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概念蒙住眼

<b>   【世界经理人编者按】</b> 从“soho”现代城、“cosmohome”宏源公寓到最近的“h”社区圣馨大地,北京楼市的概念风越刮越烈。这些以洋文字母包装起来的楼盘是否真的“适住”于消费者,却还是个有争议的问题。在此向您介绍一篇从反面论证的文章,或许可以令您在挑概念楼盘时保持清醒头脑。

      北京市的住宅市场只能算发育的初期,一方面,大量的买家对于现代住宅还没有什么概念。另一方面,已经进入市场竞争的房地产商们,面对烽烟迭起的“战场”,也显得有些手足无措。此时,一些有商业头脑和市场意识的商人,开始以赋予楼盘“概念”的方式抢占先机,在一片混战之中“坐收渔利”。然而,房子是所有商品中最难改变“本来面目”的,它的“生产周期”最长,生命周期也最长。一个概念时髦而本质落伍的项目,到头来会使消费者更加损失惨重。   现代城soho是借用了一个模糊概念对产品做了一个“变性”(将写字楼改为住宅)引导,大胆地跨出了第一步。炒热了的现代城soho,先不管其变性手段有多高明,终归取得了骄人的销售业绩。但是房地产项目是否经过精心策划的炒作就可以一直一帆风顺下去,却值得我们认真推敲。   近日,楼市中又出了个“cosmohome”,那么它与现代城soho又有何区别,有何概念上的异曲同工之处呢?我们不妨来解读一下其楼书中所宣扬的概念。   近一时期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cosmo,既不是《时尚》的英文名称广为传播,也是不是某一个新品牌时装新潮上市。它的流传是源于一本普通的楼书。在这个名为宏源公寓的长达数十页的楼书上,有关楼盘介绍的内容并不是很多、很详尽,但它却是一个十足的cosmo解读本。   从楼书中的内容可以看出,所谓cosmo实际上是“宏源公寓”销售对象的一个客户群定位。在楼市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精明的开发商都会在项目开发前对客户群做一个明确的定位,然后采用主打某一种概念的形式,引导既定的客户群对其关注,并产生兴趣。   但笔者认为,cosmo在宏源公寓中的引用似乎是有些牵强。如果说soho阐释了一个新的房地产概念,成为现代商用住宅的代名词的话,cosmo只能算作一个流行语的创新,宏源公寓至少现在还不具备“cosmohome”代言人的地位和身份。   深圳曾有一个著名的“artpia雕塑家园”概念,意思是“艺术之邦”,它有醒目的建筑符号,比如大量运用混凝土、金属、玻璃等材料,鲜明的、有冲击力的色彩,充斥着另类个性的公共空间等,构筑起一座现代感极强的住宅,它的消费群非常集中,是前卫、卓而不群的艺术界人士。而soho也有与概念相对应的灵活开间、商住两用等建筑符号。   但在宏源公寓项目上,所谓cosmo风格的建筑符号现在似乎还很难见到。这一点,不免让人疑心:建筑师其实根本不知道他的作品原来还可以叫“cosmoh-ome”,其不过是销售包装的一种新手段罢了。这一点笔者在对宏源公寓销售业务员提出质疑时,这些正散发着cosmohome的小姐和先生们,对此也不置可否。但他们还是自信心蛮强地告诉我“我们的装修样板间做成之后,它就是cosmohome!”。当真这样?看来解开这个疑点,还真要再等上十来天时间。   除去对概念的质疑外,笔者对于宏源公寓楼书制作还是较为赞赏的。现在楼书有越做越大的趋势,不管项目的档次高低、规模大小,一律制作一整套装潢精美的宣传册,与其说是其形象的代表,还不如说是在浪费资源。其实有很强的针对性和专业性的楼书,只要可以表达项目特色,将卖点全部涵盖就可以了,精心制作不能变成精心“炒作”。“概念”也如此,良苦用心打造的概念如果偏离了它基本的轨道,表现出来的可能就是故弄玄虚。   一个真正高素质的房地产商绝不会只去炒作,他必须是一个懂得行为学的建筑学家,了解居住者的需求,并制造出真正的住宅精品。而那些生造概念、经不起推敲的项目却往往要面临被市场淘汰出局的危险。


 

相关阅读:

职场新人要知道的职场禁忌
职场女性需要具备哪些心理素质
职场女性的压力究竟来自何处?
个人创业贷款助你起跑
个人创业天宽地阔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注册后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