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世界经理人编者按】</b>
实际上,疯狂的并不只有他。在ibm推出自己的pc后,整个业界都为之疯狂。尽管ibm并不是第一个做pc的企业,但却是它开启了pc时代。
<p style='line-height: 150%'> 1981年秋天的某个下午,一个神情沮丧的流浪汉挤进了纽约市北边一家专门销售ibmpc机的商店里,商店里人声鼎沸,没人注意到他。随后这个流浪汉从口袋里悄悄掏出一枝枪,放进自己嘴里,并扣动了扳机,戏剧性的结果是这个人并没有死。事后他解释说,他逛了一整天,就是想找一个人多的地方,让大家看到他自杀。而再也没有比这里更合适的了,因为这里人多的难以置信,一台机器旁边甚至围了有6层人。
实际上,疯狂的并不只有他。在ibm推出自己的pc后,整个业界都为之疯狂。尽管ibm并不是第一个做pc的企业,但却是它开启了pc时代。这便是ibm的魅力所在,它的每一次战略选择不仅将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而且几乎都能引领产业发展的潮流。从制表机到进入计算机领域,从大型机到pc,再到软件服务,再到电子商务,乃至ibm今天倡导的随需应变,ibm的历史几乎是由不停的战略转型组成的,而这种转型的频率大概是10年一次。这对于一家百年老店来说,并不容易。
<p style='line-height: 150%'> ibm不是游戏的参与者,而是游戏的制造者,甚至ibm就是游戏本身。pc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因为没有ibm对pc的推动,可能就不会有今天的英特尔和微软,也不会有网络,电子商务,《骇客帝国i》和《骇客帝国ii》。这就是ibm神话,虽然ibm每次对自己的超越都已经被人奉为经典,但在当时看来都似乎是性命攸关的商业赌博,幸运的是,ibm赢了。
<p style='line-height: 150%'> 黄金时代
<p style='line-height: 150%'> 托马斯·沃森应该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因为他和他的理念缔造了ibm,并且绵延将近百年时间。1914年,当他接管ibm时,这家公司还只是从事电脑制表业务,而且严格说来它也不叫ibm。10年后,沃森将这家公司正式命名为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nternationalbusinessmachine,也就是ibm,尽管这样的名字和它当时的身家并不匹配———它当时仍然是一家从事制表机和考勤钟的小公司。罗斯福的新政帮助这家小公司渡过了30年代的大萧条,到二战结束后的1946年,ibm的销售额达到了1.194亿美元,利润是1880万美元。全美95%的打卡机市场被ibm所垄断。
<p style='line-height: 150%'> 让ibm成为完全意义上的ibm,是40年代大型机的推出和辉煌。不过在1947年时,沃森花了100万美元,得到的只是一个不成功的电子怪物———它有12500只电子管和21400只继电器不协调地组装在一起,全长足有120英尺。但就是依靠这样一款产品,ibm正式进入了电脑行业。
<p style='line-height: 150%'> 真正将ibm缔造自己黄金时代的是沃森的儿子———小托马斯·沃森,年轻时是个纨绔子弟的小沃森善于打破常规。甫一上任,他就大胆启用了一批年轻人,为ibm招聘了近4000名年轻的工程师,他们建议ibm生产一种具有全用途的科学计算机,设计和制造样机需要300万美元,而整个计划的费用是这个数字的3~4倍,在50年代,这就是天文数字。也就是说,从开始这项计划开始,ibm将放弃自己传统的打卡机和制表机业务,将全部身家赌在大型计算机业务上。
<p style='line-height: 150%'> 1953年ibm的701大型机问世了,并且一炮而红,甚至连原子弹之父奥本海莫博士也称其为“对人类极端智慧的贡献”。
