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世界经理人编者按】</b>
“到处都看到计算机,惟独在生产率统计中看不到。” ——罗伯特.索罗
<p style='line-height: 150%'> 1987从1973年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的生产率增长降到历史平均水平以下。而此时正是信息与通信技术(ict)投资在整个经济中迅速增长的时期,各个企业争相使用计算机并进行革新。这种明显的矛盾使经济家学罗伯特。索罗提出了上述著名论点。
<p style='line-height: 150%'> 但是,从1995~2000年,美国时来运转。在此期间,美国每年劳动生产率增长2.5%,这比1972~1995年之间的平均1.4%大有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伴随着经济的迅速增长,失业率降到3.9%(30年来最低水平),通货膨胀率保持在2%左右。伴随生产率加速的是企业对ict的投资每年增长20%。1995~2000年几乎比1987~1995年翻了一番。
<p style='line-height: 150%'> 这些现象之间是否有联系?是否ict投资提高了美国经济的“限速”?通用电气公司推出univac 2计算机后40年,索罗提出他的著名观点后不到10年,计算机时代似乎终于出现在生产率统计中了。
<p style='line-height: 150%'> ict不是提高生产率的“银弹”
<p style='line-height: 150%'> 从整体来看,ict不是提高生产率的“银弹”。ict本身不能促进经济增长,但它是整个经济、各部门和公司层提高生产率的任何全面战略的重要元素。
<p style='line-height: 150%'> 尽管从此以后索罗收回了自己的观点,但总的来说,ict支出与生产率之间的关系仍然不明确。六个“猛增”的部门就大致能够解释1995~2000年美国的劳动生产率增长,这六个部门都在同期中增加了其ict资本密集增长率。但是,许多“悖论”部门增加了ict支出速度,生产率增长却并不明显,甚至有所减慢。总的来说,ict投资增长加速度与生产率增长加速度之间的相关性是与统计无关的。
<p style='line-height: 150%'> 同样,日本权威机构进行的研究也表明了ict投资与生产率增长之间类似的复杂程度。在1997~2000年之间,每个企业ict支出平均水平占年度总收入的比例从0.99%增加到1.16%。但是,对经济的影响很难衡量,或者我们没有发现重要影响。
<p style='line-height: 150%'> 这种ict投资与生产率增长之间的模糊关系并不表明ict投资没有成果。相反,ict在推动六个领先行业的生产力增加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这六个部门中,两个是ict生产者(半导体与计算机制造),其余(批发、零售、证券与中介、电信)或多或少都遇到了技术革新。例如,在证券业,网上证券交易提供了比传统渠道高一个数量级的劳动生产率优势。同样,在移动通信中,采用新数字标准的手机设备更好地利用频谱,从而促使降价,并掀起了使用高潮。
<p style='line-height: 150%'> 提高生产率的主要驱动力:管理创新提高生产率的主要驱动力是管理创新。市场监管与竞争的结构性改变可以刺激变革,并支持对新流程与新产品的广泛采用。周期性因素也起着一定作用,如短期市场压力与需求波动。
<p style='line-height: 150%'> 生产率增长要求在相同投入条件下增加产出或在相同产出条件下减少投入。要取得前者,可以减少劳动力投入,例如通过自动化减少人数或更有效地部署劳动力,或减少原料成本和其他非劳动力输入。要取得后者,可以增加资源(劳动力与资产)利用率以增加产出的单位数,或增加产出的总量值。最后一点表明市场条件对测到的生产率改进有巨大影响,因为增加所售商品价值的能力取决于两个关键的市场因素。第一,竞争密度会决定质量提高时市场价格会增加多少(在许多行业,质量提高时,竞争者的质量也迅速赶上,这样价格并未提高);第二,即使成本迅速减少,且相同产出所需的投入减少,消费者需求的增加水平会使价格稳定。
<p style='line-height: 150%'> 可以利用现代生产率指标尝试了解所有这些杠杆的影响。为了确定商品价值增加未被反映在价格中的部分(可能因为多种原因而增加),现代指标通过调整来进行弥补,这样可以对消费者反映出真正的价值。
<p style='line-height: 150%'> 尽管周期性因素(如消费需求的改变)可能影响生产率(例如,导致产出价格增加),但维持生产率提高的主要驱动力是变革。通过变革,管理者可以采用新流程来更有效地利用劳动力,用创造性方法减少成本,或者引入新特性或新产品与新服务。
