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line-height: 150%'> 2003年10月16日第二届国际反倾销论坛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认为我国已成为目前世界上遭到反倾销调查最多和最大的受害国,并预计中国企业将在2005年面临世界反倾销的高峰。中国企业日益陷入“反倾销”和“国外产品倾销”的困局。
缘何遭遇反倾销?
中国企业屡遭国外反倾销指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际的,也有国内的;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既有经济因素的影响,又有法律因素的制约。
1、全球经济不景气,国际市场竞争激烈,中国经济腾飞和外贸出口发展迅猛,刺激了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这是我国遭遇反倾销的深层次原因。当前全球经济普遍不景气,而中国出口贸易却一直保持强劲势头,这势必对进口国市场形成较大的压力,从而造成世界各国对我国反倾销诉讼的进一步增强。
2、中国外贸增长过快,产品销售多采用低价策略,容易成为众矢之的。
3、中国出口市场过分集中。中国约有75%的出口产品(含香港转口)集中在西欧和北美。一般来说,当中国出口产品在进口国当地市场所占份额超过20%就容易遭到反倾销。
4、对转口贸易缺乏有效的管理。港澳台地区有的厂商利用中国内地原产地证,躲避外国的反倾销和配额限制,增加了内地产品遭受反倾销的概率(因很多国家做外贸统计采用原产地规则)。
5、被指控的企业应诉不力,客观上助长了国外对中国产品反倾销的气焰。
6、出口秩序混乱,害群之马低价倾销,授人以柄。受短期利益的驱动,不少企业竞相降价,以低价抢占国际市场,扰乱了正常的外贸出口秩序,很容易为外国提起反倾销指控制造借口,更有甚者利用应诉企业已获的“无损害”胜诉结果,继续低价竞销,致使我国不断陷入反倾销的恶性循环中。
7、对国际商贸和wto规则的不熟悉,反倾销人才匮乏。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反倾销应诉的机制,存在着应诉经费不足,专业人才匮乏,企业应诉意识淡薄等问题。企业被动与消极的做法给人造成国外对华反倾销易于成功的错觉,结果往往不仅丧失了多年开辟的市场,而且助长了有些国家肆意对华反倾销的气焰。
如何走出“困局”?
1、利用wto贸易政策评审机制,必须由我国政府出面代表我国企业的利益,通过政府间谈判协调和企业的积极应诉,改变我国在反倾销问题中的被动局面。
2、加强对出口商品的价格和数量管理。首先,商务部以及地方外经贸管理机关要强化对外出口的宏观协调与管理,切实执行《关于处罚低价出口竞销规定》。其次,改革出口商会机构,建立起一整套工作制度,赋予商会以相应的协调和管理职权。第三,加强对出口商品数量管理的宏观控制,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进行出口管理,同时严格控制出口退税,对骗取出口退税的企业严加惩罚。
3、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要符合市场经济规范。第一,增强法律意识和责任感。第二,健全完备的财会制度。第三,树立科学的企业营销理念,由价格竞争转向非价格竞争。
4、切实贯彻“谁应诉,谁受益”的原则。
5、建立反倾销调查的预警机制,并且构建中国反倾销的法律体系。逐步在重点国家和地区建立反倾销的信息中心,及时收集信息,提供咨询,使国内企业和商会尽早得到哪种商品可能被反倾销立案的信息,形成一套较完善的反倾销预警机制。
6、聘请有经验的律师抗辩,充分发挥进口商的作用。由于反倾销程序十分复杂,每个环节的时限要求十分严格,而每个环节对应诉成败均十分关键,因此单纯靠自身力量应诉较为困难,寻找合适的律师十分重要。
7、参加复审应诉。当产品被要求反倾销税时,并不意味着出口企业就被判了死刑。企业还可以积极通过参加各种复审推翻原判,重新恢复出口。 8、加强反倾销人才的培养。中国越来越需要了解国际市场的反倾销人才和律师。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加强培训反倾销律师,也要充分利用国外市场中这方面的专业人才。
9、鼓励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进行国际化生产,提高产品的全球化程度,规避反倾销困境。
10、加强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提高产品技术层次,获得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专有技术知识产权。
作者:刘颖
来源:《中国经济快讯周刊》
相关阅读:
职场新人要知道的职场禁忌
职场女性需要具备哪些心理素质
职场女性的压力究竟来自何处?
个人创业贷款助你起跑
个人创业天宽地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