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的南京才市,充满了激情与变革,求职人数成几何数字增长,用人单位在能力与学历之间摇摆不定,人才市场则不断推陈出新,试图搭建更好的交流平台。一句话,羊年的才市在改革中造就了新时代的雏形。2004年的南京才市则将在这个雏形上脱胎换骨。
市场化要素在才市运作过程中所显现出来的强大力量将使得2004年的职场有着不同于以往任何一年的鲜明特点。未来的365天,南京才市将进入良性竞争与辨证转型的主流时代。
过去的2003年,南京才市在求职者、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的共同演绎下,高潮迭起。那么,2004年,南京才市还会有哪些热点值得期待?日前,记者就此采访了我市人事部门。
毕业生就业机遇多于困难
从2002年的145万到2003年的212万,再到2004年创纪录的280万,高校毕业生数量的急增使得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虽然形势不容乐观,但区域经济的新一轮发展带动的就业机会增加、职位能力的知识密集化以及求职平台的多样化发展,将为毕业生带来不少新的机遇,是独木桥还是阳光大道?其实机遇多于困难,关键在于毕业生能否适时调整心态,积极寻找自身特点与社会需求的契合点。
职场维权势在必行
近年来,时常能看到由于单位不规范用工对毕业生权益造成损害,或由于毕业生违约等因素影响单位利益,以及不规范的社会人才中介机构出现的现象。由于相应的监督机制还不完善,大部分相关事例只能以“教训”、“经验”之词来结束。
2004年,应届毕业生数量进一步增加,面向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职场维权再次成为社会焦点,改善社会监督力量在职场维权方面的薄弱环节,成立维权机构、出台维权政策、加大对违规中介的监督力度已势在必行,成为提高毕业生择业热情、单位放心用工的关键。
中高级才市蓬勃发展
2003年,地区经济的需求推动了中高级人才交流的萌芽,其市场潜力将在猴年得以完全发挥。以南京市人事局于3月份承办2004年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ciep)为起始,将拉开猴年中高级人才交流的盛大帷幕。
预计全年全市举办的大中型中高级人才交流活动将在50场以上。公开式、封闭式相结合的交流方式将更加完善,中高级人才交流,加上原有的社会流动人员、毕业生交流模式,无疑将成为猴年常规才市的三条主线,齐头并进。
网络才市并驾齐驱
网络才市的强大生命力在去年非典期间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据统计,网络才市的认知率已达到51%,高出传统才市近20个百分点。
2004年,数字才市的生命力得以再次增强,依托于网络多媒体等新技术开发的数字人才新服务逐渐浮出水面,南京地区三大人才交流网站:南京人事人才网、江苏招聘网、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网站将同台争辉。预计全年人才网站点击量将突破1000万人次,网上人才库收集的个人资料总量将超过30万人。
资格认证“国”字当头
职业资格培训是近几年来与人才交流发展最为密切的行业之一,2004年的培训市场内容将更加丰富,与现时热门行业的结合将更为紧密。
在南京地区,前几年一枝独秀的计算机培训将持续降温,出国热的流行使tofel等国际英语资质标准炙手可热。随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营销师、物流、秘书等新一批国家职业认证资格的浮出水面,猴年的职业资格培训体系将以“国际”、“国家”为主流,在追求培训层次与课程设置合理协调的同时,不断完善其多元化的市场格局。
人事档案注入新鲜活力
档案价值几何?这恐怕是现在不少人心中的疑问。行业流动性加大,经济结构的国际化调整,多种因素使得档案传统的社会使用价值日显微弱。保存在人才机构,但长期没有进行有效更新的流动人员档案数量持续居高不下。
2004年,依托于档案的多项新服务开通,档案的使用价值将完全与市场需求接轨。其中,由市人才服务中心开发的远程阅档信息化平台使单位足不出户即可查阅个人档案。
新兴人才服务高速发展
猎头、人事外包、人才租赁、人力资源咨询,这些新兴于前一两年的社会化人才服务,经过长时间以来的社会理念灌输,社会认知度较开设初期已不可同日而语,南京人才开发有限公司徐苏安总经理认为,有关人力资源开发的新兴服务在走过02-03年艰难的创业期之后,经过严格的市场过滤,将迎来本行业的第一个春天。
地区薪酬标准呼之欲出
目前,在南京始终没有建立起一个经过权威调研论证,可起到宏观指导作用的市场化薪酬标准体系。2004年,南京市人才服务中心将以行业经济现状及学历为依据,出台地区薪酬权威标准体系,可谓万众期待、呼之欲出,不仅可以为企业制订薪酬方案提供参考,规范企业的分配行为,也有利于促进人才柔性流动机制的不断完善。
长三角人才一体化梦想腾飞
由上海市人才服务中心领衔,在南京以市人才服务中心为主体参与的长江三角洲人才一体化开发战略,经过半年以来的试运行,2004年正式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以城际人才交流、人事代理、职称评审、文凭鉴定、职业资格认证为基础的“沪宁杭人才高速通道”将全面建立,各类人才“一证走遍苏沪杭”的梦想将在今后两年内逐步得以实现。(梁建树、刘锐 )
来源:金陵晚报
相关阅读:
办公室里的“新武侠传”
毕业生遭到“欺生”怎么办﹖
职场新人该如何应对职场风险?
人在江湖:在你上班的第一天
不能回避的生活 办公室政治“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