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市场召唤中国企业

<b>   【世界经理人编者按】</b> 近年来,由于世界经济持续不景气,作为欧洲经济发动机的德国,其经济发展也深陷停滞的泥潭。正当德国政府在为寻找摆脱经济困境的良方而苦思冥想之际,来自东方地平线上的曙光已让德国人看到了一丝希望,德国潜在的投资大市场也深深地吸引着中国企业的目光。

  去年9月,中国tcl集团成功地以820万欧元全资收购了德国老牌电器企业施耐德公司,这一举动当时令德国人大为惊叹。据悉,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在欧盟地区投资最大的生产性项目。它标志着中国企业在走向世界方面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德国方面对中国企业的投资也备加欢迎和赞赏。德国巴伐利亚州经济部长施皮茨纳说,tcl在该州的投资,不仅使自己立足了欧洲,同时也促进了该州的就业和经济的发展,因此对德中两国来说这是“双赢”之举。
    
  德国是欧洲的经济核心,在德国投资,就意味着在欧盟最大的市场投资,德国是欧盟人口最多的国家,有8100万人口;在德国投资,同时意味着在欧盟的经济核心投资,而欧盟拥有3.8亿消费者市场,年社会生产总值高达8.7万亿欧元(2000年),计划中的欧盟东扩实施后,欧盟市场将增加2亿消费者。
    
  德国在欧洲经济体系中起着先导作用。德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达2万亿欧元,占欧盟国内生产总值的26%,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出口国。德国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地位为希望进入东西欧市场的企业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平台。
    
  由于德国基础设施条件好,劳动力素质高,市场制度完善,为外国企业在德国拓展业务提供了相当优越的环境,因此对招商引资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此外,德国政府近年来在降低企业税、减少行政管制、鼓励市场自由化方面以及改革僵化的劳动力市场方面,都进行了不懈地努力。德国政府的经济目标和政策是提高投资水平,完善投资环境,使德国成为对外商投资和做生意有吸引力的地方。
    
  然而,目前德国的投资环境仍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高福利给德国的投资环境造成的负担仍然没有解决。日内瓦世界经济论坛和美国哈佛大学国际发展研究所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在决定投资环境问题的几个主要方面,例如管理、开放程度、制度、基础设施、技术和知识、财政、政府、劳工市场等,德国的弊端主要存在于政府和劳工市场有着明显弱点。迄今为止,彻底改革之路一直太多地受阻于政治和工会。与美英两国当前现实情况对比,这一点表现得尤为明显。
    
  为了填补国内投资的不足,德国加强了招商引资的力度。去年11月份德国北威州在北京举办了“德国投资环境和投资政策介绍会”,盼望中国企业前往德国投资。德国的期待与中国“走出去”战略此时不谋而合,机遇让中国企业再次将目光投向德国。
    
  截至2002年9月底,中国在德投资设立的非金融类经营机构147个,投资总额6250万美元,其中中方投资金额5002万美元。但实际在德成立的公司数约有500至600家,仅汉堡一地即有约200家中资公司。投资项目集中在服务贸易领域,尤以外贸公司为主,其它项目涉及船务和生产加工业。目前,除了tcl集团之外,中国企业成功迈向德国市场的公司还有中远集团、中国银行和中国有色金属公司等。
    
  对中国企业来说,进军德国市场,可以绕开德国和欧洲贸易保护主义的壁垒,其次可以将德国的名牌收归己有,利用它们在全球的销售渠道以及强大的技术力量,壮大自己,从而实现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目标。
    
  而要想真正实现这一目标,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美国公司在德国成功的做法就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据德国之声报道,德国一家企业咨询公司最近对美国在德国公司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美国在德的企业经济效益比德国企业平均水平高得多。原因何在?德略格与克姆普咨询公司的巴克认为:“对成功具有决定意义的是美国化管理方式,公司首先在所有经营程序中和操纵系统中把利润放在首位,其次是企业上下层次和信息流通途径少而简,从而能够很快地做出决定。”
    
  美国在德国共有1800多家企业,主要涉及的领域是汽车、能源和信息技术。它们中近1/5参加了此次调查。调查的结果是惊人的:美国公司的利润比德国股市dax指数列入的30家大公司平均水平高出近两倍。
    
  除了利润这项硬指标外,同样令人吃惊的是那些软指标。尽管美国公司一般都用德国经理,但那些在德国的美国公司仍然保持着美国化管理方式。美国企业在德员工共有80万人,相当于德国全体员工的2%。这80万人绝大多数是德国人。然而美国式经营哲学同样在德国员工中得到贯彻执行。
    
  巴克先生认为,除了利润中心论外,美国企业成功要诀是顾客至上和典型美式的服务思想,“对美国企业来说,作一切努力以使每个顾客满意是最重要的。企业知道:争取一个新顾客比给一个现成的顾客提供服务要昂贵得多。这种思想就反映在他们是如何对待顾客的方面。这种作法也正在被德国企业吸收,但等到最后贯彻,道路还很漫长。而美国企业则利用这个时间差作为竞争优势。”
    
  美国是在德最大投资国,美国在德的总投资达400亿欧元,年销售额达5400亿欧元。重要的是,美国企业的这些成就是在德国固定的法律框架中实现的。比如,德国的劳动法规同样适用于美国在德企业,美国企业同样要跟德国工会打交道。德国工会不仅关心工资问题,也插手企业政策,进行所谓德国式的共同管理。
    
  投资国外有一个互相学习的问题。一方面,美国人在学习理解德国或欧洲的习惯和对话文化;另一方面,在欧洲当过经理做过生意的美国人也把企业共同管理的优点带回到了美国。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相信中国企业在德国的投资机会会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展开。

 

相关阅读:

白领阶层如何创业
创业七大方向
大学生创业六大“秘笈”
给创业者的十大忠告
选择创业行业的诀窍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注册后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