<p style='line-height: 150%'> 只过了一年,更便宜的中型机ibm650问世了,而且一上市就成为工业标准,ibm逐渐实现了自己在电脑业的霸主地位。在以后的50年代,ibm推出一系列的大型机产品,今天看来,ibm打响了电脑行业的一战,一些最早涉足电脑业的公司纷纷战败,ibm已经成为了无可争议的主角。
<p style='line-height: 150%'> 1956年,当沃森宣布退休时,ibm的收益增长到7.345亿美元,利润为6860万美元。ibm的蓝色旋风席卷了整个世界。ibm登上财富500强的榜首,创造出销售额破10亿的奇迹,占有美国60%的电脑市场份额,比起打卡机时代,ibm的电脑时代更辉煌,从那时开始,人们开始称呼它为蓝色巨人,当ibm的员工穿上蓝色西装走进别家公司推销产品时,人们开始用羡慕和敬佩的眼光注视他们,ibm进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
<p style='line-height: 150%'> 当ibm推出360系统时,它已经充分显示出了作为一家领袖公司的眼光和气魄,以及它对市场未来走向的把握和控制能力,因为在当时看来ibm做出的是一个更大的赌博———在收入只有10亿时,它拿出了大部分收入投入了360个项目。
<p style='line-height: 150%'> 但是ibm要面对的隐患也开始在那时埋下伏笔,360太成功了,以至于ibm开始觉得自己是战无不胜的,其实事实或许也果真如此,曾担任过ibm负责战略和发展的资深副总裁的吉姆·卡纳维诺,在离开ibm后这样表示:“谁能否认360机型的成功?可一旦被这种成功所麻痹,你就会越来越没有竞争力,因为ibm那时已觉得自己战无不胜了。”ibm为制造360,先后兴建了5家工厂,ibm大量雇佣员工,再加上不解雇政策,从60年代初到1986的20年间,员工人数上升到40.7万人。
<p style='line-height: 150%'> pc革命
<p style='line-height: 150%'> 最早,ibm是差点要被pc革命的。1976年,一个硅谷的创业型企业推出了桌面计算机,也就是原始的苹果机。而此前的10多年间,没人相信会有消费者将计算机这种东西买回家,放在自己的房间里。
<p style='line-height: 150%'> 而第一个点燃个人电脑火种的是苹果公司,到了1980年,ibm高层不得不对汹涌而来的pc热潮做出反应。买下如日中天的苹果是不可能的,ibm最后决定秘密组织一个攻坚小组,在一年内搞出一个pc方案来。
<p style='line-height: 150%'> 今天看来,ibm的pc方案有点仓促上阵,是个典型的火线产物,攻坚小组的负责人是43岁的埃斯特利奇,他已经43岁了,还只是ibm的中层经理,在接管pc项目前,他几乎要被炒鱿鱼。
<p style='line-height: 150%'> 这个人不合群,不参加ibm的许多会议,是许多人眼里的异类,只凭自己的意思行事。埃斯特利奇和12名最优秀的工程师,被秘密送到佛罗里达州,那里有ibm的一个研发中心。从1980年秋天开始,每一个人都加班工作。而且工作条件也相当辛苦,埃斯特利奇的办公室是仓库改装的,屋顶漏水,窗户很少,空调也不灵。除了这些,埃斯特利奇还要面对ibm已经相当臃肿的官僚机构,幸运的是,他拥有一条直通董事长的电话直线,保证了工作的顺利进行。
<p style='line-height: 150%'> 1980年9月的一天,还是毛头小伙的盖茨来到埃斯特利奇的办公室,一群穿蓝西装的大人开始围攻这个可怜的孩子,因为不合群的埃斯特利奇做了一项决定,他要从微软那里采购操作系统,而其他pc计划所需的零配件也几乎都是从外面采购的,包括处理器、其他外围芯片、软驱等等。埃斯特利奇还安排了一个争议性的计划,让经销商销售个人电脑。
<p style='line-height: 150%'> 1981年8月12日,ibm的pc面世了,发布会只有不到100人出席。直到几个月后,ibm和别人才意识到,pc狂潮来临了。
