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企业管理新趋势

<b>   【世界经理人编者按】</b> 进入9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企业结构改革、管理创新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旋律,而今正在加速发展。这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新要求。近些年来,国际上不断出现新的管理经验和管理理论。从大的趋势看,大致可归结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p style='line-height: 150%'>  一、创新型管理 <p style='line-height: 150%'>  现在世界进入了一个“无边界的竞争时代”。急剧变化的年代,变是唯一不变的真理。那种固定不变的常规型管理已经不能适应,必将为创新型管理所取代。所谓创新型管理,一是指能快速适应科学技术、经营环境的急剧变化,不断进行观念创新、战略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市场创新,把创新渗透于管理过程之中,作为经常性的主要管理职责。二是每个管理者,都应成为创新者。每个企业都要为全体员工充分发挥创造才能建立新的机制。三是企业个性化。在激烈的竞争中,一味模仿别人的企业是难以生存的;成功的企业,必将是具有个性化特征的创新型企业,是能够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产品和独具特色的经营方式的企业。 <p style='line-height: 150%'>  二、企业重建是一场管理革命 <p style='line-height: 150%'>  90年代以来,在美国和其它工业发达国家兴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企业重建运动。在西方,企业重建运动被认为是继全面质量管理运动之后的第二次工商管理革命。1994年底的一项调查显示,在600多家欧美的大型企业中,有七成正在推行企业重建计划,其余未进行的,也有半数正在积极考虑。亚洲国家的一些公司也开始重新审视企业的业务流程、组织体制、效率和竞争力等问题。这场运动引起了各国理论界和实业界的密切关注和极大兴趣。不少人认为,这场管理革命对当今企业的影响可与两个世纪前亚当·斯密提出的分工理论对当时企业界的影响相提并论。 <p style='line-height: 150%'>  根据哈默的定义,重建企业是从根本上对原有的基本信念和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考虑和重新设计,以期在衡量绩效的重要指标上,如成本、质量、服务和效率等方面,获得大跃进式的改善。这次管理革命的技术基础则是信息网络对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普遍覆盖。这就使职工通过网络可以得到企业内与自己业务有关的任何信息,大大节省了报表、数据在不同职能部门之间流转与延误,缩短了整个生产同期,大大精简了管理人员,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还有助于形成每一职工在自己岗位上了解全局、关心全局的新局面。 <p style='line-height: 150%'>    三、注重全球战略 <p style='line-height: 150%'>    首先是面向全球开发与醒置资源。跨国公司在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经营资源的开发与配置上,开始从国内为主逐步转向在全球范围内统筹考虑和合理配置,即依据不同地区的不同利税和不同金融风险配置资本;依据不同地区技术发展水平和优势,设立相应的技术开发中心,组织技术开发,增强其技术竞争力;依据经营需要,利用和开发人力资源。第二,跨国公司开始积极开展国际协调型研究开发。一方面更加重视国内企业的研究开发,不断提高其技术水平;另一方面积极建立国际协调型研究开发机构,提高综合技术竞争力。第三,建立基于国际分工协作的高效生产体制。跨国公司正改变国内生产为主,海外生产为辅的传统经营方式,力求建立基于合于是国际分工协作的、全球范围的高效生产体制。第四,加强和完善国际营销网络。跨国公司通过启用当地营销人才或国强培训等方式,大力培养不仅懂营销、懂外语,而且熟悉当地文化特点和消费习惯的营销人才;完善国际网络,建立信息交流机制,提高信息共享程度,迅速准确地把握市场营销;加强市场营销与研究开发的联系,依据市场需求信息,研制出适销对路的产品。 <p style='line-height: 150%'>    四、跨国多元文化管理 <p style='line-height: 150%'>    管理活动与不同的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不同的管理哲学和管理风格。有的人分析:美国是以“法”为重心的管理,日本是以“理”为中心的管理,中国是以“情”为特质的管理。以法为重心的管理,强调的尊重规则和秩序,追求卓越的特征使它一直处于创新管理的领先地位。以理为中心的管理注重后来居上,善于对人家成功的管理模式进行改进;追求功利而牺牲道义,追求群体利益而牺牲个人以情为特质的管理,则注重发掘人的内在潜力和积极性,强调管理的“人和”效应。偏重于人的作用和价值实现,对制度管理和条例管理比较松懈,在强调人事关系方面,理性精神表现得不充分。  <p style='line-height: 150%'>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通过对日本管理模式的研究和反思,企业经营理念正在不断变化之中,开始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和员工队伍的稳定等。