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货商接管超市新路走进死胡同

<b>   【世界经理人编者按】</b> 去年曾一度被供货商接管的福建华榕超市又生变数:供货商在接管半年后,已将托管权交回法院。这其实表明,在由超市经营的外行--供货商(代理商)接管的这一期间内,经营效果并不理想;这同时也意味着:濒临破产的超市走经销商托管之路,看来也是凶多吉少,众多的供货商(代理商)又将面临回款无期的风险。

  被逼出来的托管之路   在商业界曾引起广泛关注的“华榕超市事件”可谓一波三折。据悉,事件的主角--福建华榕超市集团公司成立于1995年,曾是福建省内最大的连锁商业企业,并于1999年和2000年连续两次进入“中国连锁商业企业百强”。   然而,在2001年末,华榕超市却出现了高达5500多万元的净债务,其中欠供货商债务达4200万元,离破产的边界线越来越近。在这样的情形之下,部分供货商便警觉起来了,接着便在部分地区出现了供货商逼债、砸破商场玻璃门的事件,不久,加盟华榕的多家超市相继关门,华榕集团面临的危机全面爆发。   超市倒闭也许无关紧要,但最倒霉的就是其供货商了。据悉,在经过有关部门对华榕资产的摸底后,发现华榕超市集团名下所有资产已全部抵压给了银行,并负有银行债务2200万元,信用担保债务600万元,欠员工工资180万元,欠职工集资款200万元,同时还有大量的店面租金未偿付,其实际负债金额远高于供货商们早先预料到的数字。而“如果把华榕资产进行拍卖,其最终连600万元都超不过”,一位供货商忧心如焚地表示,从华榕那里追回货款看来是难上加难了。   难道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超市倒闭清算,而自己的欠款也随之东流吗?供货商们显然不甘于这样的情形而束手无策,他们迅速联合起来,强烈要求与香港华榕集团对话。去年1月,经过艰苦的谈判,双方达成妥协,选举产生了由26名成员组成的“华榕超市监管会”,将行使超市的经营权,从而使华榕超市重新走上正常的营业之路。   在由这个供货商联盟组成的委员会全面接管超市后,当地最有影响的代理商之一--福建乐峰营养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梁一峰被推选为监管委员会主任,负责新超市的经营重建工作。梁及其同盟显然是曾经受尽了超市的盘剥,他们首先宣布的第一件事就是不收一切进场费,款项不实行月结,最长15天结算一次,对账三天后付清,货品如果一天销售额达过5万元,次日结算货款。   由于有着多年供货商的切身体验,所以在梁看来,他们今天所做的一切努力,哪怕只是一种改良,对减轻供货商的负担,对减少经营的风险都将有极大的帮助。梁曾表示,他们所要改变现有的商家与供货商之间的游戏规则,这是一场信用的革命,无论如何都要进行下去,因为他们已被逼得走投无路了。   这个完全由供货商们自行制定游戏规则的超市经营体系,显然对于广大供货商而言是“大快人心”的事,相信这一体系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世界上,都是首例。然而,这一体系到底能走多久,却从一开始便埋下了“阴影”,毕竟代理经营同超市经营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业态,而存在于联盟内部的利益分配之争终将有一日会显现出来的。   果然不到半年的时间,新华榕超市便难以为继了,尽管梁一峰不愿意接受记者的采访,但是记者还是从他的一个朋友处获知,监管会已将托管权交回法院,等待裁决。显然,由供应商们自由开拓的这一条新路,并没有走通。代理商“受伤”再起高潮   “华榕事件”就这样悬在了空中,尽管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但它至少代表了一种探索和尝试的方向。而与此同时,类似的事件却在近期有愈演愈烈的迹象。   据知情人士透露,3月7日下午7时,深圳国泰万货被强制关门。与以前超市是由于经营不善被迫关门不同,这次是在众多代理商(供货商)的要求下关门的。经核实,国泰万货共欠500多家代理商(供货商)合计3450万元货款,而此前该公司曾向众多代理商(供货商)开出近450万元的空头支票,当支票不能兑现或被退回后,代理商(供货商)们联合向该公司发难,强制关门,以免更多的代理商(供货商)陷得更深。   此波未平另一波又起。3月21日深圳苹果超市也高挂“免战牌”,致使185户代理商(供货商)的200余万元货款成了“水中之月”。