同的人、不同的存放环境,差别可是大了去了。
有的研究报道说牙刷上活着的微生物的总数在0到1亿个之间,有的研究结果则是1万到100万。可见不同情况下的差别是很大的。
牙刷上有细菌的说法并没有错。也有厂商研发用于牙刷消毒的产品以及抗菌牙刷。不过,目前的临床证据并不能说明牙刷上的微生物会对口腔健康、人体健康造成大的影响。我们的身体本来就暴露在充满潜在威胁的微生物环境中。
在正常情况下,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的机制。所以,人们并不是一接触到致病的微生物就一定会生病。
不过,尽量保持牙刷的清洁卫生当然是更好。
保持牙刷的清洁卫生
为大家提供几条来自美国牙科协会的建议
1、不要和别的人共用牙刷。共用牙刷的人之间会带来体液和微生物的交换,使得交叉感染的风险提高。这样的行为对于免疫低下的人、处于感染疾病期的人,尤其要注意。
2、刷完牙以后,要将牙刷上的牙膏、污垢彻底的洗干净。用完以后的牙刷头也尽量朝上放。保持干爽有助于减少细菌。多支牙刷应该分开放,避免交叉感染。
3、避免将牙刷放置在密闭的容器内。在密闭的容器里,牙刷很难保持干燥。而相比干燥的环境,潮湿的环境更利于微生物快速繁殖。
正确使用牙刷的方法有
1、每次用完牙刷后要彻底洗涤,并将水分尽量甩去,将牙刷头朝上放在漱口杯里,或者放在通风有日光的地方,使它干燥而杀菌。
2、如果条件许可,可同时购买2把或3把牙刷轮换使用,使牙刷的干燥时间延长。这样做对患有牙龈炎和牙周炎的人来说尤其重要。另外,轮换使用也能保持牙刷毛的弹性。
3、刷毛已散开或卷曲、失去弹性的旧牙刷,必须及时更换,否则对牙齿和牙龈不利。
4、集体生活的儿童,每周应将牙刷集中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洗消毒。
5、牙刷不能合用,以防相互传染疾病。
6、牙刷的摆放位置不应放在洗手间或浴室,要距洗擦用品保持一定距离。
以上是针对一般情况。如果是免疫力较低的人,比如服用免疫抑制剂、接受放化疗的病人,这些致病微生物可能造成的再次感染就会是很严重的问题。
对于这样的人,需要格外注意牙刷的清洁,可以使用合格的牙刷消毒产品,并且要经常更换牙刷。
“3个月换一次牙刷”是怎么回事
关于牙刷,还有一个说法常常被人提及:“3个月就要换一次”,做好疾病预防。
这个说法的依据是,使用了一段时间以后,牙刷毛会卷曲、破损,这样的旧牙刷的清洁能力就变差了,不能很好的保障牙齿的健康和卫生。而3个月的时间期限,则是依据大多数人的牙刷损毁情况得出的。
这个说法早期是有一定的依据。1986年发表在《临床牙周病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就研究了“旧牙刷清除牙菌斑是否不给力”这个问题。
旧牙刷清除牙菌斑多
一组志愿者连续10周不更换牙刷;另一组志愿者每2周就换一次牙刷。10周后,研究者比较他们的牙龈状况和牙菌斑的数量。结果发现,第一组志愿者牙齿上的牙菌斑数量明显多于后一组志愿者的。
两组的牙龈状况倒是没有什么差别。看起来,好像用旧了的牙刷确实在清除牙菌斑方面逊色一些。实验还显示,人和人差别咋就这么大呢?有的人的牙刷才用2周就惨不忍睹了;有的用10周下来外观还不错。
不过,随着调查的深入,谣言粉碎机调查员发现了让人惊讶的后续研究。1996年,另一篇同样发表在《临床牙周病学杂志》上的文章再次讨论了这个问题。
这一回,研究者的实验方案与前次稍有不同。他们将同一个实验对象使用同一个牙刷在不同阶段的牙菌斑情况进行对比。实验进行了9周,每3周为一个阶段。随着牙刷磨损情况的加剧,牙菌斑的数量反而是降低的。
同样,对于不同的人,相同时间后牙刷的磨损情况也是各不相同。即使根据牙刷磨损情况,将志愿者分成“严重”和“轻微”两个组,组间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清除牙菌斑的能力差异。
各项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旧牙刷在有效控制牙菌斑的生成方面并不是逊色。
类似的结论在2000年、2002年的两项研究中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尽管实验方案不同,但这两项研究都考察了使用3个月的牙刷与新牙刷的清除牙菌斑的效果。
结论同样是“没有显著的差别”。而2006年发表在《牙科研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则是将小朋友(7、8岁)作为考察的对象。研究者同样发现,在清除牙菌斑方面,使用了14周的牙刷和新牙刷并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别。
牙刷上确实可能会有许多的微生物,目前的临床证据并不认为这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重大的威胁。不过,尽量保持牙刷的清洁是日常应该注意的。至于3个月就要换一次牙刷的说法,目前的研究结果并不支持这一说法。
尽量保持牙刷的清洁是日常应该注意的
不要忽视床下灰尘
相关的研究专家介绍,室内床下的灰尘是一种非常细小的颗粒,它有可能会进入人的口腔和鼻腔以及下呼吸道,有一定的刺激性。
相关的研究专家表示,虽然棉拖鞋样本中菌落总数很多,但这属于条件致病,穿棉拖鞋并不会得病。
她表示,干燥不利于细菌和真菌生长,因而像棉被、棉拖鞋这样的物件需要常晒。
排名、样本名称 、菌落数量
1 牙刷 数以千计
2 洗碗布 数以千计
3 切菜用的案板 565
4 拖鞋 329
5 床下的灰尘 39
6 棉被被芯 31
7 门把手 25
8 马桶盖 5
9 马桶圈下 2
结语: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我日常使用的牙刷有多少细菌,在上面的统计数据上我能可以发现牙刷细菌数要比马桶多出很多。希望大家注意平时的生活卫生习惯,做好疾病入体的预防手段,这样大家的生活才会更加的健康!
相关阅读:
夫妻和谐性生活指南手册
手心脚心发热 手心脚心发热吃什么调理好
感冒后咋办?试试这些“护鼻神器”
泡脚水里加3样宝 胜过吃人参
自来水烧开能喝吗 烧开水时都有哪些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