<p style='line-height: 150%'> ict在支持管理变革方面起着关键作用ict在支持管理变革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案例分析的事实表明,近十年来ict推动了许多最重要的流程与产品变革。
<p style='line-height: 150%'> 过去十年来,ict启动了许多最重要的产品与流程变革。我们详细分析了几个行业,表明ict在启动变革中起着关键作用。事实上,即使在零售银行之类的所谓“悖论”行业中,许多变革(如用文档映像改进贷款处理中的工作流或网上银行)也离不开ict.用文档映像改进工作流就是ict实现流程变革的一个实例,从而减少非劳动力文档存储成本并减少对劳动力的要求。用ict提供对消费者具有更高价值的改进产品,网上银行就是其中一例。
<p style='line-height: 150%'> 流程革新ict从三个主要方面实现管理变革:改进操作、实现业务系统重新配置、创造新的业务机会。
<p style='line-height: 150%'> 改进操作 改进操作可以减少产生一定产出所需的输出数量与成本,从而提高生产率。就成本下降而言,ict可能会支持过程自动化,从而替代劳动力资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但不一定是总生产率)或从其他成本源中取得效率。一个很好的例子是ict对供应链库存水平会产生影响,而供应链库存占批发企业成本的一大部分。但是,在所有情形中,ict投资需要有大量的流程改变。
<p style='line-height: 150%'> 用ict应用程序帮助产品开发也可以提高产品质量。例如,汽车工业大量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它将产品开发时间从1988年的51个月减少到2000年的36个月,而且由于引入高功能模拟技术,使推出产品的过程从硬模型改成利用虚拟技术的数字原型。这样就可以探索更多的设计选项,进行更多次产品迭代从而得到更好的产品。
<p style='line-height: 150%'> 改进操作对财务状况的影响随行业的不同而不同,因为不同行业的基础性成本结构是不同的。这样,每个行业需要不同ict项目的混合。例如,对于库存水平占业务一大部分并通常会造成供需高度不确定性的行业(如消费商品)针对库存管理的ict项目对其财务状况会产生很大影响。
<p style='line-height: 150%'> 然而,在离散制造中,供应链管理(scm)和产品开发操作对改进功能的潜力最大,结果节约了实际/预期成本。事实上,大部分ict投资都是针对供应链管理的。
<p style='line-height: 150%'> 支持企业系统重新配置 业务流程外包(bpo)指将操作(与资产)转移到第三方,目的是利用规模经济和技能与/或要素成本。业务流程外包减少了行业价值链的成本结构,从而提高生产率。
<p style='line-height: 150%'> ict可以支持外购,减少各方之间的交互成本。各大洲之间通信成本大大下降也为离岸提供了机会,可以把操作转移到更便宜或质量更高的海外地点。例如,汇丰银行与通用电气发现将资源移到印度之后,劳动力成本减少88%,而服务质量又有所提高。
<p style='line-height: 150%'> 外购步骤通常跟随在建立内部共享服务之后,共享带来了几种不同的功能,要在中央部门下进行操作。共享服务的概念本身具有重要价值,因为它可以消除重复。共享服务还通过规模经济进一步增加价值。离岸,特别是劳动力离岸可以进一步提高成本(尽管其对宏观层的生产率影响取决于国家收入记账方法)。
<p style='line-height: 150%'> 值得注意的是,进行外购很复杂,通常无法带来预期的节约和绩效改进。据邓百氏(dun & bradstreet)报告,所有外购关系中(制造、财务、信息技术等等)20%~25%在两年内失败,50%在五年内失败。失败原因通常包括双方对角色与责任的误解、成本比预期高或服务质量差等。
<p style='line-height: 150%'> 建立新的业务机会 基础服务(基础设施管理服务,如呼叫中心管理)是ict投资推动的新业务领域之一,可以看成“外购”的另一面,但有些国家可能有纯粹的基础服务用户或提供者。据邓百氏报道,2000年,全世界因为第三方基础服务提供者而产生的收入超过10000亿美元。此外,1997~2000年,基础服务市场翻了一番。
<p style='line-height: 150%'> 与基础设施外购相关的成本大大下降,主要是因为ict因素,从而使这个行业部门迅速增长。成本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通信成本迅速下降,万维网浏览器之类标准化界面的广泛使用以及组织内数据自动化水平的提高。
<p style='line-height: 150%'> 例如,20世纪90年代中期,辛辛那提贝尔(cincinnati bell)公司(现改名为百佬德文(broadwing)公司)合并了其所有呼叫中心。为此,公司发现他们有足够的规模与技能提供其他业务呼叫中心和相关服务,如计费管理。1998年,这个业务剥离出来,成立了独立公司convergys,2001年,convergys的年收入高达20亿美元以上。