据深圳某协会介绍,铜罗湾一家加盟店,于2002年12月31日开张后,只为代理商们结算过一个月的货款,还得扣除店内规定的各种费用,现有80余个专柜的150余万元货款及超市代理商(供货商)200余万元货款未结算。代理商(供货商)们忧心重重,不知能否拿回本钱哪怕是一部分货款。   近日,记者还从一位日化用品代理商处获悉,从今年元月起,成都芳邻连锁超市各店开始关门,到目前已全部倒闭,共欠代理商4000余万元货款,20万元以上的欠款户有40多家,其中一位卫生用品代理商高达30多万元。据他透露,代理商们也曾到政府门前上访,但当地政府认为,市场经济下政府不能干预经济纠纷;因此尽管代理商(供货商)们想尽了种种办法,均无功而返,他还举了一个例子:一位从山西退休回来的老人,把所有家当变卖后,做乳品代理商,然而“芳邻”却让他40万元血本无归。   2003年4月7日晚7时,太原富隆商贸有限公司下属的太原市乐福隆超市宣布关门,停业整顿。第二天,闻讯赶来的200多家代理商把超市围得水泄不通,在山西省代理商联合会工作人员的努力下,代理商们接受了超市方同联合会提出的计划,进入了过渡、交接、退货、结算过程。然而,超市负债这个巨大的包袱谁来背,却依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难题?惟一可以肯定的是,广大代理商的损失不可避免。   代理商维权,路在何方?   商场超市与代理商之间的关系紧张,在近年来其实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了,但关键的问题是一直没有找到妥善解决的办法。   在目前的市场阶段下,多数代理商在超市卖场面前更多的时候处于弱势地位,这与这些超市卖场拥有宝贵的终端资料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这种状况在短时期内也是不可改变的现实。一些成熟的代理商便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在与商场超市打交道的过程当中,除保持谨慎的态度外,也在试图从自身角度考虑,寻求属于自己的发展方向。   事实上,代理商们在自身的发展中,模式基本是相同的,一般都会有自己的仓库,自己的送货车辆,而如果他们能在一个共同的组织基础上形成联合配送,那么这些成本将大幅降低,同时还可在商场超市面前以一个整体的面貌出现。而一个拥有几百个产品的整体,不仅可以增加代理商同商场超市谈判的砝码,而且还可确保代理商的利益。山西省代理商联合会的会长樊晓军正是基于上述的理论判断,才萌发了他到处奔走呼吁代理商联合起来共同对外的现实举动,他的战略设想是:代理商们从松散型联合走向紧密型联合,以代理商简单供货转变到代理流通,做终端客户。   在各地代理商(供货商)怨声载道无计可施的同时,樊晓军却在山西范围内积极推动着这一“新玩法”。樊晓军认为,其实超市在经营过程中的风险是很少的,而且会有高额的回报,但如果把营业收入用于新项目开发,就会发生资金链断裂的残局。而当超市开始把店面当成“提款机”时,代理商们就会被拖垮、压死。据他介绍,山西省代理商联合会在维权方面,尤其以同“华宇超市”的战役为荣,当他们了解到这家本地连锁超市转移资金而投入其他项目时,就积极主动与对方沟通,晓之以理,动之以“利”,在协调失败后,他们无奈地拿起法律的武器,并最终赢得了胜利。事实证明,通过代理商们联合起来的顽强抗争,省内代理商们的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   据悉,目前在国内已有近十几个城市的代理商表示支持他的这一做法,但实施起来却并不是一件一帆风顺的事。以成都、哈尔滨、包头、邯郸为例,当地的代理商迫切要求成立联合会,但是,当他们按照樊倡导的模式--实施“大合同“,即超市的进店费、店庆费、堆头费、促销等方面统一谈判,统一规范,从而力图为当地的代理商们争取一个公平、公正的合作平台时,其领头人却要面临被超市逐出卖场的风险。   显然,如何使自己既不受打击同时可以发挥联合会的实际作用,是各地联合会成立的最大困难。樊晓军表示,在北京、上海等地,同样也需要有一位大将风度的代理商能够负担起这种使命,他可能在短时期内会有损失,但是从维护几百家代理商的利益角度来考虑,这是相当值得做的一件事。

来源:中国经营报
 

相关阅读:

人们更相信直觉
四大银行集体瘦身 大量网点员工面临下岗
浅谈脂肪肝与营养
正确的营销策略应该要细分客户对象
拿标准做营销:当今营销世界里的最高境界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注册后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