<p style='line-height: 150%'> 1981年后,近50家公司销售了140万台pc,销售额30亿美元。到1982年,100家公司销售280万台pc,销售额近50亿美元。在ibm许多人眼中,只是一个小玩具的pc第一年就交出了近10亿美元的收入。到1984年,ibm的pc收入已达到40亿美元,也就是说,如果pc部门独立的话,它将是全美第74大工业公司,也将是美国第三大计算机公司,仅次于ibm自己和digital公司。
<p style='line-height: 150%'> 但这还不是最关键的。ibm采取了不同以往的开放战略,ibm从微软购买操作系统(但后来ibm拒绝收购微软10%的股份),从英特尔购买芯片,同时它还准许这两家公司向其他公司销售产品。可以说,几乎是ibm一手缔造了比尔·盖茨和葛鲁夫这样的巨富,并且使软件行业和芯片行业成为最有利可图的行业。而这样的战略迄今为止还在受到学术界和企业界的争论,有人认为是高招,因为它的开放性保证了产业的蓬勃发展,而有人则认为是败笔,因为它造就了众多的竞争对手,比如康柏电脑。
<p style='line-height: 150%'> 于是通过一个pc项目,ibm孵化了整个pc产业,它培育了整个产业链,并且帮助一大批的公司和个人完成了自己的创业神话。pc要么是二十世纪一个最有远见的商业计划,要么是二十世纪最大的商业错误。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如果ibm没有进入pc市场,那么我们今天的世界将与现实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p style='line-height: 150%'> 1993年
<p style='line-height: 150%'> 经过多年的业务发展,ibm已经成立了无数的销售事业部,当时的ceo艾科斯要求每一个事业部的业绩都要有飞速的增长,而ibm的管理机构则变得相当臃肿,艾科斯就像是金字塔尖的法老一样对员工法令,但是对前端的市场动向却一无所知。
<p style='line-height: 150%'> ibm店大欺客,许多客户只能小声抱怨:ibm没有服务品质,而且决策流程超长也超慢,ibm越来越像身形巨大,动作迟缓的恐龙。
<p style='line-height: 150%'> 越来越多的客户转而投向其他公司,比如eds,甲骨文,康柏,惠普等等。1991年ibm亏损了28.3亿、1992年亏损49.6亿、1993年亏损81亿,创下了华尔街的历史纪录。ibm不得不放弃传统,在1993年从外面引进了郭士纳,这个饼干小子(郭士纳在ibm之前是纳贝斯克的ceo,后者是著名的饼干生产商)带领ibm开始全面转型。
<p style='line-height: 150%'> 那是性命攸关的一年,所有人都在看着郭士纳如何拆分ibm。而郭士纳则让所有人大跌眼睛,他要保住一个完整的ibm,他开始乘飞机周游列国,一个个地拜访ibm的客户。
<p style='line-height: 150%'> 同时他打破了ibm多年的架构形式,开始了矩阵式改造。郭士纳以顾客为中心,重组事业群,整合成以产品类、业务类(以客户所在产业,作第一手垂直行销)为主的两大团队,让他们既彼此竞争又彼此合作。为了让ceo能快速掌握世界顾客需求,ibm把决策权由各地总公司回收到总部,但把官僚式的8、9个层级缩短到4层,同时各地业务分别由当地总经理、地区总经理与美国总部产品类、业务类总经理共管。锡恩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的姜汝详博士总结说,郭士纳的转型战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组织变革,主要从“运营(利润)入手”,首先解决ibm眼前运营的现金流支撑问题。第二部分是战略转型,主要是从“远景(战略)入手”,着重解决ibm如何重新站到产业前列,去领导产业潮流问题。
