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司为什么会死亡

<b>   【世界经理人编者按】</b> 安然、安达信、环球电讯、世界通信、宝丽来、凯马特、基尔希、菲亚特、施乐、维旺迪……这是一份可怕的名单。没有人知道这份名单还会延续多长。

<p style='line-height: 150%'>  安然、安达信、环球电讯、世界通信、宝丽来、凯马特、基尔希、菲亚特、施乐、维旺迪…… <p style='line-height: 150%'>  这是一份可怕的名单。没有人知道这份名单还会延续多长。 <p style='line-height: 150%'>  尽管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破产案,但在去年12月3日安然申请破产保护时,人们根本预见不到这个《财富》500强中名列第七的大家伙的猝死会造成什么后果。刚开始,媒体还仅仅津津乐道于安然拥有近500亿美元资产却难逃一死,然而随后发现的财务漏洞却引发了美国商业史上第二次揭黑幕运动。随即,商业社会中的一连串伟大身影先后轰然坠地:12月12日,宝丽来(polaroid)申请破产保护;1月22日,凯马特(kmart)申请破产保护;1月28日,环球电讯(global crossing)申请破产保护。而在德国那边,同样弥漫着不乐观的气氛,因为在4月8日、5月8日、6月12日,德国最大私营传媒公司基尔希集团(kirchgruppe)的四大支柱先后破产。 <p style='line-height: 150%'>  然而事情远未结束。安然的财务问题牵出了其独立审计师安达信。随后,经过了今年上半年的风风雨雨之后,安达信终于在6月15日被休斯敦一个联邦法院陪审团判定犯下了妨碍司法罪。6月25日,世界通信(worldcom)——安达信的另外一个客户——紧接着爆出了38亿美元的财务漏洞。三天之后,施乐(xerox)在其重新公布的近年收入报告中,承认公司虚报了14亿美元的利润。除此之外,我们还看到了负债高达71亿美元的维旺迪(vivendi)的梅希埃狼狈离席、涉嫌财务欺诈的imclone的瓦克塞尔仓皇被捕、负债66亿美元的菲亚特(fiat)的坎塔雷拉失意而去。 <p style='line-height: 150%'>  事实上,商业社会的运行规则并没有改变,只是人们在一个个的光环下面都忘乎所以。商业社会并不需要重塑,需要重塑的只是我们一度失去的理智以及信心。 <p style='line-height: 150%'>  一些人已然止息,一些人仍在残喘。综观这些曾不可一世的商界巨企,它们的倒下或即将倒下不外乎三种原因:过度扩张、策略失误,以及——最恶劣的是——财务欺诈。 <p style='line-height: 150%'>扩张过度 巨债压身 <p style='line-height: 150%'>  从运作理念上看,环球电讯(global crossing)更像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全身扑在一个令人激动的概念上,举债进行大笔投入,将盈利放在未来。而从盛衰历程来看,1997年成立、2002年破产的环球电讯也是在和互联网公司同生共死。事实上,如果不是互联网的兴盛和衰落,也就没有了环球电讯这颗电信新星的升起和坠落。环球电讯于1997年由加里·温尼克(gary winnick)成立于免税天堂百慕大,是世界上第一家自行筹资铺设海底光缆的私营公司。 <p style='line-height: 150%'>  如果撇开环球电讯涉嫌的财务欺诈,至少我们可以说,温尼克是一个极端理想化的商人,他提出的企业目标是“一个星球,一个网络,一百万种可能性”,而且他的确踏踏实实地用10万英里的光缆连接起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两岸的27个国家和地区。温尼克的宏伟计划并不可笑,只是他对通信容量的预期发生了重大失误。换言之,他以为市场上会对某种产品出现大量需求,于是他造出了大量的产品,但是却只有一两个卖了出去,其余的全砸在了手里。其后果就是,海缆使用率低下,使得巨额投入无法收回,高达124亿美元的债务无法偿付从而迫使环球电讯破产。 <p style='line-height: 150%'>  相比环球电讯高估了市场需求而言,德国人莱奥·基尔希(leo kirch)对回报的预期显然是有根据的。