<p style='line-height: 150%'> 产品创新ict可以支持成品质量的巨大改进。这个领域经常被忽略,因为大多数ict相关项目都是针对改进操作和启用外购。但是,从长期看,ict支持的产品改进至关重要。例如,宝马公司最新的7系列汽车大量使用车载电信(一种ict技术)将自己的产品与对手的产品区别开来。
<p style='line-height: 150%'> 即使宏观上很难准确测定增加的消费者益处(取决于具体的国家收入记账方法)或公司无法从质量与特性的提高上得到附加值(由于竞争压力)这些创新对生产率统计有直接的影响。宝马公司的产品革新类型与流程改进密切联系。要改进汽车的功能就必须在支持设计与制造流程中进行革新,使硬件制造商、软件提供者、无线网络管理者、内容供应商和其他参与产生车载电信方案的各有关方面协调与交换信息,来支持新的产品特性。
<p style='line-height: 150%'> 本文经世界经济论坛许可编辑自《世界经济论坛2002-2003全球信息技术报告》,作者为麦肯锡公司的斯科特.比德斯利、英戈.贝叶.冯.莫更斯顿等。
<p style='line-height: 150%'> 案例分析根据ict密集度对生产率提高速率影响的程度各个行业可以分成三类:1.超常情形,ict以及有利的结构与周期条件使产品质量与流程效率发生巨大变化,促使生产率超常增长。
<p style='line-height: 150%'> 2. 成功情形,即使在不被认为是“高科技”(如零售)的部门,只要行业动态有利,ict也会促进变革,加速生产率提高。
<p style='line-height: 150%'> 3. 矛盾情形,不仅要考虑外部条件,还要考虑内部执行情况。
<p style='line-height: 150%'> 超常情形的案例有些行业生产率的迅速提高与技术有关,然而技术变革是与其他因素相结合,才促进了生产率的超常增长。
<p style='line-height: 150%'> 作为ict生产部门,半导体行业是一个生产率大幅提高的典型。证券行业则是一个得益于技术改进溢出效应的非ict部门。
<p style='line-height: 150%'> 半导体 20世纪90年代后期,半导体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大幅增长。在美国,生产率增长率由1987~1995年的43%增加到1995~1999年的66%。
<p style='line-height: 150%'> ict促使半导体生产流程得到巨大改进。而90年代后期消费者需求的巨大增长和竞争的加剧促进了技术革新的传播,同时也推动了整个行业频繁地进行变革。这些都促进了生产率增长。
<p style='line-height: 150%'> 证券 1995~1999年证券业几乎占美国私营部门非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1/5,使其在各部门中对美国经济的贡献名列第三。在1987~1995年与1995~1999年两个时期内,该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超过7%。这个部门强大的生产率来自于繁荣的金融市场、利用ict和鼓励竞争的监管形式。
<p style='line-height: 150%'> 成功情形的案例即使在非“高科技”部门中,一些技术用户也促进了生产率提高。商业目标与技术推动下的管理革新对这些部门的影响很普遍。竞争鼓励变革的传播,但其他因素则保证了公司利润,比如准入门槛较高。零售业是成功情形的一个范例。
<p style='line-height: 150%'> 在1987~1995年与1995~1999年,零售业对美国经济生产率提高的贡献几乎是1/4.麦肯锡全球研究所主要分析一般商品零售。在一般商品零售(占总体零售生产率提高加速度的16%)中,我们发现通过直接或间接的管理变革,著名的沃尔玛公司加强了竞争强度与最佳实践做法的普及,从而促使生产率大幅提高。
<p style='line-height: 150%'> 这些变革包括与ict无关的管理变革(如大包装和天天平价),以及技术性管理变革,如与供应商的电子数据进行交换连接、条形码与无线扫描枪。
<p style='line-height: 150%'> 矛盾情形的案例所谓“悖论”行业的ict投资大大增加,但生产率增长率没有提高,甚至有所下降。比如,1995~1999年间,零售银行的ict投资大大增加,但生产率增长率却有所下降。
作者:斯科特.比德斯利、英戈.莫更斯顿等
来源:经济观察报
相关阅读:
职场新人要知道的职场禁忌
职场女性需要具备哪些心理素质
职场女性的压力究竟来自何处?
个人创业贷款助你起跑
个人创业天宽地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