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保健品的确也存在忽悠人的地方。在历次检查中,洋品牌屡陷质量门,有效营养成分达不到标注含量是最突出的问题。最离谱的一次,实测数据只有标注的0.3%。”浙江省工商局消保处张允革一语惊人。
“如果你不心疼价格,就买进口品牌吧。”某连锁药店的健康顾问极力为进口品牌作推荐。
“其实,广告做得越噱头的洋产品,越有可能是小品牌做的。就像我们熟悉的阿拉斯加深海鱼油,很少人知道,在阿拉斯加当地的柜台根本难见该产品踪迹。更有当地华人透露说,不少深海鱼油胶囊其实是一些华人所办工厂生产的,有的还是前店后厂。”杭州市工商局稽查人员对记者说。
[新闻回顾]
两洋品牌不合格 都因缺少营养素
“k.max牌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片”,锰、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锌、烟酸共六种营养元素的实际含量比标注的少。
“新生命牌儿童鱼油胶囊”,组成鱼油的两种主要成分dha、epa均不达标。
2007年8月30日,浙江省工商局通报了一份出自专业检测机构的检测报告,以上两种被称为“特殊膳食用食品”的产品中,所标识的多种营养素成分未达到其承诺的要求。
然而“新生命牌儿童鱼油胶囊”中近200字的产品说明上却清楚地写着:“产品营养成分只提炼自阿拉斯加深海三文鱼眼窝部分。dha、epa可提高脑部用于转换营养的酵素活性,使脑部获得充分营养从而使神经纤维再度延伸,提高脑神经机能、增强记忆、增加学习能力、有效改善记忆衰退问题。”也就是说,dha、epa不达标表示所谓的营养品没有营养价值,至少也是营养价值不高。
问题一出,省工商局立马表态将开展全省大抽查,整顿进口保健品市场秩序。
[市场目击]
商场超市药店网上 洋品牌都称老大
“美国新生命是最早一批进入杭州的洋保健品。”一位有十几年从业经验的医药代表张志介绍,被查问题品牌在国内名气颇大,那时超市、商店、药店几乎都销售过该品牌,如今它仍在进口保健品中排得上号。“后来,陆续有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地品牌进入国内市场,可以说,洋品牌占据营养素类产品的大半江山。”随着品牌补充,产品类型多元化,包括了膳食补充类、蜂产品类、特定功能类、植物提取素类等多个分支。
“我想买综合维生素,选哪一款好?”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前去多家药店打听。结果,营业员首先推荐的都是进口品牌。“这是澳大利亚来的,保证从天然材料中提取,不含人工添加剂。”“这个牌子是全球最大的保健品生产商,美国货。”“如果你不心疼价格,就买进口的吧,工艺先进、品质有保证。”在几家不同的药店,记者得到了上述回答。在其中一家连锁药店,健康顾问李小姐视自有品牌不顾,还是一个劲地推荐洋品牌。
据了解,目前药店柜台进口保健品与国产保健品的品牌数量比约为8比3。在一家购物网站,进口保健品销售信息有6000余条,国产保健品数量仅占三分之一。“新生命这个牌子名气蛮大的,我们都是美国代购来的原装货,在我店里卖得很好。”在网上开店的杭州卖家“水水”的网店里,进口保健品卖得比国产品牌好,所以在选货时,她选择的95%为进口品牌。
消费者的选择程度是导致进口品牌占老大的主要原因。“维生素类保健品最早就是舶来品,技术发展的确比国内领先一点。”一位保健品消费者表达了自己对进口品牌的信赖,起步早、技术好、选料科学、可选择的产品琳琅满目,他历数了进口品牌的几大好处。
[深度调查]
进口保健食品近七成不合格
20元的国产维生素c片,与200元左右的进口维生素c咀嚼片,真的有很大差别?
“不一定。国内生产工艺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多数产品已与洋货相差无几。”医药代表张志介绍。
“进口保健品确实也存在忽悠人的地方。”省工商局消保处张允革介绍,经过多次对流通领域保健品的随机抽检,进口保健品逐渐被褪去华丽的外衣。“进口保健食品近七成不合格,80%的问题出在有效成分严重不达标,最低的数据只有标注含量的 0.3%。”包括杭州在内的各级工商、质监部门对保健品抽查最后汇总的数据显示,包括kr、健美生、天然元、新生命在内的多个知名进口品牌都有产品被曝不合格。然而据记者调查,多数被曝光过的产品目前仍可在各销售渠道找到。
究竟,进口保健品用了什么招数,让消费者如此信赖?
