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line-height: 150%'> 创新素质,主要包含创新意识和信念、创新个性( 以上构成创新精神,是创新的动力因素)、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成分)、科学的方法等四个方面。
<p style='line-height: 150%'> 一、培养创新意识和信念。 创新意识是指一个人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所需,引起某种创造动机,表现出创造的意向和愿望。它是人们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创新意识主要包括创新敏感、创新意向、创新观念、创新欲望四个方面。创新信念,是指能支持创新的较为稳固的、坚定的认识,对创新实践有巨大影响。创新信念主要有: 乐观地看待世界,“世界会更美好”; 相信世界具有无限可能性,“说有容易说无难”; 超现实的价值观,“我所做的是最有价值的”; 相信自己有能力创新,“我能创新”。
<p style='line-height: 150%'> 二、培养创新个性。个性通常是指个人具有的比较稳定的、有一定倾向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性格、动机、兴趣、意志、情绪等。它为创造力的发挥提供心理状态和背景,具有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调节、强化六大功能。林崇德教授认为,“创造性人才不完全表现在智力上,而且更重要地表现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创新个性的特征较多,不同领域的创新人才在某些方面的个性表现也不尽相同。笔者根据吉尔福特、克尼洛、林崇德、俞国良、孙劼人等人的研究,选择如下10个主要特征作为中学语文教育的目标:很强的自信心;强烈的竞争意识;有危机感;旺盛的求知欲;独立性强,反潮流,反权威,避同;强烈的好奇心;有冒险精神;坚持性强,能长期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中,探索问题时无时间观念;反功利,超现实;有执著的情感。
<p style='line-height: 150%'> 三、训练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从形式上可有:(1) 发散思维。吉尔福特认为它决定创造力。(2)决策思维, 即以自己独特的价值观来判断、选择事物或行为,体现一个人的识见,是认识世界的过滤器。(3)求异思维。(4)批判思维。(5)侧向思维, 即利用局外的,貌似无关的信息来发现解决问题途径的思维。(6)因果思维。(7)系统化思维(又叫立体思维)。(8)形象思维。(9)灵感思维。(10)直觉思维。在语文教育中开发形象思维、灵感思维、求异思维等有独特的优势。
<p style='line-height: 150%'> 从思维品质方面可以有:思维的流畅度;思维的广度;思维的深度;思维的独创度;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逻辑性七个方面。其中,思维的独创度应是训练的重点。
作者:秦骏伦
相关阅读:
职场新人要知道的职场禁忌
职场女性需要具备哪些心理素质
职场女性的压力究竟来自何处?
个人创业贷款助你起跑
个人创业天宽地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