<p style='line-height: 150%'> 郭士纳也开始挑战ibm的某些传统和文化,1993年夏季,也就是上任不到半年,他终结了ibm实行了七十年之久的不解雇政策,他一共解雇了3.5万人。姜汝详分析说,“只有这样才能将那一批掌握着公司权力的“r&d”至上主义者,从权力的高峰拉下,也才能淡化产品技术主导的公司文化。”
<p style='line-height: 150%'> 在认定个人电脑已经成了鸡肋之后,郭士纳毫不犹豫的决定从pc市场抽身,转型以服务为主,收购普华永道。郭士纳说:“ibm仍然与过去一样,它将成为it界的长青树。”从1993年至2001年年底的8年间,ibm的股价增长了800%,市值增长了1800亿美元,郭士纳挽救了ibm。
<p style='line-height: 150%'> 尽管在华尔街受到了追捧,但郭士纳的改革措施一直备受业内的争议。统计数据显示,ibm在郭士纳领导下的增长率是ibm历史上最低的,只有3.2%,而他的
<p style='line-height: 150%'> 前任艾科斯是4.3%。ibm把它的股票持有者的440亿美元资金用在了股票回购上,而不是投
<p style='line-height: 150%'> 资到实际的业务中去,它已经结束了有50多年传统的硬盘业务和pc,大约2万名员工陆续离开ibm。
<p style='line-height: 150%'> 随需应变的电子服务
<p style='line-height: 150%'> 1996年,郭士纳就非常清楚地定义了ibm的电子商务:提供包含硬件、软件的企业流程改造的电子商务,它的内涵是替客户建置信息架构以及企业流程的重新改造,目的是使企业能够通过信息系统完成对业务的电子商务化。两年之后,ibm开始斥资2亿美元,为电子商务布道。但当时决大多数的人仍然对其一头雾水。不过,很快电子商务的风潮席卷全球。
<p style='line-height: 150%'> 华尔街的金融分析家劳拉·康尼里亚罗,曾经表示:“也许郭士纳带来的最大财富之一,就是他意识到了ibm多年的经验在提供解决方案中的重要性。”
<p style='line-height: 150%'> 由于意识到了这种重要性,ibm成功地在微软、因特尔、思科的wintelco霸权联盟中(“wintelco”体系把守着信息产业最关键的三个入口:微软占据了操作平台,英特尔掌握着控制速度的中央处理器,而思科则控制着所有计算机相连的道路)找到了一个突破口:wintelco联盟只不过是工具层面的垄断,而ibm是企业价值层面的创造,wintelco为客户提供的是工具效率,而ibm提供是通过信息系统提升客户价值的解决方案,在任何一个方面,ibm可能都不是最出色的,但只有ibm能三者兼顾。
<p style='line-height: 150%'> 按照这样的思路,ibm厘清了自己的业务链条,ibm目前的硬件业务存在的标准是能否提供现金流,否则就变卖。2002年7月,ibm开始在个人电脑产品方面大幅度降价,降幅最高达34%,以保持与戴尔和其他竞争对手的竞争能力;10月,ibm扩大了对中小型企业消费者购买产品时的折扣数额,以刺激公司产品的销售,而与此同时,ibm与日立公司谈判,表示以20.5亿美元的价格向日立公司转让硬盘业务部门的资产。而在作为增长业务的it服务与软件上,ibm则加大结构布局与研发投入,2002年12月6日,ibm以21亿美元现金收购了提供应用的测试、设计及管理的产品rational软件公司,并与专为中小企业提供商业应用软件的edwards公司结成战略联盟。
<p style='line-height: 150%'> 这也是郭士纳的继任者帕尔米萨诺的主要工作,他要修理蓝色巨人长得过于繁杂的“后花园”,并最终将这样的理论命名为随需应变。
作者:赵平
来源:《中国经营报》
相关阅读:
职场新人要知道的职场禁忌
职场女性需要具备哪些心理素质
职场女性的压力究竟来自何处?
个人创业贷款助你起跑
个人创业天宽地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