基尔希集团以16.7亿的天价买下原值3亿的世界杯转播权,因为这种垄断性资源根本不愁买主,任何一个国家——包括足球事业尚处蛮荒的美国——都会心甘情愿地掏高价成为基尔希倒手的下家。但问题在于,基尔希过高地估量了下家的接受能力,而且,他以为这种稀缺性资源会有很多人争着要。然而,就每一个市场而言,基尔希事实上只有一个谈判对象。也就是说,一旦某个谈判破裂,基尔希就会损失掉这一部分市场,而不会有别的竞争者补上。不过,在收费电视——基尔希流血不止的最大伤口——市场的投入上,基尔希犯了和环球电讯一样的错误:高估预期。基尔希以为收费电视在德国会得到长足发展,然而事实却与此相反,其240万订户远无法让公司爬上收支平衡线,收费电视公司每运作一天就会损失130万美元。逾100亿美元之巨的债务最终让基尔希集团分崩离析。 <p style='line-height: 150%'>  同为媒体巨头,法国人让-马希·梅西埃(jean-marie messier)的风格就与德国人基尔希大不相同。做传媒起家的基尔希习惯借债高价买断某一传媒资源(如体育赛事转播权或影片播映权),然后再高价售出赚取巨额差价,而梅西埃则通过大笔的收购,将法国第二大的水处理公司变成了全球第二大的传媒集团——维旺迪。和环球电讯的温尼克、基尔希集团的基尔希一样,梅西埃在战略上并没有发生失误,他所看好的传媒业确实是21世纪初最具高回报率的行业。维旺迪并购了加拿大的施格拉姆集团(旗下拥有环球音乐和环球电影)、美国网络公司(usa netword)、法国收费电视公司canal+,以及若干欧洲的出版公司和电信公司,手笔不可谓不大,只是为做到这一点,梅西埃花了近1000亿美元。现在维旺迪旗下的媒体业务经营情况并不差,只是股东对梅西埃是否有能力偿还高达167亿美元之巨的债务表示了怀疑。 <p style='line-height: 150%'>策略失误 错失商机 <p style='line-height: 150%'>  如果说环球电讯、基尔希和维旺迪只是输在举债过多但策略不错的话,那么宝丽来、凯马特、施乐和菲亚特这些赫赫有名的公司则是栽在了战略失当之上。 <p style='line-height: 150%'>  与环球电讯、基尔希和维旺迪等公司动辄上百亿美元的债务相比,迫使宝丽来(polaroid)宣告破产的9亿美元已算不得大数。宝丽来是曾经的美国符号,公司创始人爱德温·兰德在1947年发明的即时成像相机风靡至今,但同时,凭借创新而抢在时代前面的宝丽来也因此而落伍了:宝丽来70年代推出的席卷全球的新型即时成像相机现在仍活跃在市场上。此外,宝丽来的战略失误还有:将精力从家庭用户移到了行业用户上、太过倚重发展中国家市场、缺乏销售人员激励机制。祸不单行的是,9·11事件之后,人们大量地取消了外出旅游计划,宝丽来的拍立得相机和胶卷的消费量从而也大幅降低。 <p style='line-height: 150%'>  因为创新而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但也因为创新不够而被时代所抛弃的,还有施乐公司(xerox)。施乐曾经是it业创新精神的代表,从施乐成立于1970年的帕罗阿尔托研究中心(parc,现已分拆为独立公司)里,曾经走出了以太网、激光打印机、图形用户界面等等最新的创意和理念。事实上,施乐走向衰落并非缺乏创新所致,但是施乐庞大的官僚体制却极大地阻碍了创意的拓展和执行,导致产品开发始终落后于对手。此外,施乐也没有及时跟上办公设备数字化的趋势,长期坚持以传统复印机为产品中心的方向,从而在创新上再次输给了竞争者。 <p style='line-height: 150%'>  宝丽来和施乐,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都输在了数字化的创新上。同样因创新不足而落败的意大利菲亚特(fiat)却与数字化无关。事实上,汽车制造业至今也和数字化没太多关系,但是新车型的研发能力正是各大汽车巨头比拼内力所在。在这方面,迟迟无法推出新车型的菲亚特,牌子再老也无法抵挡住研发力量强大的几大汽车巨头的挤压。而让事情更糟糕的则是意大利政府出于扶持民族工业对菲亚特提供的多年照顾,竞争并不激烈的国内市场让菲亚特忘却了自己的停滞不前。 <p style='line-height: 150%'>  和菲亚特同时诞生于1899年、前身是s·s·克雷斯格公司的凯马特(kmart),却在菲亚特之前结束了自己的历史。