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小心被高温的水油等烫伤是人们生活中常遭遇的事,很多人用民间偏方治疗。日前,专家提醒人们:发生烫伤时,千万不要惊慌失措、乱用偏方,早期处理要正确才能减轻损伤、避免感染。
判断伤势记要点
烫伤有轻重,处...
家庭急救应注意以下十戒:
一、戒惊惶失措。如有人触电,一定要迅速切断电源,方可救治受伤者。
二、戒舍本逐末。遇外伤急病,应着眼于有无生命危险。如遇大出血,应 立即进行止血。
三、戒草率从事。
四...
气管异物多发生在进食的过程中,食物误入气管而致梗阻,常表现为进食突然中止,正在进行的谈话中断。此时如果患者还能说话,说明气管尚通畅,经过一阵呛咳后,梗阻便可排除。
如果发生梗阻后说不出话来,而且面色由红变紫...
一般来讲,趾甲总往肉里长就是嵌甲。嵌甲是一种足科常见病,大多由于趾甲边缘修剪过低、过深,加之习惯穿瘦型鞋、尖鞋挤压脚趾造成的。嵌甲早期可有轻微疼痛和轻微肿胀,如果没有及时治疗,不仅会导致疼痛加重,还可以引发鼻...
每个人都应了解一些基本的家庭急救常识,以防万一。在急救过程中,有些情况应该引起注意。
一、止血带不宜长时间结扎。
用布条、纱布作止血带包扎时,止血带不宜过细过窄,不宜直接扎在皮肤上,止血带与皮肤之间...
孩子的年纪小、好动且自制力差,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在日常生活中,免不了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意外,被金属环、戒指,甚至塑料凳上的洞“咬”住手指的情况屡有发生,处理得不及时、不妥当的话,孩子的手指将难以保全。
...
孩子在6个月至1岁间逐渐学会了坐、爬、站、行走,活动范围扩大,发生危险的可能性也会增加。为了使孩子在安全的基础上随意玩耍,父母首先应注意孩子活动场地的安全。
(1)电的危险:插座似乎是每个孩子都很喜欢的“玩...
目前,一些号称可解酒护肝的药品、保健品深受“嗜酒”者欢迎。为探究这类药品的“解酒”功效,记者走访了部分药店和专家,得到的结论却是,这类药长期服用“有百害而无一利”。
记者在药店中发现,解酒护肝药多为中成...
在厨房舞刀弄铲之时,一不小心就可能造成手的外伤。据了解,在各大医院急诊外科,节假日手外伤的比例占到30%以上,其中又以刀割伤占了绝大多数。如果不幸手部受伤,去医院前该如何处理呢?
第一步,止血。
一般的出血,...
小曼因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紧急送入医院,经诊断确定为过敏性肺炎。寻其病因,却是冰箱“惹的祸”,在他家电冰箱下方的蒸发器中,发现有真菌——黑曲霉菌污染,原来是电冰箱里的真菌引起的过敏性肺炎。
现在冰箱已是...
据宁波晚报报道,很多人以为喝些酒再洗个热水澡很舒服,事实上,喝了大量的酒后再去泡澡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前不久,两个湖南籍男子在一家浴场泡澡时突然晕倒,其中一个送到医院后不治身亡。
死者姓李,今年43岁,在江东...
在生活中,我们使用电水壶、炊具、热水袋,就难免有烫伤,可惜很多时候,我们不懂如何处理烫伤,结果让伤口恶化,留下难看的瘢痕,其实烫伤处理需要讲究技巧,用牙膏、紫药水涂抹,用毛巾包扎,都是不恰当的。
正确的烫伤处理分...
一天深夜,一位男子气喘吁吁地端着一个大洗脚盆赶到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急诊室,盆内坐着一个约1岁的小孩,孩子下半身泡在黑乎乎的液体之中,医生仔细一看,才发现是酱油。原来,男子是宝宝的父亲,宝宝在家不小心被热汤烫伤,爸...
“烫伤紧急处理口决”:冲、脱、泡、盖、送。这个口决你也记住了吗?
冲: 迅速将受伤部位浸泡于冷水中内,或以流动的自来水冲洗,以快速降低皮肤表面热度。
脱:充分泡湿后,再小心除去衣物,必要时可以用剪刀剪开衣服...
晚餐常被上班族乃至平民百姓视为享受餐、团圆餐。殊不知,这极不符合养生之道,晚餐过于丰盛,也会招来一些意想不到的疾病。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对于上班族来说,晚餐几乎成了一天的正餐。这也难怪:早晨时间紧,早餐要看...
醉酒轻者表现为头晕、头痛、醉话连篇、行走不稳;醉酒严重者表现为呕吐,流涎。哭笑无常,昏睡不醒。
1、突发哮喘
哮喘是一种最常见的呼吸系统急症,好发于冬季和季节转换时期。如果家人突发哮喘,别着急,1杯热...
往耳朵里点入油剂的方法最好,因为此方法可以将某些昆虫直接杀死,即使一些昆虫不能直接杀死,也能限制住它的活力
当虫子进入耳朵时,由于虫子会拼命挣扎,很可能会伤及外耳道,使人的耳朵产生剧烈疼痛。这时如不及时处...
在日常劳动、生活中,手指常被木刺、竹篾或针刺扎伤,有时木质和竹质刺易折断残留于指甲下和手指软组织,使人疼痛难忍。
其实,被刺伤的伤口大小或出血多少倒是次要的,主要应该注意有无木刺残留在伤口里,由于木刺等残...
不要涂有颜色的药物如红汞、紫药水或牙膏、油膏等油性物质。如果出现水泡,要注意保留,不要将泡皮撕去,同时用干净的毛巾、被单等包敷,避免去医院途中污染。
烧烫伤的类型主要有四种:一是热力烧伤,如火焰、开水等造...
夏季,特别是北方,气候干燥,人们经常会发生鼻出血。鼻出血原因复杂,其中最主要的还是人的鼻腔血管极其丰富,浅表易破,加之用力抠鼻、咳嗽或打喷嚏,鼻中隔弯曲或受外伤,容易发生鼻出血。鼻出血虽为“小事”,但往往来势凶猛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