日本也在检讨原有管理模式的不足,进而强化人事竞争机制,摒充论资排辈。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在管理文化上取长补短,相互融合,是必然的趋势。 <p style='line-height: 150%'>    五、对企业经营者的素质要求更高 <p style='line-height: 150%'>    企业的兴衰成败与企业经营者本身素质的紧密关系越受到各国与广大企业的确认。今天的经营者至少需要具备以下四种基本素质,才能使企业经营成功。首先,经营者要能接受新的挑战。企业要有活力就必须对变化的环境作出迅速有效的反应。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现在一个决策不能象以前一样花很长时间,而是必须十分快捷甚至要当场拍板。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企业领导人对其经营环境非常熟悉。第二,企业经营者要有一定的技术功底。对技术不懂行就会有害于在关键时刻作出正确决策而丧失市场时机。我们常提到工商管理硕士(mba),但现在我们需要的是技术型的工商管理人才,即既懂工商管理,又懂工程技术。第三,现在企业要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领导人运作资金的能力。企业经营者对金融市场要有充足的知识。领导班子中要有专人对企业最重要的资产——现金、股票和债券的经营专门负责。第四,企业能否成功还取决于他们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培养。驱动企业的是人而不是机器设备。不论是开发一个新的产品,或是开辟一个新的市场,都需要职工的创造性。而创造性是需要有激励机制才能产生的。 <p style='line-height: 150%'>  六、建立跨职能的机动组织 <p style='line-height: 150%'>  适应经营环境的快速变化,要求组织具有更大的弹性,并大大提高组织整体的综合效能。过去以专业分工为基础的职能部门制,提高了管理工作的专业水平,但也带来部门间互相割裂、难以协调的弊端。由于各项管理活动相互交织以及经营环境日益复杂化,任何重要环节的活动,都需要各类专业人员的配合与协作。例如技术开发或产品设计,需要了解市场,了解生产状况,需要综合汇集市场调研、生产、营销、财务等多方面的人才的智慧。为此,必须突破部门分工的严格界限,为实现某一特定目标和任务,实现职能的重新组合,建立跨职能的机动团队,增强企业的活力、效能与系统整体合力。 <p style='line-height: 150%'>  七、企业管理从产品驱动到顾客驱动 <p style='line-height: 150%'>  使消费者满意将是未来企业成功的关键。企业不能仅从表面接受这个哲学,而是要将之作为经营决策的主要驱动力;不是简单地将顾客要求结合到企业新产品或服务开发过程中,而是要将满足顾客的需求作为企业所有活动的基本原则,愿意并有能力将顾客置于组织的中心。 <p style='line-height: 150%'>  越来越多的企业已开始将激励和奖励制度建立在顾客满意程度的基础上。顾客驱动型公司要摈弃只关心价格和产品质量的传统做法,而将注意力集中到顾客价值和全面质量管理方面。为此,企业将越来越早地采用顾客信息管理系统,对顾客的需求变化和对企业的反应进行及时监测。 <p style='line-height: 150%'>  八、环保日益为人们所重视 <p style='line-height: 150%'>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和环保呼声的高涨,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以及消费心理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重视环保、崇尚自然、追求健康的新时尚。环保产业将成为国际贸易竞争的新势点。绿色营销将是国际市场营销的重点。各发达国家非常重视环保产业,把其视为“朝阳工业”和最有希望的“输出产业”。 <p style='line-height: 150%'>  早在1994年3月,美国商务部门就把环保产业列为重点出口企业之一,并规定环保产业享受出口免税;日本政府提出了以“21世纪新地球”为主题的绿色管理计划。进入90年代以后,西方各大公司已在纷纷实践“绿色管理”的思想。 <p style='line-height: 150%'>  我国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应当更多地了解世界经济和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以及发展中不断出现的新事物和各种矛盾,抓住机遇,顺应国际发展潮流,努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使中国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使中华民族处于兴旺发达较高水平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来源:东方经纬网
 

相关阅读:

职场新人要知道的职场禁忌
职场女性需要具备哪些心理素质
职场女性的压力究竟来自何处?
个人创业贷款助你起跑
个人创业天宽地阔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注册后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