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为何会出现轻生念头?

  轻生,也就是自杀,是指当个人的烦恼和苦闷发展到极点,对生活失去信心,对现实感到绝望而采取的一种有意识地自我毁灭性的行为。

  有关数据表明,青少年的自杀现象,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呈现增长趋势。这引起社会和家庭的极大关注。如美国青少年自杀死亡已成为同年龄人群死亡的第二大原因,仅次于交通事故等意外死亡。香港10—19岁年龄组的自杀率1995年已达到3.4人/10万人。在我国大陆,青少年自杀现象也较为严重,据统计表明,我国自杀率最高的年龄在16—30岁之间。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花季,正是身体强健、求学就业的好时机。为什么要产生自杀轻生的念头呢?

  主要原因有:

  (1)重大生活事件的影响。如考试失败、失恋等,而自我心理承受能力又过低,选择轻生之路的中学生往往自尊心很强,对自己要求过高,父母期望也很高,而一旦受到挫折,便承受不了,感到失去了生存的意义。或者受到挫折后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也往往走上绝路。

  (2)家庭危险因素。有些父母管教过严,家庭中缺乏交流,孩子时常处于不被人理解、看重的地位,不能完全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有可能以自杀方式唤起父母的关注;有些父母把孩子当成“出气筒”来发泄自己的情绪,孩子常感到自己是一个包袱,再活在世上实在没有什么意思;还有些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娇惯,使孩子任性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很低,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比如受到老师批评,就可能自杀。

  另外有些父母自身关系不好,对孩子感情上的关注很少,孩子从小感到“世态炎凉”,可能变得自卑、抑郁,在遇到挫折时,可能采取轻生方式。

  (3)社会媒介的影响。青少年心理上还没有完全成熟,情绪上不能很好地加以控制,是非辨别能力较差,模仿能力较强,对生活充满了许多不切实际的幻想。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外界社会对他们的影响很大。如研究发现,美国纽约电视播放有关自杀节目7——10天后,少年自杀人数上升6.9%,而同期成人自杀仅上升0.5%,具有显著差异。

  (4)精神障碍。据有关资料统计,因精神障碍而自杀的青少年占13.2%,因此也不容忽视,其中抑郁症是导致青少年自杀最重要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是:情绪低落,工作学习效率低,认为自己无能,毫无价值,时常流露出轻生念头等。

  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过自杀是一种“卑贱的勇敢”。试想想,当你以自杀方式自以为得到解脱时,你的家人、朋友该有多难过,尤其是家人,会带给他们一生的痛苦。

  所以,孩子们,当你们因为种种原因产生了轻生的念头,想想身边关心你们的人吧!

相关阅读:

办公室里的“新武侠传”
毕业生遭到“欺生”怎么办﹖
职场新人该如何应对职场风险?
人在江湖:在你上班的第一天
不能回避的生活 办公室政治“教程”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注册后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