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心律失常药物有哪些致心律失常效应,如何处理?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效应愈来愈受到临床医务人员的重视,根据抗心律失常引起的心律失常类型不同,可分为缓慢型心律失常和快速型心律失常两种临床类型:

    (1)缓慢型心律失常:

    ①β-阻滞剂、钙拮抗剂(如异搏定、硫氮fda2酮)、乙胺碘呋酮、洋地黄等可抑制窦房结功能,引起窦性心动过缓或窦性静止。

    ②β-阻滞剂、钙拮抗剂、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可引起和加重房室传导阻滞。

    ③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双异丙吡胺、氟卡胺、英卡胺等可引起和加重希一浦系统传导阻滞。

    (2)快速型心律失常:

    ①许多抗心律失常药物可引起室性早搏或使室性早搏次数增多。

    ②使室速发作增加,如洋地黄中毒。

    ③ⅰ类抗心律失常可引起多形性室速。

    ④室上性心律失常,以洋地黄中毒最为常见。

    ⑤扭转型室速:以ⅰa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和胺碘酮为常见。

    ⑥双向性心动过速:为洋地黄中毒的特有表现。

    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的治疗,依据临床引起的心律失常的类型不同,处理方法不同。主要有:

    ①如引起的心律失常较原有心律失常加重,即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弊大于利,则应停用有关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②对洋地黄中毒者,按洋地黄中毒处理,予苯妥英钠或利多卡因,补钾,或用地高辛抗体治疗。

    ③对缓慢型心律失常,如伴有血流动力学异常,患者有症状的,可给予阿托品或异丙肾上腺素,必要时可临时起搏治疗。

    ④对快速型心律失常、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可予电复律或电除颤治疗。但洋地黄中毒者,慎用电复律。

    ⑤对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可静点25%硫酸镁和ⅰb抗心律失常药物,或异丙肾上腺素和阿托品。

相关阅读:

它一出现,你就变老!
学懂按摩也可有效防治早泄 防治早泄可以按摩
足底按摩养生又保健 它的发展历史你知道吗
熬夜后如何恢复 快来看这5招
各种薯类的不同养生作用 常吃薯类食品好处多多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注册后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