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广东将在全省高校中推行“三个适度挂勾”机制,对于就业率明显偏低的高校,将减少招生数量;对毕业生就业率低的地区,将控制新增高校数量;就业率低的学校,将不得评为优秀。这是记者从昨天召开的200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获悉的。另悉,针对本报早前报道过的“灵活就业群体”问题,从今年起,省教育厅将首次建立待就业毕业生登记制度,使“灵活就业”学生不再成为高校就业率统计的“负担”。
粤就业大学生将超20万据介绍,今年,广东省内高校毕业生约13.3万人,比去年增加2.07万人,增幅为18.4%,加上省外院校来粤就业的7万应届毕业生,预计今年在广东安排就业的应届毕业生将超过20.3万人。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根据教育部要求,广东省教育厅制订了2004年“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不低于70%”的目标。
高校就业低专业将受限有关负责人强调,今年,广东将在全省高校中推行“三个适度挂钩”机制,将毕业生就业工作与高校事业发展规模适度挂钩,对就业率偏低的地方和高校,区分情况,原则上要减少招生、控制招生或调减增幅;在年度招生计划安排中,对毕业生就业率偏低的专业应严格控制或减少招生规模;要将毕业生就业率作为核定高校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重要参数加以考虑。
将毕业生就业工作与高校专业设置适度挂钩。把就业率作为评议高校设置的主要依据和参数,对毕业生就业率低的地区,控制新增高校数量;根据毕业生就业情况,确定控制新设的专业;对连续三年本专科7月份毕业生就业率低于本地区平均就业率的高校,控制其专业总数,每增设一个新专业的同时,撤消一个旧专业,引导学校进行结构调整。省教育厅还规定,就业率将成为高校教学评估方案中的重要指标,凡就业率低的学校,一般不得评优;从今年起,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也将与“就业率”相关连。
将登记高校待就业情况本报不久前曾报道过广东有一群“灵活就业”的待就业群体,这一群体的存在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统计带来不便,对此,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为了准确掌握未就业毕业生的情况,将建立待就业毕业生登记制度,由高校具体负责登记工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汇总。
凡毕业离校时有就业愿望、尚未落实单位、需要学校和政府就业主管部门帮助的毕业生都可到学校就业部门登记。今后,在公布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同时,将同时公布高校的待就业毕业生登记情况,用两个数据来综合反映各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状况,使“灵活就业”学生不再成为高校就业率统计的“负担”。(薛冰、王创)
相关阅读:
办公室里的“新武侠传”
毕业生遭到“欺生”怎么办﹖
职场新人该如何应对职场风险?
人在江湖:在你上班的第一天
不能回避的生活 办公室政治“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