凯马特最大的失败,就在于它错误地将后起之秀沃尔玛(wal-mart)树成了自己的敌人。的确,历史比凯马特短了将近80年的沃尔玛,成为了折扣零售连锁市场——这个由凯马特开创的行业——上最生猛的力量。为了和将物流配送卫星送上了天的沃尔玛较劲,凯马特不顾一切地大肆扩张,将自己的旗子插上了各国的土地,却不管自己是否具备维持海外分店的能力。沃尔玛建立超级购物广场时,凯马特也急忙跟进,却忘了自己身处闹市,在商品价格、商场面积和交通便利性上都输于围绕小城镇做文章的沃尔玛。压垮凯马特的最后一根稻草尽管和安然丑闻造成的偿付信用体系破裂有关,但是30年的积患却非一日所成。 <p style='line-height: 150%'>财务欺诈 诚信告危 <p style='line-height: 150%'>  当worldcom披露出创纪录的38亿美元财务欺诈时(随着调查的深入这一数字还在逐步扩大),人们再一次对美国会计制度的漏洞表示震惊。与安然通过负责的程序设立所谓“特殊目的实体”(spe)以掩盖债务不同,worldcom如此轻易地将本应列在财务报表运营支出的项目,转列在资本支出名下,使得公司账面上保持“盈利”。 <p style='line-height: 150%'>  worldcom与安然的财务欺诈的另一分别在于,安然符合会计准则,而worldcom则是赤裸裸的欺诈。从技术层面上讲,spe实际上并未违反会计准则(它很显然恶意利用准则的这一漏洞)。安然之死本质上也不是因为财务作假,而是因为安然面临庞大债务无法偿付。而worldcom则是赤裸裸地违反最基本的会计准则,这可能正是美国总统布什在worldcom案被披露出来后说这一事件是“令人极度震惊”的原因。 <p style='line-height: 150%'>  因为在安然案中销毁文件、妨碍司法调查,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达信被宣判有罪。人们曾对这家公司的突然死亡抱有几分惋惜,因为按照上面的分析,安然案中它虽然有失察或者纵容甚至与公司勾结的疑点,但从严格意义上讲它并未违反会计准则。但worldcom案中,安达信肯定无法躲避批评与调查,它的会计师会发现不了如此明目张胆的财务欺诈?尽管安达信对这样的指控立刻发表反驳,声称自己的清白,我们惟有等待时间来揭开这个谜团。 <p style='line-height: 150%'>  施乐公司也爆出财务欺诈丑闻,在今年4月因财务报表问题被美国证监会罚款1000万美元之后,施乐对过去5年的账目重新进行审计,结果显示它这5年的总利润将比以前财务报表所显示的少14亿美元。 <p style='line-height: 150%'>  令人更为担心的是,那些最令人尊敬的公司如通用电气、波音也非常有技巧地“管理”着利润。尽管这种“管理”没有破坏任何现有的会计准则,但肯定不是投资者希望看到的。通用电气的利润管理技巧广为人知,在它进行大额金额注销或者进行重组(这通常带来巨额开支)时,它通常进行一次金额相当的资产出售,这样的措施会使得公司的利润保持稳定。 <p style='line-height: 150%'>  1996年底,波音收购麦道后,其工厂曾很长一段时间出现巨大混乱,但波音公司后来被发现利用会计制度的特殊弹性掩盖这一事实。波音将建造一架飞机的巨额预付款分别记在几年的账上,从而掩盖公司成本透支的现象。2002年2月,波音以9250万美元了结对它在1997年的行为的指控。波音的财务报表曾严重缺乏透明度,现在它开始向投资者提供额外信息。 <p style='line-height: 150%'>  很显然,美国现在的会计准则需要进行较大的修补,它已经不能满足财务披露的要求。对此,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首席会计师罗伯特·赫德曼说:“我们现在的规则会诱使华尔街及其他人编造表面上天衣无缝、却违反会计准则宗旨的交易,掩盖事实的真相。”

作者:黄继新 方军
 

相关阅读:

职场新人要知道的职场禁忌
职场女性需要具备哪些心理素质
职场女性的压力究竟来自何处?
个人创业贷款助你起跑
个人创业天宽地阔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注册后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