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举行的市政协十届二次会议“就业、再就业与社会保障”专题会议上,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祝均一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向本市青年提出忠告:要想体面就业,得先过三道坎。许多与会的政协委员谈及该问题时,也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祝均一说,目前上海的就业形势并不令人乐观。就在本月8日,上海市政府正式启动了“万人就业项目”,其惠及对象不仅包括4050人群,也包括本市的一部分年轻人。
祝均一表示,“体面就业”同时也是要通过双向选择的。年轻人要想赢得社会的承认,获得自己喜欢的工作,首先得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和敬业精神。他理解的“体面就业”,是有比较契合劳动者个人情况的收入、就业过程中的社会保障以及精神上的体面感觉。
会上,部分委员表示,对于年轻人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的提高,要有针对性的培训。一位委员建议,列入培训范围的不仅包括低学历的青年,也应包括失业的大学生。这部分被人才市场暂时“淘汰”的大学生,或因文化知识的欠缺、或因实际动手能力不足而未被社会接受,但这也可以通过专业的培训予以弥补。
谈及上海青年的敬业精神,市政协委员施有毅说,还需要进一步培养,“我在日本时注意到,一些日本青年头天晚上去玩派对,把头发染成五颜六色,但第二天上班前,他们会把头发染回原来的颜色。”施有毅表示,这些日本青年还是非常敬业的,很多地方值得上海青年学习。
祝均一还指出,上海青年对就业的观念调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爱面子”的思想影响了不少人的就业。就在本次专题会议上,一位代表也对上海青年在就业问题上的一些观念表示了担忧,他表示,很多年轻人还经不起打拼的考验,“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如果转变观念,很多人还是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会上,一些委员也提出,对包括青年人在内的失业人群实施“体面就业”工程,还只是治标的工作。上海要真正缓解就业矛盾,关键是大力扶持上海的中小企业,创造出新岗位,使新增岗位与社会发展挂钩。(汪晓波、董巍)
来源:青年报
相关阅读:
办公室里的“新武侠传”
毕业生遭到“欺生”怎么办﹖
职场新人该如何应对职场风险?
人在江湖:在你上班的第一天
不能回避的生活 办公室政治“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