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义堂史话

<b>   【世界经理人编者按】</b> 盛义堂,始建于清。雍正年间以擅长中医外科而名誉秦晋豫,迄今270余年,威名永馨。   

  盛义堂,始建于清。雍正年间以擅长中医外科而名誉秦晋豫,迄今270余年,威名永馨。

  运城市盛义堂骨质增生专科医院,是在盛义堂老店的基础上由六代传人王荣先生创建的一所以治疗骨质增生症、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颈肩腰腿软组织疼痛为主,及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为一体的专科性医院。拥有软伤病专家客坐指导和较为集中的传统治疗群,设专家门诊、乳腺专科、康复科、放射科、住院部、制剂室、药房等十余科室,备有微机监控三维牵引床、全自动多功能按摩床、中频等数十台先进治疗设备,在科研、医疗、病员档案等方面实行微机管理,采用以王荣院长所独创的[盛义堂特色疗法]为主要治疗手段,已为国内、外20余万名患者进行诊治,有效率达98.2%,治愈率达94%。

  “盛义堂”在运城以及整个晋南和陕西渭南一带名声很大。一提到“盛义堂”,人们便会想到“膏药王”这个称号。说起“盛义堂”,还真有一段历史呢!

  早在清朝雍正年间,河东东张耿村有一脉耿氏,苦心研制成琥珀膏药,医及四乡,对痄腮、淋巴结核、脓疮溃疡、颈肩腰腿痛等症育独特疗效,在兰地颇负盛名。

  解放初期,晋南一带白喉流行,对人危胁很大。1955年,盛义堂第四代掌门人耿云瑞应邀出席省中医代表大会,献出治疗喉症秘方。此方后收入《中医验秘方汇集》。耿老先生的义举一时被传为佳话。

  到了六十年代,盛义堂第五代掌门人耿世杰,总结家传四世的外科膏药临床经验,整理出系统的文字并研制出丸散、丹膏多种,讲求辩证施治,内外结合,对症制药,遂获“膏药王”之称。

  1984年元月,耿世杰夫人上宫希贤感念外孙刘医学锲而不舍的精神与毅力,将祖传的《外科手记》和盛义堂的传世信物“虎爪”亲手交给通晓医道的王荣,并传授了琥珀膏药的制作方法。

  上宫希贤在自述中写道:“吾自到耿府随丈夫继承家传外科,从医40余年,有些肤浅经验,但自觉在中医学中仅是初窥门径,然马齿徒增,愧无建树。我年近八旬,已是垂暮之年,子女辈均从事其它工作,数世临床经验眼看要随之殒灭。恰巧外孙王荣地区卫校毕业,很有医学基础,不若留之于他,聊为解除百姓苦痛有所贡献。”

  耿氏的传家宝有两件,一件是《外科手记》,另一件是一只虎爪。

  《外科手记》是几本手写的中医外科临床经验集成,汇集了自盛义堂创立以来五代人的心血。这套手抄本,看上去不怎么起眼,一去人难以破译,然而盛义堂膏药店的各种成药及对症奥妙,均源于此书。

  另一件宝贝虎爪更有一段动人的故事。

  清光绪年间,陕西商洛一个贫苦青年农民,患了“鱼口”劣症。他听说盛义堂能治此症,便一路乞讨来耿府求药医病。耿云瑞老先主一见顿生怜悯之心,将其留在家中,精心治疗。在全家人的悉心照料下,陕西人的“鱼口”病很快痊愈。辞行时,耿老先生给了他足够的盘缠,并送至门外。不料没几天,这位农民背着一只幼虎重返耿宅。原来,归途中,陕西青年路遇幼虎挡道,便将其打死。他想到耿先生制药需用虎骨,便日夜兼程,折回河东,以虎谢恩。先生付其银两,青年决然不受,耿先生只好剥下虎皮晾干后交青年带走,留下虎骨药用。此后这老虎的一只爪子便被耿家代代相传。这只似小孩手掌大小、黄毛犹存的虎爪,成了“盛义堂”行医不惟钱、惟钱不行医的绝好明证,也是盛义堂传人行医处事的座右铭.

 

相关阅读:

白领阶层如何创业
创业七大方向
大学生创业六大“秘笈”
给创业者的十大忠告
选择创业行业的诀窍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注册后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