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白菊换布衣

<b>   【世界经理人编者按】</b> 白菊洗衣机在许多老北京人的心里与牡丹电视机、雪花电冰箱一样有着不可代替的地位。然而,在北京土生土长20余年的白菊洗衣机厂却要为“重生”迁离北京于异地发展,这是本报记者近日在对白菊洗衣机的控股公司北京隆达轻工控股有限公司采访中获得的确切消息。老名牌“白菊”为何凋落?

  北京白菊电器公司的前身是北京市洗衣机总厂,是全国最早的洗衣机名牌企业之一。 和已经凋落的海棠、水仙一样,白菊洗衣机也曾拥有辉煌的历史。20世纪80年代初的白菊洗衣机遍布全国30多个省市,尤其在华北、西北地区的市场占有率一直遥遥领先。在北京,人们更为拥有一台白菊洗衣机而骄傲。作为北京市首批获得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白菊洗衣机还一度开拓国际市场,产品销往欧洲、中东、南美、非洲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北有白菊,南有水仙”,两支中国洗衣机行业的奇葩在20世纪80年代香飘全国。直到今日,白菊洗衣机仍属于北京免检产品之列,连续20年被评为北京市名牌产品。   然而,随着家电市场的逐渐放开,和其他许多老名牌一样,白菊洗衣机开始逐渐走向衰落。1989年洗衣机市场一度不景气导致了白菊首次亏损。面对这种情况,白菊并没有在其主打产品洗衣机的更新换代上下功夫,而是将目光投向了一些完全陌生的领域。北京白菊电器公司先后开发了包括切菜机、保鲜机、微波炉等多种白菊系列产品,期望能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来扭转企业亏损状况,但这不仅没有改变白菊经济效益下滑的趋势,这些新的项目反而加大了白菊亏损的包袱。1990年第一季度北京白菊电器公司便已亏损20万元,而副业如多用食品加工机在1990年1月至3月间就亏损59893.87元。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家电市场格局的逐渐改变更是将北京白菊推上了一条亏损的不归路。白菊欲借民营资本“重生”   “我们准备将白菊的生产基地迁往河北,”北京隆达轻工控股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届时将有一些民营资本注入到白菊,而我们仍负责企业的管理工作。”但具体会迁往河北何地,该负责人以合约还没有最后签订为由没有透露。   但据记者了解,该基地以前就是河北省最大的洗衣零部件生产基地,聚集着多家民营洗衣机零部件生产厂。而这些民营资本非常希望能介入一个大型洗衣机整装厂,并拥有自己的品牌。拥有很高品牌知名度的白菊无疑是这些民营资本投资的理想目标。   与此同时,刚刚为雪花找好婆家的隆达控股则希望能将沉睡已久的白菊也重新推向市场,而这无疑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民营资本的介入既提供了资金支持又保留白菊品牌,这对隆达控股来说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然而迁入河北的白菊还能称之为北京名牌么?会不会白菊就随着生产基地的迁移成为了河北企业?对此,隆达控股表示,虽然会有河北民营企业投资,但隆达控股仍会是白菊最大的股东,而白菊的管理公司也还会在北京,管理权仍由北京方面掌握,所以生产基地的迁移不会改变白菊为北京企业的现状。老名牌走向何方?   数字显示,早在2000年我国洗衣机总产量已达1400万台,占全球总量的24%以上,成为全球洗衣机第一大生产国。而近年这个数字还在逐年增长。从数字来看,中国洗衣机业很是风光。然而风光数字的背后,中国洗衣机业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市场总量增长放慢,原材料涨价,价格战不断,行业利润严重下滑。正是在这样的行业大背景下,一线阵营中的一些知名品牌已开始体力不支。曾与白菊南北呼应的水仙由于累计亏损4.6亿元,在连续3年巨额亏损后成为中国证券市场10年以来第一支被勒令退市的股票。水仙如同其“拳头产品”双缸洗衣机一样惨遭淘汰。而同样是国内最早定点生产洗衣机的海棠则背着2.3亿元人民币的债务于今年年初宣告破产。我们并不希望水仙和海棠的惨痛经历再在白菊上重演。   冗员过重,资金不足,以及在销售渠道、售后服务等方面缺乏协调发展,使这些原本国企色彩浓重的老家电制造企业错过了占据市场的先机。所以,重组对于这些老名牌企业来说势在必行。雪花与海信成功重组的案例似乎给了我们一线希望,但重组的模式应该是多元化的,而不是拘泥于一种模式。所以,白菊此次新的尝试能否成为国企重组另一个成功的案例,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阅读:

人们更相信直觉
四大银行集体瘦身 大量网点员工面临下岗
浅谈脂肪肝与营养
正确的营销策略应该要细分客户对象
拿标准做营销:当今营销世界里的最高境界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注册后才能发布评论。