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著名经济学家和社会活动家成思危因罹患肠癌不幸病逝,肠癌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为此,7月16日,由上海市健康教育所联合有关单位举办了第27届新民健康大讲堂,就肠胃健康问题进行专题讲座。
饮食习惯影响肠胃
在讲堂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治医师乐飞博士作了“饮食习惯影响肠胃”的专题讲座。
乐飞在讲座中介绍,肠癌在全球癌症发病率排行榜上,男性排名第三位、女性排名第二位;在我国癌症发病率中,男性排名第五位、女性排名第三位,而且年轻人的发病率很高。作为我国的经济中心,上海人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高度西方化,肠癌的发病率也是居高不下,无论男女都排在第二位,并保持着2%的年增速。专家预计,2013年~2023年,我国的肠癌年增长率会高达7%。
那么,肠癌是如何发生的?乐飞认为,不良的饮食习惯与生活方式是肠癌发病的两大危险因素。
所谓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乐飞解释,就是经常摄入在医学上称为“两高一低”的食物,这些食物富含高脂肪、高蛋白而低纤维素,容易在肠道中堆积,并产生较多的有毒代谢物而引发炎症。这种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会导致粪便对肠道长时间的反复刺激,最终导致肠癌的发生。
“去年韩剧《来自星星的你》风靡我国,剧里的啤酒炸鸡也一下子流行起来。有时候越是不健康的食物越好吃,大家明白道理却管不住自己。” 乐飞提出,“良好的饮食习惯应该是一种结构合理的金字塔:以富含纤维素的谷物和各种粗粮为基础,外加摄入足够的新鲜瓜果和蔬菜,再辅以动物的肉、蛋、奶,以及其他的精细食物。健康的饮食习惯正是我们抵御肠癌最为有力的武器。”
此外,缺乏适度的体力活动与肠癌发生有一定的关系。乐飞强调,要想预防肠癌,就应管住嘴、迈开腿。
谈到如何识别肠癌的危险信号,乐飞说,一旦出现排便习惯的改变,即不明原因地出现慢性便秘、慢性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慢性大便带血之类的情况,就需要去找医生帮助排查。通过指检,可早期发现半数以上的直肠癌患者。但手指的长度毕竟有限,而肠镜可检查全部范围的结直肠,让病变无处遁形。早期病灶还可以在肠镜下完成治疗,这样就无需开刀而一举两得。肠癌形成后,手术是目前唯一可达到根治效果的治疗方案,而微创手术更能完美体现根治效果。
观察大便预防疾病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侯霄雷在题为“观察大便预防疾病”的讲座中告诉大家,不要小看大便的功能。正常大便就是从频次来讲,一天解便1至3次,或者3天1次,都算正常;从量来讲,每次排便量约200克;从颜色来说,正常成年人的大便为黄褐色;形状为稍软的条形;排便时间1分钟以内。
然而,约86%的现代人有不能天天排便、大便干结、排便时间多于1分钟,能排出但总有未排尽感,排便时肛门痛,大便和屁的气味重,吃得多、拉得少,屁多、便少等问题。侯霄雷说,便秘不仅会影响美容、导致肥胖、产生体臭,还会引发痛经、并发疾病甚至诱发癌症,造成猝死。
要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究竟应该怎么做呢?侯霄雷建议大家——
有便意时要及时如厕,以免造成习惯性便秘。如果能每天定时蹲一蹲,就能形成对神经系统的良性刺激,逐步建立定时、规律大便的良好习惯。
排便要专心,不要看书报或玩手机、iPad等。否则,逃不掉痔疮的纠缠。将每次排便时间控制在5分钟即可。如今不少人动辄需要十几分钟甚至半小时来解决大便问题,其实不然,每次的排便时间5分钟就够了,如果5分钟还没有排便,就不要勉强。
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喝水,多做运动,饮食多样、粗细搭配、荤素搭配,忌食辛辣、生冷等食物。另外,多出门走走、适量运动,有助于肠胃系统的正常运转。
侯霄雷同时提醒,有关肠道保健,人们常常有误区。例如,“香蕉解决便秘”就是误区之一。只有自然成熟的香蕉才具有通便的功能,而经过温热环境催熟后才成熟的香蕉,因其中存在鞣酸成分,而鞣酸具有非常强的收敛作用,反而会加重便秘。
一旦吃了香蕉没用,有些人就会求助于泻药。市面上一些非处方的通便药或打着保健品、减肥药旗号的泻药往往会被选择,比如果导片、大黄苏打片、麻仁丸、番泻叶等。侯霄雷指出,这类药品中含有对肠胃有极强刺激性的成分,虽在短期内可促进排便,但长期服用会发生结肠黑病变,导致便秘恶化。此外,长期服用泻药还可能导致肠黏膜病变甚至发生癌变。
她忠告大家:短期的大便困难并不复杂,千万别自行滥用泻药或赶时髦去洗肠,对于肠道功能或菌群被药物破坏之后的顽固性便秘,再优秀的医生都可能回天乏术。换言之,专业的问题应该交给专业的医生去处理,及时就医是关键。
摘自上海大众卫生报
相关阅读:
清热解毒的水果有哪些 怎么才能正确的清热解毒呢
红糖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红糖怎么选择比较好
车前草泡水喝利尿 推荐两款食疗巧养生
香蕉和牛奶可以一起吃吗 牛奶不能和什么一起喝
黑鱼的营养价值,你对黑鱼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