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世界经理人编者按】</b>
沉寂一段时间后的乐百氏创始人何伯权,正从一个产业家变身为一个热门商业服务领域的投资者
看好服务业
这一消息是在5月9日,何的一位老部下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的。而在此前,何曾口头答应近期在上海就其复出一事接受本报专访,但是,由于“非典”,何推迟了他的行程。
“何总向来低调,复出肯定也不是惊天动地的复出,他肯定不会重新再做一个像乐百氏这样的企业。”
据该人士介绍,在何伯权看好的领域中,何几乎没有动用现金,而以“只输出管理”的方式进行“投资”。
其基本的操作模式是,在看中一个项目后,何会以自身的管理经验吸引上市公司的投资,再吸引创业人才,在其中,何往往会以管理者的身份占据少量股份,因此,他的收入除管理费用外还将包括股份分红。
该人士还透露何伯权看好的行业全部为服务业,因为“服务业的利润比制造业高些”,而具体的业务涉及旅游、医疗、媒体、咨询等。
在旅游领域,据其称何伯权已在海南博鳌附近圈下40多公顷土地,再以此寻找资金比较充裕的上市公司前来投资。“这块土地全部由他和他聘用的人来管理和经营,酒店他就找上市公司的钱来建,他收管理费。”
在医疗领域,何的思路是向医院输出管理,把大医院的人才、管理移植到市一级的医院,做大医院的品牌连锁。何的这位前部下说,“比如华山医院是全国知名的医院,中山市就没有这么好的医院,何伯权就可能把华山医院这个品牌和里面最好的医生、专家移植到中山,定期出诊,算是与中山市的医院协办”。
在媒体领域,何伯权正以同样的思路,在广州打造一本房产广告杂志,“这个项目应该已经开始运作了”。
此外,何伯权还打算开设一家咨询公司,“主要针对中小型企业,帮助他们做大。因为何总有这方面的经验”。而具体的收费方式很可能是,从客户在接受咨询后的利润增值中提成。
“知本”输出
多数人对何伯权的最后记忆停留在2001年11月30日。当天下午,曾经是中国优秀的创业团队之一的“四龙一凤”(何伯权、杨杰强、王广、李宝磊、彭艳芬)组合,走上乐百氏集团总部讲台,含泪共唱一曲《朋友》。会后,何伯权与场下员工一一拥抱惜别,留下一个悲壮的背影。
离去时,何曾撂下一句至今都振聋发聩的话:这是中国加入wto之后我上的第一课,“中国企业要融入世界,就要接受西方企业的游戏规则,我感到对中外企业来说,都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学习”。
而离开达能时,何还曾说过:“这次经历对我自己来说,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这句话中,并不能听出他“金盆洗手”永别江湖的意思。
不到18个月的沉寂,对何伯权来说是否太久?何的一位老部下透露,何伯权最近半年没有和媒体打过交道,也从不接陌生人的电话:“何总也就和我们几个老部下保持联系,我们每次聊天都聊到夜里一两点钟。”
据称,何伯权暂别江湖之后对往事进行了长久的反思。“我感觉何总的思维也好,境界也好,都比原来在广州乐百氏的时候要高很多了。或许是从乐百氏抽身而出之后,没有了原来那种‘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惑。”何的旧部曾经这样评价。
退隐之前的12年间,何伯权带领一群年轻人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品牌培育成中国著名的食品饮料品牌,创造了业内广为传颂的乐百氏奇迹,所以,如今复出,何伯权要成为“知本家”,其中的逻辑似乎不难理解。
但是,曾位列《福布斯》中国50首富榜单的何伯权同样是一个“资本家”。
据估计,何的身家约为7亿元,而以上述“知本”输出的方式并不需要多少现金。据其老部下介绍,何伯权的资产的确没有用掉多少,那么这笔不菲的资本会寻找什么出路?
“不做大股东”
据了解,何伯权会以小股东的身份参股一些具备较大空间的企业,投资的主要意向是他看好的行业和创业人才,而值得信赖的人才往往是他昔日的得力干将。
当年,何退出乐百氏之后,旗下多数区域总经理现已各奔东西,自立山头开始创业,比如,当年乐百氏的上海区总经理李聪就在上海创办了东途物流有限公司。据李聪透露,何伯权非常看好物流业,并将参股李聪的这家物流企业。
由于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市场空缺,这家物流企业一开张就迅速拿下露露、华帝燃气具等客户,所以急需资金扩充仓储等物流资源。此时,李聪个人投入的500万元初始资本有些捉襟见肘,因此急需扩充资本。
而据李聪透露:“何总知道我的物流公司缺钱后强烈要求投资,并且不做大股东,将企业放心地交给我来做。”据了解,何伯权将投资一部分资金,占据东途物流20%-30%的股份,而且,“何总现在资金比较充裕,平时为我们这些老部下提供了大量的流动现金,如果需要我会向他贷款,他就相当于银行”。
但是李聪和他前任同事们也并不需要太多的资金,而且据说何伯权在旧部所创办的企业中都没有做大股东的意思,将资本投给这些感情很好的部下似乎不乏“人情”色彩。
而何伯权之所以离开乐百氏,有很多人认为,是因为没有利用资本杠杆快速扩张,因此不得“引狼入室”,最后被达能夺权。评论何伯权离开乐百氏的典型观点还包括,“中国的企业家要从幼稚走向成熟,资本的博弈当是他们要补的第一课”。
只输出管理、不做大股东,何伯权对资本的力量依然无动于衷?
“资本家”悬念
事实上,何伯权并不缺乏做“资本家”的机会。最新的消息显示,有上海政府人士希望何伯权能够出大手笔投资高科技产业。
据消息人士透露,现任上海某位区长在担任上海驻广州办事处主任时,与何伯权结下不错的私交。该区长非常欣赏何伯权的才华,希望何到其任职的区内投资高科技产业。而何伯权前阵的确曾在上海逗留,当时参观了复旦、同济大学园区的高科技孵化基地,“这位区长希望何伯权投资的应该就是复旦科技园区的生物制药项目”。
“如果何伯权投资这个项目的话,估计要动用不少的现金。”知情人士透露,该区长还提供了“非常优惠”的条件。何伯权是否愿意乘此东风当一回“资本家”?
何伯权原定4月份再赴上海考察,受sars影响,其行程推迟到5月。届时何伯权的未来会有一个清晰的答案。
但不论是扮演“知本家”还是“资本家”的角色,何伯权的老部下认为何的投资方向都是当前资本的热点,因此对何的眼光表示钦佩。不过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芮明杰教授认为,熟知行业的运行模式才能进入,否则失败的可能性较大。所以,他强调何不能套用乐百氏的运营模式到其他行业。芮明杰还评论说“管理输出”是拿过去引导未来,而何伯权应该把过去的经验忘掉,开创新的东西。何伯权这一年多来的闭关是否已帮其识得企业运作的“庐山真面目”?这恐怕还是要留给时间来检验。
来源:南方都市报
相关阅读:
人们更相信直觉
四大银行集体瘦身 大量网点员工面临下岗
浅谈脂肪肝与营养
正确的营销策略应该要细分客户对象
拿标准做营销:当今营销世界里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