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干哪一行最能挣钱?

  职工人均工资13537元

  2003年,郑州市在岗职工人均工资为13537元,高薪行业为信息传输及计算机服务和软件、金融、科研、电气和卫生等,这是记者昨日从郑州市统计局人口就业处获知的消息。

  居民收入增长的基础是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根据初步测算,2003年郑州市可望实现生产总值约1100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4.7%,是1997年以来增速最快的一年。

  1998年,金融业以11341元的人均工资收入成为各行业中第一个“万元户”,同年郑州市在岗职工人均工资收入为7442元。

  2001年,郑州市在岗职工人均工资收入达到10398元,首次突破万元大关。而在统计的16个行业中,当年人均工资收入超过万元的已经超过半数。

  2003年,郑州市在岗职工人均工资收入达到13537元,比上年增长13.1%(扣除物价因素后实际增长10.9%)。在统计的19个行业中,除住宿和餐饮业以外,其他行业的人均工资全部跃过万元大关,其中国有单位在岗职工人均工资收入为15556元,比上年增长14.81%;城镇集体单位在岗职工人均工资收入为9735元,增长16.63%;其他单位在岗职工人均工资收入为12064元,增长10.9%。

  另外,经过两次缩短法定工作时间和调整法定节假日,居民有了更多的休闲时间,生活质量也因此明显提高。

  五大高薪行业各领风骚

  按照国家统一要求,统计部门从今年开始将原有的16个行业大类进行了合并和单列,调整为19个行业大类。

  郑州2003年的工资收入冠军是由于统计方法调整而凸显出来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从原来的社会服务业中分离出来后,因为原本收入就比较高且从业人数较少,人均年工资收入高达32574元,跃居各行业榜首。

  记者比较后发现,进入前五名的其他高收入行业都是老面孔,即金融、科研、电气(电力和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和卫生,其人均工资收入依次分别26400元、19381元、19304元和17024元。

  有趣的是,这4个行业的排名多年来呈此起彼伏之势,如电气业已由1996年的第一位降至2003年的第四位,卫生业则在第三至第五位之间徘徊,曾持续多年排名第一的金融业今年虽退居第二,但在这4个行业中依然是“老大”。

  比较“惨”的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001年还在排行榜上位居亚军,2003年却跌出了前五名,仅排在第九位。

  教育业以前和文化、艺术、广播电视等混在一起且名次比较靠后,2003年首次单列便令人刮目相看,以14684元的人均工资收入位居第六。

  值得一提的还有科研业。在新划分的19个行业中,科研业2003年的人均工资收入增幅达34.6%,比位居第二的金融业高出3个百分点,其排名也由2002年的第四位升至第三位。据分析,这与科研机构推行改革、加快科技项目研发并促进科研成果走向市场等因素有关。

  行业收入差距日益扩大

  尽管各行业的收入都在明显提高,但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却有日益拉大的趋势。

  统计数据表明,郑州市在岗职工2003年工资收入普遍增长。在19个行业中,有8个行业的人均工资收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采矿等传统低收入行业的工资水平也有了较大增长。

  还有更多的人在分享经济持续向好所带来的喜悦———从业人员的数量和工资收入同步增长,2003年郑州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为89.5万人,比上年增加了6361人,而且行业分布得到进一步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职工人数有较快增长。

  不过和全国一样,郑州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正在拉大。以行业人均最高收入与最低收入的差距为例,2000年为7393元,2001年为9542元,2002年为11133元,2003年已增至23214元。2002年,人均工资水平最高的金融业与最低的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相比,前者是后者的2倍。而到了2003年,人均工资水平最高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与最低的住宿和餐饮业相比,前者竟是后者的3.5倍。

  据统计部门专业人士分析,垄断行业的工资水平名列前茅,而低收入行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的行业中。决定收入水平的主要因素是该行业的技术含量,但行业内部的竞争状况对行业收入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来源:河南报业网

相关阅读:

末位淘汰制 炒人不合法
前沿企业管理者的五种领导风格
老板有效传达命令的11个绝技管理学
企业领导力俘获员工的12法则的前沿管理学
企业管理者决定领导力的六大因素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注册后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