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颐和的1991和1997
初见韩颐和,你很难将“点子大王”、“创意鬼才”、“中国十大杰出策划人”等等闪着荣耀光芒的称谓与他联系在一起。而正是这位腿有残疾的人,平凡的外表下,却拥有一个时常会爆发出智慧火花的大脑。与他交谈,你仿佛在经历一场疾风骤雨般的思维风暴,所有的感知器官瞬间处于一种被激荡着的停顿状态。
虽然出生在北京,但在小学时,由于父母被发配到了外地。韩颐和也跟随父母一起来到一个小城市生活。成人后,在生活的小城里当打字员,后来做了教师。但是,小地方使他不满足,1983年,他辞去了教师的职务,只身回到北京。在北京谋生的最初十年里,韩颐和经历了和所有的打工族一样的艰难和坎坷。没有住房、没有户口、没有工作、没有钱,一家三口挤在与人合居的一间没有暖气的破平房里。为了生计,他也卖过服装、摆过眼镜摊。10年中,搬了7次家,都是住在全北京的贫民窟。曾有多少次,因为在京城无法立足,韩颐和准备回到那个曾经生活过的小城市,但最后他忍住了。
1991和1997,对韩颐和来说是一生难忘的两年。背后蕴涵了他不平凡的人生转折和飞跃。1991年是他人生的转折点,从一个无名小卒变为为世人皆知的创意奇才。韩颐和从小喜欢琴棋书画,特别对中国的古诗词更是情有独钟,正是这个兴趣爱好给他的人生道路带来了颠覆性的转变。1991年,韩颐和成功策划制作了“唐诗书画超级桥牌”。这副桥牌比普通扑克大一倍,在桥牌中,有52句以数字开头的唐诗,并配上与诗句意境相符的国画。诗与境相融,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意韵。1994年新年之际,在外交部的协助下,“唐诗书画超级桥牌”作为礼品赠送给了世界上158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元首。顿时,作为“唐诗书画超级桥牌”的发明者的韩颐和成为了媒体追捧的明星。美国华文报纸评论:“韩颐和是中国的创意奇才,点子大王,点石成金的大师。”
1997年,韩颐和迎来了他人生的再次飞跃,“旗帜飘扬器”的应用将他推向了成功的顶峰。其实早在1991年,韩颐和就发明了“旗帜飘扬器”。韩颐和说,“旗帜飘扬器”发明的思路源泉来源于天安门前的五星红旗。在北京的前十年里,他曾无数次地从天安门前走过,但每次经过都会有一种不舒畅的感觉,特别是没有风的日子,想着“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的歌,他就想,什么时候能让红旗无风也飘扬呢?于是,他在家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发明了“旗帜飘扬器”,并申请了专利。为了推广自己的发明,他向相关部门邮寄了发明资料,但一直没有得到回音。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韩颐和认识了一位民主党派的高层领导,在这位老先生的帮助下,韩颐和的旗帜飘扬器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鉴定和认可。在随后的第七届全国运动会上,韩颐和的旗帜飘扬器使会旗首次在无风状态下飘扬了起来。
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有关方面约他到深圳商谈有关“旗帜飘扬器”的使用事宜,韩颐和表示不收分文,将旗帜飘扬器装置赠送给组委会。在香港回归交接仪式上,看着国旗在无风的大厅里迎风招展,高高飘扬,他流下了一捧男儿泪。这一次,韩颐和智慧的火花再一次产生了震惊世人的轰动效应。许多人慕名而来,纷纷要求跟他建立合作关系。
文化与商人的结合
作为一个文化商人,他总是能在文化与经济之间寻找到最好的结合点。2000年,他策划的轰动海内外的牛群县长事件,在当时被炒得沸沸扬扬,为安徽蒙城创造了数亿元的经济效益。随后他又做起了古月的经纪人,将古月的形象“卖”给大商家,让古月成为重磅企业的代言人,为商家了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
2005年,韩颐和又以“后羿射日”痛击“霸道”广告的创举,在舆论界掀起了轩然大波,赢得了中国民众的广泛关注。2005年初,两条日本产品的广告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条是日本丰田公司的“霸道”广告,另外一条是名叫“龙篇”的日本立邦漆广告。“霸道”广告中让两只石狮子俯首敬礼的画面,以及“龙篇”广告中“立邦漆使中国盘龙滑落”的画面刺激了韩颐和敏感的神经。随后,他在为“后羿神酒”定做的广告中,运用了中国传统故事中“后羿射日”的故事,制作了一条“后羿射日,举杯同庆”的广告,为国人回击了有力的一拳。“后羿射日”,看似一个以中国传统故事为题材的普通广告,但由于他出现的时机,使它不仅具有了商业价值,同时由于它产生的巨大的社会影响,又使它的商业价值剧增。 广告界专家表示,“后羿射日,举杯同庆”的广告语未用一分钱却被各种媒体广为传播,亿元广告费也达不到“后羿”商标的传播效果。
又一个奇思妙想
“韩氏包装”
点子就是创意。在现代社会,最需要的就是创意,最值钱的也是创意。创意来源于无数的智慧积淀。韩颐和就是一个在日常生活中擅于进行智慧积淀的人。
在2005年的一天,韩颐和收到了某名酒产地送来的一份包装华丽、价值一万多元的酒。这份“厚礼”触动了他敏感的大脑神经,他开始盘算起这瓶价值不菲的酒的“命运”。酒喝完后,酒的华丽包装由于没有任何保留价值,最终难逃被随意遗弃的厄运。而每年酒包装所造成的浪费会是多么庞大的一个数字。
韩颐和迅速展开了联想,在中国,“无酒不成席”,酒不仅是生日宴会上必不可少的饮品,甚至已经成为贯穿整个宴会的主线,敬酒、祝酒——人的情感寄托和美好祝福全都酝酿在酒中。如何将源远流长的酒文化有效地传播给消费者呢?如果改变一下现有的包装,将文化知识装入其中,这样酒喝完后,包装物也不会舍得丢弃,即不浪费资源,又可以表现被包装物的文化内涵岂不是两全其美的好事。于是韩颐和再次将他擅长的文化炒作与商业价值结合起来,推出了“韩氏包装”理念。
这种“韩氏包装”外形像一部函装的古书籍。里面除了被包装的商品之外,里面还有一本书。如果商品是酒,和酒瓶包在一起的,就是一本关于酒文化的书,内容可以有中国造酒的历史,酒与名人,饮酒与健康,关于酒的诗、词、歌、赋以及不同国度,不同地区的酒风俗等等,内容要丰富,具有阅读和收藏价值。酒被喝掉之后,“韩氏包装”就成为精装的书籍摆上书架,提高了酒产品的经济价值喝文化价值。“韩氏包装”为包装插上了文化的“翅膀”,具有很好的阅读和收藏价值。如今,“韩氏包装”获得了国家专利,已经有几个企业与他签订了使用协议。看来,“韩式包装”又会像他的“旗帜飘扬器”、“颐和桥牌”、“后羿射日,举杯同庆”广告那样火上一阵。
韩颐和说过:“智慧的支票,在市场的银行兑现。”的确,韩颐和多次成功的策划,正是将智慧运用于市场大潮中,实现了文化与商业最有效的结合,从而创造出巨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
相关阅读:
避孕最重大的角色要看男人
哪些房事能够快速让男人进入角色
女人扮演三个角色男人最爱
男人追求女人有6大忌讳 别再傻傻的犯错了
好男人和坏男人的八大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