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就业市场如今出现一种新现象:一些原本针对2004届高校毕业生举办的招聘会上,也吸引了不少已经就业的2003届毕业生。
在国际会展中心前不久举行的2004届高校毕业生招聘会上,去年7月份毕业的安徽师范大学的李同学,也投送了3份精美简历。除显得稍微有些成熟之外,小李与2004年的应届毕业生相比,看上去基本上没有多大区别。
据小李介绍,2003年毕业的时候,由于就业形势非常紧张,他“委曲求全”,与一家专业并不对口的企业签了合同。当年11月份之后,随着200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逐一展开,小李也做好跳槽重新就业的准备。到目前为止,小李已经赶了好几场毕业生招聘会。虽然每次都感觉与师弟师妹们竞争有点不好意思,不过在女朋友的鼓励下,只要是大型的人才交流会,他几乎做到场场必到。“为的就是找一个专业对口,且薪资待遇水平都不错的单位,不要再和毕业时一样迁就式地工作。”小李说。
与小李有所不同的是,同样去年毕业于安徽工业大学的于同学,则因考研而耽搁了求职的最佳时间。研究生考试成绩下来后,于同学得知自己没有考上,才不得不奔赴一些招聘会。而这时招人的单位要么条件要求苛刻,要么就不对自己的“胃口”,于同学于是决定不就业再考研一年。目前,虽然研究生考试还没开始,但为了吸取去年的教训,于同学也走进了这场招聘会。于同学告诉记者,像他这样为考研不就业的毕业生不在少数。
有关人士认为,由于2003届学生是我国高校扩招后的第一届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一些毕业生选择先就业后择业,这一方面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择业观;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应该对这种现象给予充分重视和准备。
来源:21世纪人才报
相关阅读:
办公室里的“新武侠传”
毕业生遭到“欺生”怎么办﹖
职场新人该如何应对职场风险?
人在江湖:在你上班的第一天
不能回避的生活 办公室政治“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