招数一:
价格策略——平民摇身变贵族
目前市场中有一个最显而易见的现象:国外保健品一般都比国内同类产品贵。像综合维生素类产品,国产的价格集中于30-100元,进口的品牌要200元左右,其中gnc女性维生素及矿物质片(180片)的售价为669元。
许多消费者“一分价钱一分货”的想法在购买保健品时起了主导作用,价格贵的就当成好的。殊不知,许多洋保健品在国外并非是“贵族”,甚至是低档货。但在摇身进入中国市场时,一个聪明的定价策略就把中国消费者并不熟悉的品牌放在了高端行列。“保健品学习了化妆品的变身策略,像国内消费者很喜欢的tbs化妆品,在英国它被摆在折扣店或便利店的普通货价上,一套基础护理折合人民币200元。而在国内,一瓶润肤霜的价格就不止200元。”刚从英国金融专业毕业回国的小卞介绍,这些保健品在国外的价格,就如我们消费国产维生素那样亲民。
消费提示:购买保健品时,应当选择适合自身需求的商品,不要盲目跟风,不应迷信高价食品。科学地了解产品的质量,多咨询,才是正确方式。
招数二:
伪造批文——非法者登堂入室
在很多人眼里,洋保健品虽然价格昂贵,但品质高、质量可靠、不会做虚假宣传,但事实并非如此。美国纽海尔斯公司曾风靡一时的高浓缩液体钙、维生素c片、超级浓缩卵磷脂胶囊、深海鲨烯等61种系列保健食品就因伪造批文,在国内遭遇封杀。
据了解,进入中国市场销售的保健品必须获得批准。目前,我国已批准的国产保健食品共有5473个品种,而已批准的进口保健品只有488个品种。不少产品存在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冒用保健食品批准文号的情况,虽然产品外包装上有“卫食健进字”,但批号查无出处。更有一些胆子大的,会用标签将假冒的地址和电话将真实的厂址等信息掩盖。部分产品还擅自添加了严格禁止加入的育亨宾、麻黄等西药药品以及不可滥用的睾丸提取物、羊胎素等激素产品,严重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消费提示:认清产品包装上的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批准文号和标识。“卫食健进字”为进口保健食品批准文号,由国家卫生部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保健食品的标志为天蓝色专用标志,与批准文号上下排列或并列排列。必要时可到行政部门查询企业备案记录。
招数三:
中英有别——标签做两面派
进入中国的产品都必须使用中文标签,于是,一些代理商动起了产品标签的脑子,故意将中英翻译得有差别,在中文说明中使用违规宣传治疗效果的语句,导致消费者轻信其“药用价值宣传”而盲目买进长期服用。比如,在保健品的中文说明书上使用 “抗癌、提高免疫力、增强肾功能、减少肾水肿、减轻眼睛红肿、丰胸、防治艾滋病”等功效宣传等问题,严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
说到保健,国内消费者最熟悉的本土做法是中医调养。而且保健品最早进入中国市场时都在药店销售,因此给其打上了强烈的“药用”烙印。但洋保健食品在其自身的标签上使用的是“具有改善、辅助作用”等字眼,是以食品面貌出现的,也会在专卖店和超市专柜渠道销售,这似乎与药品的形象相去甚远。为了抓住国内消费者热衷于求医问药的心理,进口保健品在中文标签上大做文章,添加了许多在英文说明中并未出现的“药用宣传”,企图搭上药品的便车,刺激人们的购买欲。
消费提醒:食品与药品最大区别是,前者仅具有补充作用,而后者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对于营养补充食品,不要轻信过多的功能效果,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满足特殊人群生理需要的特殊膳食用食品,最多不能超过两个功能,那些慌称“既能排毒、美容、减肥,又能抗癌细胞、延缓衰老”的保健品千万信不得。
招数四:
土货化洋妆——高抬效果
打着“国外品牌,在国外某地遭抢购”的旗号,用广告、试用、活动等形式将莫须有或不真实的疗效欺骗消费者,也是部分洋保健品糊弄中国消费者的伎俩。在任意一家电视台的电视购物节目中,消费者都有可能听到“在国外某城市销售期间风靡一时,人们奔走相告、争相购买”之类的宣传语,或邀请某个国外专家开现场研讨会,以深奥的专业语言来描述该产品的工作原理,让人们相信使用该药品或保健品一定会起到神奇的效果。
“其实,广告做得越噱头的产品,越有可能是小品牌做的。”杭州市工商局市场处稽查人员举了“阿拉斯加深海鱼油”的例子,这个前两年在国内很风靡的产品,在阿拉斯加当地柜台上根本不见踪影。“据当地华人介绍,不少深海鱼油胶囊其实都是一些华人所办厂家生产的,有的还是前店后厂。”
除了一些小企业,受消费者信赖的品牌也出现过“假借外国血统”作宣传的情况。 2005年时多家媒体报道过“中华灵芝宝”已通过美国fda的临床许可,并将由美国斯隆·凯瑟琳癌症中心主持临床研究,有望在美国出品。事实是后来查证,该药在美国的临床试验因与科研机构合作的价码谈不拢没有实施。
消费提醒:消费者不应一味迷信进口食品、不应迷信高价食品,应理性消费,掌握保健品生产厂家的有效信息及市场真实反映。
[专家说法]
未对症 保健品不补反伤身
浙江省名中医研究院 陈意教授
保健品本身是给体虚之人滋补用的。而中医将体虚具体分为阴虚、阳虚、气虚、血虚、气阴两虚、气血两虚、阴阳两虚七类。保健品往往只能针对其中的一种症形,若不对准症形进补反而有害。比如肾虚就有肾阴虚和肾阳虚两种,而症状十分相似,补肾产品的广告往往使用中性词汇,容易误导消费者,比如是肾阴虚的人吃了治疗肾阳虚的保健品,会有火上浇油的反效果。建议买保健品时多咨询医生,针对自身情况购买。
不如从三餐中进补
浙江省保健品协会理事 王维义教授
国外保健品的说明书往往没有功能范围和适宜、不适宜人群,容易产生误导。以深海鱼油为例,主要功能是降血脂,对于高血压、动脉硬化的人群来说是有用的。而对于儿童来说是没有好处的。再比如蛋白质的摄入标准是每公斤体重每日1克,也就是说一个60公斤重的人每天只需60克蛋白质。所以,正常人根本无需花大价钱特意购买保健品,合理营养饮食就能提供人体对这些物质的需要。相反,过量摄入蛋白质会对肾脏、肝脏功能造成负担,尤其肾功能不好的中老年人不宜服用。
相关阅读:
保健品坑害人该管管了
健康养生茶 老中医最喜欢2种养生茶
阿胶怎么吃 教你怎么做阿胶
秋冬进补看对这六种“参”
鹅不食草的功效 鹅不食草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